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要想活得幸福,這些事別多想

2024-01-18情感

新年伊始,新的計劃和目標是一個頗具儀式感的話題。存錢、談戀愛、旅行、升職漲薪、堅持學習運動,當這些「flag」並未完成,我們對自我失望所引發的內耗、焦慮接踵而至,只能拖延甚至選擇放棄。害怕自己一事無成,幾乎是每個現代人心底的夢魘。

積極心理學中有哪些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如何擺脫言行不一的「錯位感」?如何處理社交和人情世故帶來的精神內耗?澎湃問吧邀請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學博士汪冰,一起聊聊如何提升生活的幸福感。

點選圖片即可提問

汪冰,知名心理專欄撰稿人,曾擔任哈佛大學積極心理學講授者泰勒·本-沙哈爾博士在中國授課時的助手,出版圖書【世界再虧欠你也要敢於擁抱幸福】,參與轉譯了暢銷書【幸福的方法】。

如何獲得生活幸福感

@澎湃網友V3A7na: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切實獲得幸福感?

汪冰: 這真是一個大哉問,我來分享一個小方法:「你感受到的生活才是你擁有的生活」,沒有感受力的人就像失去味覺的舌頭,就算嘴裏塞滿山珍海味也是味同嚼蠟。所以,如果你所擁有的不多,那就更充分地調動你的感受力吧。給你留個小作業,今天請自己吃一點好東西,用平時兩倍的時間慢慢品味,看看有什麽不同?

@彈琴師叔: 人到中年,身在體制內,一切工作都是圍繞上級領導運轉,忙忙碌碌卻沒有成就感,晉升機會渺茫,是不是要將重心更多轉移到家庭和個人興趣方面,才能對沖工作上的無力感。

汪冰: 其實你的內心已經有答案了,對嗎?只是仍然覺得不甘心?畢竟,一天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就在這種「無力感」中度過很容易讓人懷疑人生。不過,你的痛苦說明你是個有追求的人,說明你從未放棄尋找人生的意義。那些喜歡反思人生的人可能會比麻木不仁的人更容易感到痛苦,但是你願意和那些渾渾噩噩的同事交換人生嗎?我打賭你寧願活得清醒。

痛苦有時是清醒的代價,但也可能是我們獲得解脫的機會,因為痛苦會刺激思考,催化改變。首先,別因為工作不如你期待的那麽有意義就否定自己,做你能做的,同時接受限制。

其次,對你來說,成就感究竟意味著什麽,除了工作還有什麽獲得滿足的途徑,在專業上的自我精進(比如學習成長)還是寄情業余愛好。再次,什麽能讓你感到「有力」?通常,當我們找到任何能發揮自身優勢(strength)的途徑時,我們就會感到力量(strong)。

生活的難題通常需要時間給出答案,但是在我們等待答案的時候,我們依然可以做些什麽讓自己舒服一點,也許你現在的功課就是學會在「卡住」的中年生活中解脫自己。如果你能做到,那真是了不起的修為。別放棄任何快樂一點的可能,領導可不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才是呢。

@Puzz康: 近幾年社媒上對原生家庭的探討熱度居高不下,您如何看待原生家庭對一個成年人的影響?原生家庭不幸的人很難真正幸福嗎?

汪冰: 我的一位老師有一個觀點:「原生家庭會影響你的人生但不會決定你的命運。」對此,我深以為然。「原生家庭決定論」小看了造化弄人的威力,但是對原生家庭的影響保持覺察確實有助於我們超越過去。如果你經歷過原生家庭的傷害,與其不停地追究「我是否還能幸福?」,不如轉念去想「我如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如何能讓自己更幸福(自由)一點點?」我們還可以問一個問題:「我在什麽時候會忘記自己的原生家庭?」,這個問題的答案通常指向那些讓你忘我投入的人和事,這些才是你的「使命召喚」。

@孫仁_: 儀式感是什麽?為什麽重大場合都需要儀式,儀式感到底有什麽用?加深記憶?養成習慣?

汪冰: 你的最後兩個問題就是很棒的答案。關於儀式感,我很喜歡【小王子】中的那只小狐貍說的,所謂「儀式」就是讓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所以儀式是記憶之錨,方便我們形成記憶,也方便我們進行回憶。

人類的存在並無絕對的意義,意義感是人為的創造,儀式感亦然。儀式是一種「無中生有」的繁復,但是正是這種「刻意」讓虛空中有了些許熱鬧,比如婚禮。而集體的熱鬧正是人類文明存在的表征。地球沒了人類並不會怎樣,但是可能會少了一些喧囂。參與世俗約定的儀式會讓我們有「受困」的感覺,但是這種「被迫」也讓我們知道其重要性,在抗拒中也有某種認同發生。

不過,為了提高幸福感,我倒覺得可以創造一些私人的儀式,比如,如何結束擰巴的一天,做回自己?如何讓孤單的晚餐變成溫暖的深夜食堂?如何讓午飯後的帶薪散步變得更有趣味?人生就是一種自娛自樂,儀式感也是找樂的一部份吧。祝你開心。

@俊成的夏天: 人到中年以後,發現不如意的事越來越多,如何繼續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汪冰: 雖然此刻您可能正心煩意亂,但是我還是想恭喜一下您,因為您已經領悟了人生的真相——生命有限,煩惱無限。所以接下來,我們能做的就很明確了:1. 放棄總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想法,允許自己「全然為人」,嬉笑怒罵皆是人生。中年人為了房貸、車貸、家人,哪怕帶著上墳的心情還要堅持日日面對可憎的老板和甲方,這難道還不夠積極嗎?這妥妥的是生命的堅韌。

2. 無論別人如何為難您,別再為難自己,不用總是關註如何積極樂觀,關心一下你的心靈需要什麽,你的身體需要什麽?讓自己舒服,你周圍的人也會舒服。

3. 既然「人生有限,煩惱無限」,那就要把有限的生命用在那些對你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我們不能決定不如意的事情是否會發生,我們只能選擇在每個當下把註意力放在哪裏,花叢裏常有狗屎,但是我們未必要總盯著它看。同為中年人,與您隔空握手,祝您的2024能發生更多美好!人生不是等到了完美才能幸福,相反,恰恰是一些幸福的瞬間讓人生變得完美。

@伊莉莎伯的鴨: 拖延是因為懶嗎?可為什麽越在意緊張的事情,越想拖延呢?

汪冰: 拖延當然不一定是因為懶啊!比如你就不懶啊,這年頭願意打這麽多字留言提問的屬實都是勤快人了。你的拖延可能是因為「近情情怯」,所以越拖延越說明你「一往情深」。拖延讓我們不用去面對結果(比如失敗/分手/不完美),只要拖著不做就永遠擁有可能性,可謂「無為存萬有」。所以接受你的拖延吧,它不是敵人,它只是在告訴你你有多在意。試著陪伴你的拖延,就像陪伴你深愛的人,對它說:「我知道你想把我留在你身邊,但我不是想離開你,我只是想帶你一起去看看未來。」

怎樣走出人際交往困境

@藥師傅: 想拓展社交圈,略有心無力。每天兩點一線,休息時間只想自己靜靜。

汪冰: 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我的感覺首先是「無力」。你的問題估計也代表了很多打工人的現實處境,感覺自己被掏空,休息時間連恢復精力都不夠,哪裏還有余力社交......也許這不是你的問題,而是內卷社會的群體癥狀。為生活而奔忙,卻累到無力生活。雖然你休息時只想靜靜,但是有些活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靜靜」,比如投入某種興趣愛好或者你喜愛的運動,它們也被稱為「主動休息」,而且也許你還可以透過它們找到願意一起「靜靜」的人。我的一位朋友迷上了「挖木勺」,他因此結識了一群周末一起挖勺子的人。

@zzZ多喝白開水: 「搭子式社交」有用嗎?為什麽朋友越來越難交?

汪冰: 存在即合理,「搭子式社交」肯定有其功用,但是「有伴」不等於不孤獨,這世界上最稀缺的不是陪伴而是理解,有一種深刻的孤獨恰恰出現在朝夕相處的婚姻生活中。說回來「為什麽朋友越來越難交」,我倒想追問你一個問題:「你願意成為別人的朋友嗎?」有人說過,走出孤獨的最好辦法是主動成為別人的朋友。

@澎湃網友uYrmUn: 社恐的人沒有朋友,感覺整個人失去了座標系,飄搖無依,該怎麽辦啊?勇氣不是說有就有的。

汪冰: 感謝你為社恐的朋友們發聲,「勇氣不是說有就有的」,這簡直就是至理名言啊!不過換句話說,沒有朋友就不能好好生活下去了嗎?罰你在心裏念十遍:「我是寂寞高手,我是獨孤求敗!」其實,沒人能給出我們人生的座標系,內心的座標來自於「我是誰?」「我想去哪裏?」「我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除了沒朋友,請告訴我「你有什麽」,比如你有哪些優點?你有哪些生活樂趣?活得有趣,活得精彩就不愁沒朋友了。對了,飄搖無依的背面就是很多人向往的「自由自在」。

@XiaWang: 我童年時被父母送去體校過集體生活,長期不在家人身邊。當時一下子接觸完全陌生的環境和人際關系,對我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現在我依然沒辦法面對真實的自我,習慣性為了適應環境、獲得他人肯定,而去附和、迎合,不善於接納自我和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這樣的情況應該怎樣去改善?

汪冰: 我看出了你對自己的不滿,但是你是否覺得自己其實很了不起呢?童年的你用自己的方式適應了環境,那是當時的你能做出的最佳選擇。這種生存策略幫助你在孤立無援的環境中撐了下來,它並非沒有意義。只是現在的你希望自己更強大,而這種要求本身不就說明你已經更強大了嗎?如暫時不能接納自己,那就去「接納對自己的不接納」,別再因為又迎合別人而指責自己。童年的你是孤單的,而現在的你最需要的不是差評師而是拉拉隊。

我還想追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能更多接納對自己的不接納,會有什麽不同?」 把做自己當作一種遊戲,而不是一種「必須」,輕松一點你會更容易表達自己的真性情。有時候我們不敢表達自己是怕失去,失去別人的贊許,失去別人的認同,失去別人的笑臉,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失去那些真正愛我們的人。再說,命運想贈予的無論如何都不會失去,命運想拿走的無論多麽努力都無法留住。有時做自己的勇氣來自把自己交給命運的決心。祝你每天多愛自己一點點。

@你好找找: 異性朋友該以什麽方式相處呢?該如何保持界限感?

汪冰: 這個問題取決於你如何定義「異性朋友」,以及你想保持的「界限感」又是什麽?其實一個有界限的人無論和同事、朋友、愛人還是家人相處都會保有自己的「界限感」,只靠「刻意保持」真的很難拿捏尺度。當然,這不意味著他們的界限不會被別人突破,但是他們一定會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界限在哪裏,並在必要的時候加以捍衛。這就像一個清楚了解自己疆界的國家,也可能被別國侵犯,但它一定會有所反應。所以說到底,很多關系的問題還是自我認識的問題:你覺得什麽樣的界限感是你感到舒適的或認同的?你如何讓別人了解並尊重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