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擺脫思維牢籠,從打破這5種認知偏差開始

2024-01-03情感

文|柯柯(富書專欄作者)

電影【美國諜夢】中有這樣一句話:

人們總是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

每個人都活在自我保護意識打造的「思維牢籠」裏,牢牢禁錮其中,無法突破。

猶如那句經典的台詞:

用一秒鐘看到事物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誠然,唯有放下思維偏見,我們才能看清世界的本質和真相。

要想打破思維的束縛, 必須克服這5種認知誤區。

幸存者偏差:忽略概率來看待問題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

網購的商品好評如潮,實物質素卻很一般。

曾經有電商從業人士直言: 那是套路與錢的傑作。

差評的顧客,商家會用現金補償,回購打折等手段,強行換回口碑;另一部份顧客,要麽早已退回,要麽任系統自動評價,這部份人屬於「沈默的差評」。

基於以上原因,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也不一定為真。

類似情況心理學稱之為「幸存者偏差」:如果你只關註看得到的資訊,你就會離真相越來越遠。

雷軍說過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這句話當時鼓舞了很大一批有誌者去創業,去嘗試創新。

然而,許多人卻忽略了三個關鍵問題:

你是否遇到了真正的風口?

你是否是站在風口上的那頭豬?

在風口過去之後,你能否安全著陸?

這些關鍵資訊都被我們忽略。

幸存者偏差思維,使許多人誤以為只要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就能輕松賺錢,而沒有去深入思考真正的機遇究竟在哪裏。

這種思維常常誤導我們被忽悠:

某領域大佬推出的成功學,我們片面地認為復刻他的經驗,自己就能獲得成功。

看到別人賺到錢就會認為門檻低,立刻轉行去參與。

陷入幸存者偏差思維的人,常常認為自己是對的,殊不知隔行如隔山。

所以總是獲得不好的結果,最後只會越來越沒有方向,越來越迷茫。

如何打破幸存者偏差思維,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呢?

要學會逆向思考。

打破慣性思維,丟棄顯著的證據,看到事實背後的隱形證據。

在作出決策時,務必自問:為何我能成為那個幸存者?

保持獨立思考,避免盲目跟從大眾,進行客觀冷靜地分析,不要依賴他人的數據來作出判斷。

損失厭惡:損失雖小,卻讓人受不了

為什麽撿到100塊,只能快樂一小時,而丟掉100塊,卻會傷心兩天?

趨利避害的心理 會讓我們更傾向於害怕失去,獲得反而是其次

得到後再失去,哪怕損失不大,也讓人痛徹心扉,這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損失厭惡」。

有一個著名的代幣交易試驗:

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兩組,並安排在不同房間。A組每人分到一個杯子,並被告知:這杯子是你的了;B組看了一遍杯子,並未被贈予。

研究人員請A組參與者寫下出售杯子的定價,B組則寫下購買杯子的心理價位。

實驗結果表明,A組的定價是B組的兩倍。得到過杯子的A組參與者,誰都不願意損失被贈予的杯子,所以定價比B組願意購買杯子的價格高出許多。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去吃自助餐,面對琳瑯滿目的菜品,忍不住每樣來一點。飯過三巡,已經撐到不行,轉念一想,200多元的自助餐券,多吃點才值回票價,於是暴飲暴食,撐到胃痛。

面對虧損,我們要學會設定止損點,盡快擺脫糟糕的人和事物,把耗損降到最低。

有舍有得,是生活的常態,千萬別被厭惡損失的思維左右。

後視偏差:讓人厭煩的事後諸葛亮

我媽是個典型的事後諸葛亮。

我剛生完孩子那會,為了方便幫我照顧寶寶,她搬來和我住在一起。

我一方面很感激她不辭辛苦地幫我,一方面又被她的事後言論煩到不行。

大到吃飯洗澡,孩子的方方面面,她都有話說。

孩子上火咳嗽,她會說:我早就知道,上次就不該讓他吃那麽多。

孩子感冒發燒,她又會說:早就知道,外套就不該讓他脫掉。

事無巨細好像她早有預料,實則是在責怪你沒有把娃照顧好。

直到我受不了翻臉怒吼:你什麽都早就知道,你能耐你來啊!

從那之後,我媽才刻意避免事後言論,用她的話說是:免得討人嫌。

事前一無所知,事後無所不知。

俗稱:事後諸葛亮,心理學上特指 「後視偏差」思維。

「後視偏差」是錯誤思維中非常難以改變的一種,俗稱為:我早就知道現象。事後復盤,一切似乎變得順理成章、無法避免,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教授奚凱元在【別做正常的傻瓜】一書中告誡我們:

事後諸葛亮,並不僅僅是過嘴癮這麽簡單,這會導致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過於自信,難以客觀地評價他人。

甚至對於自己,我們也會陷入「後視偏差」思維:

想想,每次公布考試答案,是不是總能聽到諸如此類聲音:我就知道這個才是正確選項,我就知道那個題目一定會考……

怎麽避免後視偏差,不再當馬後炮呢?

試試提前寫下預估的結果和理由,結果出來後再評估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因為回憶重構產生的後視偏差。

錨定效應:大杯更劃算

同事菜菜很喜歡喝下午茶,每天必點大杯珍奶。

可是下午三點半點的奶茶,六點下班根本喝不完,拿著半杯奶茶擠公交車不方便,她常常都會扔掉。

看她每天丟棄奶茶,我忍不住問她:「不會覺得浪費嗎?下次點中杯就好。」

菜菜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不行,才差2塊錢,買中杯不劃算,不能讓奶茶店賺了。」

你身邊有沒有類似的情況?

為什麽會不自覺選擇,量大便宜卻註定會浪費掉的奶茶呢?

那是因為,認定大杯更劃算的心理在作祟。

心理學家稱之為: 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是指我們在做決定時,往往會受到第一手資訊或初次印象的影響,就像沈入海底的錨一樣,將我們的思維固定在某個位置。

「錨定效應」被大量運用於操控消費者行為。

喬布斯曾說:顧客不是要占便宜,而是要有一種占了便宜的感覺。

自古套路得人心,健身卡半年680元,年卡只要980元,大多數人會選擇辦年卡,珍藏在抽屜直到過期;50毫升的香水980元,100毫升只要1280元,毫不猶豫買下100毫升,卻因為用不完,最後只好拿去噴廁所。

如何避免被「錨定效應」思維套路呢?

那就是堅定立場,事先制定好需求,在消費時,要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判斷標準,不要因為打折而沖動購買。

逆火效應:你說你的,我不聽

德國神學家迪泰利希·朋霍費爾說過一句名言:

不要試圖去啟蒙愚蠢,因為愚蠢不接受啟蒙。

當一個人陷入思維固化中,你根本不需要去說服他,因為此時他是無法被說服的。

就像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人們遇上與自身信念抵觸的觀點時,會下意識忽略或反駁他們,並且原有的觀念反而會更加固化,這就是「逆火效應」思維。

很多人跟別人爭論後,反而更加固執己見。

我的閨蜜文怡最近陷入了一段感情中,她愛上了一個「渣男」。

這個男生對她的態度時好時壞,愛理不理,讓她又愛又痛。

作為閨蜜,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我決定給她一些建議,幫助她看清楚這個男人的真實面目,讓她從這段感情中解脫出來。

我告訴她,真正的愛情是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讓她感到痛苦和困惑。

然而,她並不領情,反而認為我在嫉妒她的感情,懷疑我想破壞她的幸福。她的猜疑,讓我感到非常地無奈和傷心。

蛇不知道自己有毒,人不知道自己有錯。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往往叫醒一個人的不是說教,而是南墻,只有痛才會讓人醒悟。

對於深陷「逆火效應」思維的人,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獨善其身。

以理性態度去分析和判斷,學會篩選資訊,這樣才能避免被逆火效應所影響。

保持一顆開放的心,不要因為一些誤解而錯過真正的美好。

叔本華曾言:人類思維乃世界最大之監獄。

思維的狹隘終將使我們遍體鱗傷,唯有在痛徹心扉之際,方能反省自身。

人生猶如一場修行,其巔峰境界便是掙脫思維的枷鎖,撥開雲霧見青天,洞悉事物的真諦。

願我們都能摒棄認知的桎梏,沖破思維的牢籠,實作真正的成長。

作者簡介:柯柯,富書專欄作者,富小書的人,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遮蔽力,本文:富小書,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重磅推出新書【遮蔽力】,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