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一種心態:不見,不聽,不想

2024-01-04情感

【淮南子·卷八覽冥訓】中講到: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人生坎坷多變,有良好的心態,才能越過越順心。

人活於世間,總會有過得憋屈,活得煩悶的時候。

有時候,也會去見不想見的人,去聽不想聽的話,去想不該想的事。

有些人,心態良好,活得樂觀,過後便忘了,不會受到幹擾;

但是,也有的人,總是患得患失,心被困住了,便會畫地為牢。

活得隨心的人,才是真正聰明的人,因為他們懂得該忘則忘,該放則放。

因此,活得順心舒心的人,往往會懂得眼不見為凈、耳不聽為清、心不想為靜。

眼不見為凈

【論語·子罕】中講到: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做人不要主觀臆斷,不要絕對肯定,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

這樣一來,便能活得真實,無愧於心,坦蕩行事。

即便遇到討厭的人,也會睜只眼閉著眼,眼不見為凈。

人這輩子,學會眼不見為凈,才能更好的回擊他人的無禮。

畢竟,並不是誰都值得你去關註,也不是誰都值得你用心去對待。

遇見不喜歡的人,不如把他當成一棵樹。

不回不應,眼不見為凈,自然會逐漸淡出你的視線,最終活得清凈。

不入眼,便能不入心。

若是什麽都放在心上,自然會負重,過得越來越累。

以不見不看的方式,便能凈心、靜心、沈心,專註提升,成長自己。

當自己變得優秀,越來越有實力,就是對他人最好的回擊。

【周易·系辭下傳】中講到: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做人不要一味的善良,要學會變通,才能在適當的鋒芒中過得順心。

畢竟跟不講理的人較真,只會被煩惱纏身。

眼不見為凈,是拒絕接收的高明,是淡然處世的態度。

人活一世,最好的心態,就是不庸人自擾,不主動去撿煩惱。

正所謂:處處有小人,不見不沾困果;天天有煩惱,不較不受幹擾。

顯然,一切的好壞,是否要入心,是否要接收,全在於自己的選擇。

選擇眼不見為凈,生活自然會凈一些、真一些、好一些,人也會自由一些。

人生短暫,別跟自己過不去,學會刪繁就簡,心態好一點,生活自然會過得舒坦。

耳不聽為清

莫言獲獎後,面對貶低難聽的罵聲,從沒有去回應什麽,而是用一副對聯應對一切惡意。

對聯的上聯是:佛說遇蚊蟲叮咬忍之;

對應的下聯是:我說遇小人追罵樂之;

最後加一橫批:不抓不撓。

人活一世,沒必要什麽都去聽,只有兩只耳朵,聽不了這麽多。

選擇性地聽,多聽一些值得的,不值得的,就耳不聽為清。

你要知道,並不是任何人都值得你去傾聽,不該聽的就別聽。

別什麽都入耳,別什麽都入心,畢竟心癢難耐,越撓越傷,被傷的人只會是你而已。

倒不如學會耳不聽為清,不抓不撓,專註提升,強大自己,才是你最好的回禮。

正如白巖松所說過的:

「打敗一只狗並不光榮,但被狗咬到一口卻很倒黴。」

耳不聽為清,才能活得清凈,不至於每天活得提心吊膽。

畢竟小人難纏,就算你有良知,人家也未必會有底線。

人這輩子,從來都是難遇君子,卻總會遇小人。

面對爛人的纏結,多呆一秒都是過,多聽一耳都是錯。

耳不聽為清,才能少受傷,才能降低被小人盯上的概率,便能遠離糟糕的生活。

不想臟了自己的耳朵,快速轉身離開是非之人,才是最清醒的做法。

不僅可以少些矛盾與糾紛,還能還自己一身清凈。

正所謂:寧願跟君子打架,也不跟小人廢話。

與小人較真,只會打破你的冷靜,讓你失去忍耐力,最終在破事中浪費精力。

你最應該做的事,是學會置之不理,充耳不聞,不聽不論,才能越來越順。

因此,讓難聽的聲音,隨風而去,不理小人,不睬爛事,只需要管好自己,活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幸事。

心不想為靜

範仲淹【嶽陽樓記】講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壞,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自然會逐漸超脫物欲、讓內心保持一種平靜的境界。

做人也是如此,心裏不去多想,不去糾結,內心也會變得平靜。

正所謂:心不想則靜,心不念則慈。

很多事情,如果不去想,把它交給時間,反而會慢慢想開,逐漸變得寬容仁慈。

面對傷害,不去想,不執著,便是對自己最大的仁慈。

與其跟惡人較真,倒不如不想不念,讓自己從仇恨的牢籠中解脫出來,這比什麽都重要。

你要明白,不放過對方,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還不如讓它隨風而去,心不想了便會想開,心中便能多一份釋懷,人生才會過得坦然。

【生死疲勞】中寫到:

「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

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帳。」

記恨一個人,其實很容易,可一旦入了心,便很難剔除。

倒不如一開始,就學會放下,不去多想,才能靜心,然後活得明智。

做人確實不容易,但別讓那根刺紮疼自己,也別拿他人的錯來懲罰自己。

當你歷經世事,獲得成長,你會發現,心若不想,則無人能傷。

靜下來的你會懂得,不是別人需要原諒,而我們自己需要放下。

因此,別多想,靜心前行;別執著,放下包袱;少些行囊才能輕裝前行,得到解脫才能自由翺翔。

余生,修一好心態,才能得凈、得清、得靜,然後才會看開、想開、走開,當你逐漸遠離紛爭,自然會得一份寧靜,留一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