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人性鐵律:只篩選,不教育

2024-10-18情感

在【奇葩說】上,有一期的辯題是:「伴侶甘心當鹹魚,不思進取,該不該改變他?」

而大家似乎異口同聲地給出了答案:「不該」。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人苦口婆心地給予建議,試圖糾正他人的行為,甚至改變他人的生活態度。

就像,爛泥爛得好好的,非要給他扶上墻;鹹魚躺得好好的,非要給他翻個身;一塊朽木,非要把它雕成才……

然而,最終換來了的可能是彼此之間的疏遠與不合。

聽過這樣一句話:「世上最難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

無論我們多麽努力地想要改變他人,如果對方本身沒有這個意願,那麽這樣的嘗試往往只會徒勞無功。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才教得會。

成年人最高級的智慧,便是只篩選,不教育。

01

痛苦,源自總想改變他人

莫言說:

「千萬不要有任何改變別人的想法,你拯救不了任何人,你也改變不了任何人。

人,只能被自己改變,以後走任何的路,你只能控制你自己。

這世界上大部份的失落,都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成為更好的自己,卻奢求著別人成為更好的別人。」

心理學上有個「 投射效應 」,人們總傾向認為,別人的思維與習慣,要和自己一致,如果不同,就想改造他人。

但是,人的三觀和認知,是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想要改變他人,並不容易。

而人,之所以痛苦,也是因為總想改變別人,一意孤行,想將對方塑造成自己喜歡的模樣,生活只會沖突不斷,滿目瘡痍。

在【人間值得】的書中,記錄了作者恒子奶奶跌宕起伏的一生。

27歲那年,她經熟人介紹認識了老公鐘村三雄,兩個人一見如故,很快就進入熱戀期。

可婚後,恒子奶奶才發現自己「上當」了。

這個婚前的完美男人,結婚後暴露了所有的缺點。

他嗜酒如命,每天都要請同事朋友喝酒,剛到手的薪金一下就被揮霍完了。

家裏的經濟壓力全落到了恒子奶奶身上,日子越過越憋屈。

恒子奶奶經常規勸丈夫少喝酒,跟他耐心解說酗酒的害處,可丈夫哪裏聽得進去,兩個人經常為此吵得面紅耳赤。

最後,恒子奶奶只能搬出離婚來威脅丈夫,可幾天後,丈夫又開始喝酒了。

長期以往,恒子奶奶身心俱疲。

而自始至終,丈夫都跟沒事人一樣,只有她一個人在不停內耗。

她終於明白,與其費力說服別人去改變,不如調整自己的心態,好好過日子。

於是,她不再幹涉丈夫喝酒,發現他身上也有不少優點,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好。

正如恒子奶奶說的那樣:千萬不要嘗試去改變一個人,那樣不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還會讓自己處在痛苦之中,無法自拔。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以「為你好」的念頭,去糾正身邊人,那樣不僅徒勞無功,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失望和痛苦之中:

孩子總是拖拉,我們耐心指正,結果ta毫無改進,自己卻折騰得心力交瘁;

伴侶熬夜成癮,我們好意督促,結果對方不僅不知悔改,還埋怨自己橫加幹涉;

父母喜歡吃剩菜,不管怎麽規勸,他們總是充耳不聞,還數落我們不知節儉。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強行改變別人。

當我們過分關註他人時,便會因為他人的一言一行,變得患得患失,這也在無形中給彼此造成困擾。

所以,與其在別人的生活裏指手畫腳,不如先想辦法改變自己。

當我們活出自己的最佳狀態時,或許他人也會發生改變。

02

改變別人是一種內耗,

改變自己則是一種成長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見思維不同、觀念相左的人:

也許是有壞毛病的家人、也許是觀點不一致的朋友、也許是性格和辦事風格截然不同的工作夥伴……

改變別人看起來簡單,其實非常困難;改變自己看似很痛苦,實則更簡單。

就像作家黃桐說的:

「費力去改變別人,不如先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

自己變了,我們的思維、邏輯和習慣也會跟著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會截然不同。

改變,往往就會在我們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發生。」

終其一生,我們費盡心力也改變不了任何人,倒不如改變自己。

電影【遇見你之前】有句台詞說:

你不能改變任何人,你只能盡量去愛他們。

接受人與人的不同,也接受大家都是普通人,有各自弱點和執念的這個事實。

如果我們總是想費勁改造別人,難度不亞於移動一座大山。

但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做出一些改變,所有的現狀也會因此發生轉變。

這也正如這個故事所講的:

一位大師在深山中苦練「移山大法」,幾十年過去了,終於修成正果。

有人向他請教:「大師,您是怎麽練成移山大法的啊?我要怎麽練才能練成呢?」

大師笑著回答:「很簡單,山是過不來的,我過去就行。」

那人瞬間頓悟。

生活中,有太多我們無法改變的事情,而費盡心力地改變,更是對自己的折磨,是一種情緒內耗。

所以,不如用改變別人的時間和精力,去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思維,改變自己的行為。

如此,你會發現,曾經看不順眼的人,在時間的流逝中不斷被我們接納了;曾經不理解的事,也在歲月的變遷中變得釋然了。

當自己改變了,所有困擾自己的事情都會消失不見,整個世界也豁然開朗。

03

成年人只篩選,不教育

村上春樹說:「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裏,人各有不同,無論遇到什麽樣的人都不稀奇。」

生活中,我們難免遇見三觀不同、磁場各異的人,與其費力改變,不如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篩選規則。

有人曾問比爾.蓋茨:「你們是怎麽培養出這些優秀人才的?」

比爾.蓋茨回答:「人,是由過去的環境和經歷造就的,我們只是把合適的人,從人群中篩選出來,不是把不合適的人培養。」

誌同道合,實屬偶然;三觀不同,才是常態。

電視劇【玫瑰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方協文畢業後和林昊一起創業開公司,最初的時候,他們資金少、人脈少,就連辦公場所也只能租一個很小的地方。

直到多年後,他們終於把公司做大做強,辦公場所也換到了上海的核心地段。

可就在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時,林昊卻主動提出了退股,準備離開公司。

因為林昊覺得他們二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差距越來越大:

方協文一心想的是如何把公司並購的價格提高,實作利益最大化,哪怕犧牲掉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同事也不要緊。

而林昊雖然也考量利益,可他更希望能掌握公司核心技術的話語權,同時也能保障員工的權益。

為此,他們曾有過無數次爭吵,可無論林昊如何勸說,也改變不了方協文的心意,甚至還強勢地告誡林昊,這事兒沒有商量的余地。

麥家在【人生海海】裏說:「後來我才意識到,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努力,但是只有人與人之間不行。」

行走於人世間,每個人都有自己固有的認知和三觀。

想要改變一個人,簡直難如登天。

你工作上精益求精,別人卻敷衍塞責;你喜歡廣交朋友,別人卻嗤之以鼻;

你希望質素為先,打造良好口碑,合作夥伴卻認為利潤第一,要降低生產成本……

經歷得越多越會明白,道不同不相為謀,誌不合強留無用。

而成年人最高級的智慧,便是只篩選,不教育,不試圖改變和說服任何人。

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不要試圖改變別人的想法。你能做的就是像太陽一樣發出你的光和你的熱量。」

我覺得蘋果好吃,有一堆理由;你覺得香蕉好吃,也有道理。

沒關系,我們誰也不用說服誰,互不打擾,各自獨立。

也如這句:只是發自己的光,不必強迫別人點燈。

余生,願我們都能放下助人情結,自我完善,練就「但做好事,不渡他人」的本事。

允許別人與我們不同


羅素說:「參差多型,及是世界本源」, 你要允許別人做別人。


每個人的出生環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所走的路不同,所以導致了貧富不同,對生活的態度不同,價值觀的不同。但是每個人按照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依然能夠過得非常的幸福。也是不同的人在一起,才構建了整個社會。所以,我們要允許別人與我們不同,也要允許自己與別人不同。


當我們開始從心理解,學會允許,我們的心理能量也會越來越高,如此,便會吸引到能量更高的人或事物。也就是說,把自己理順了,一切都順了。


在彩虹之門療愈空間,我們可以擁有「允許」的能力。首先透過色彩識人技術「向內看」,看見真實的自己,看見自己真實的情緒狀態和內心沖突的根源;


然後運用色彩瑜伽、舞蹈、茶花香道等療愈技術清理、釋放情緒,感受真實的體驗,面對任何人和事物也不再評判和排斥,將內心的緊張、恐懼、自卑等低頻情緒轉化為喜悅、寬容、愛等高頻情緒,接納一切的發生,允許一切的如其所是。


很多人和事情一旦被允許,才會真正的過去,所遇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而我們的外在境遇會隨著我們的改變發生改變,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裏,走進彩虹之門,關註七彩人生,解開人生路上的困惑,我們下期見!(部份圖文來自網絡,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