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做人之道: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

2024-01-11情感

古人雲:「做人,高在忍,貴在讓,心在善。」此言道出人生之真諦,世事之玄機。忍讓之心,非懦弱之表,乃智慧之源。觀古今之成大事者,皆以忍讓為本,故能成其大業。今以此心論事,述之於君,共賞人生之美。

一、高在忍

昔日勾踐臥薪嘗膽,忍辱負重,終報國仇家恨;韓信忍胯下之辱,寬容大度,終成一代名將。此皆忍讓之心之典範。可見忍讓非弱,乃強者之質。人生之路,險阻甚多,若能以忍讓之心處世,則可安然度過。

觀今之人,多浮躁之氣,不識忍讓之美。與人相爭,不擇手段,終至兩敗俱傷。若能心懷忍讓,則可化解紛爭,和諧共處。如藺相如之寬容廉頗,二人化敵為友,共扶趙國;又如張英之詩:「千裏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皆以忍讓之心化解紛爭,成為千古佳話。

然忍讓非無原則之退讓,須以善心為本。善心者,仁愛也。心懷善念,關愛他人,乃人生之大德。如孔子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如耶穌之言:「愛你的鄰人如愛你自己。」皆是以善心為本,行忍讓之道。

綜上所論,忍讓之心乃做人之真諦。以忍讓處世,則可化解紛爭;以善心為本,則可成就人生之美。

二、貴在讓

夫做人之道,貴在讓。讓,非懦弱之表,乃胸襟之顯現。昔日孔融讓梨,彰顯其謙讓之美德,人皆稱頌。觀古今之成大事者,皆因能屈能伸,以讓為先。此乃做人之本,立世之基。

觀古今之英雄,皆有讓之美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皆能忍讓,不爭一時之氣,方得天下。楚莊王問鼎中原,不驕不躁,以讓為先,終成一代霸業。勾踐臥薪嘗膽,忍人所不能忍,讓所不能讓,最終一雪前恥。此皆乃以讓得天下,以忍制勝者也。

而今人皆欲求成功而讓之不得。世風日下,人心浮躁。人皆以自我為中心,爭名逐利,不擇手段。然此乃小人也。做人之大者,非以個人得失為重,而應以天下為己任,心系蒼生。是以能讓天下者,方能得天下。

然讓亦有度。過猶不及,非分不讓則失真於德。是以讓需有度,適可而止。讓亦有道,需明辨是非曲直。面對不義之徒,應堅守道義,不能讓其得逞。若一味忍讓,反受其害。是以需有明辨是非之智,才能真正做到適度的讓。

做人之道貴在讓,非懦弱之表現,乃胸襟之顯現。若能以讓為先,不爭一時之氣,方得長久之益。然讓需有度,需明辨是非曲直。若能做到適度讓、明辨是非的讓,則做人之道大成矣!

三、心在善

夫人生在世,不過百年。惟以善念為伴,方可心安。觀古今之成大事者,皆以善心為懷,積德行善,故能心寬體胖,得道多助。心在善,則行必正。此乃千古之理也。

昔日,孟子曰:「仁者愛人」。是故,心存善念之人,必然胸懷天下,悲天憫人。以善為本,乃人性之本質。若論善事,必提扶危濟困、助人為樂之美德。諸如昔日之花木蘭、嶽飛之輩,皆因心懷善念,故能名垂青史。今人皆知其英勇事跡,卻不知其心中之善念。若無善念為伴,豈能無畏前行?

又如,當代之雷鋒、郭明義,他們以善為本,助人為樂。此皆因心存善念,故能行善不輟。他們之善舉感動了無數人,成為當代之楷模。

然則,行善之道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方能見成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行善者亦需每日反思自己之言行,確保始終心懷善念。若一時之氣盛而為惡,則悔之晚矣。故行善之道需謹記在心,時刻為之。

心在善,則行必正。此乃為人之道,亦是世間之真理。願吾輩皆能心懷善念,積德行善,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結語

做人之道,貴在忍讓。忍則高貴,讓則和諧,心則善良。讓我們以忍讓之心面對人生百態,以善良之心待人接物。如此,我們的人生將更加美好,我們的世界將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