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裝尺碼越做越小的話題,再次登上網絡熱搜。
據報道,記者調查成人女裝小尺碼現象:穿得進童裝,卻穿不上同碼女裝。部份商家透過宣傳「白幼瘦」的審美標準,營造一種只有身材纖細才能穿下小尺碼服裝的氛圍,從而引發消費者的身材焦慮。這種「焦慮」情緒促使消費者購買小尺碼服裝,試圖達到所謂的「完美身材」。這一問題背後,折射出了社會對女性身材的刻板印象和「越瘦越好」的審美偏見。
有消費者向記者反映,以前她去店裏都是買XS、S碼的衣服,可今年夏天去一家品牌店買背心,竟然穿不下M碼的。「我這些年身材一直沒變,沒想到女裝尺碼竟縮水了!」
女裝尺碼的縮小,表面上看是市場細分和個人化需求的體現,但實際上卻可能加劇了女性的身材「焦慮」。當市場上的服裝越來越偏向小尺碼時,那些不符合這一標準的女性可能會感到被排斥和忽視,進而產生自我懷疑和不滿。這種「焦慮」不僅影響女性的心理健康,也限制了她們在時尚領域的選擇和表達。
有專家認為,女裝尺碼越來越小是畸形審美觀以及利益導向所致。雖然中國在服裝領域釋出了相應的國家標準,但這些標準多為推薦性標準而非強制性標準。商家可以選擇執行推薦性標準,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版型設定尺碼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商家提供了規避法律監管的空間。
時尚的本質應當是多樣性和包容性的展現,而不是單一審美標準的強加。女性的美是多種多樣的,不應被簡單地歸結為「瘦」這一種形態。真正的時尚應當鼓勵女性展現自己的獨特魅力,而不是讓她們陷入對身材的無盡焦慮中。因此,女裝尺碼的設計應當更加科學合理,考慮到不同女性的身材特點和需求,而不是盲目追求小尺碼。
衣服尺碼的縮小,看似是時尚潮流的變遷,實則是對消費者身心的一種隱形壓迫。正常的審美,需要有正確的審美引導。過度強調「瘦」作為美的標準,不僅是對女性多樣性的忽視,也是對健康觀念的扭曲。應倡導健康、積極的身體形象,鼓勵女性關註自己的內在品質和健康狀態,而不是過分糾結於外在的身材標準。
當然,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應保持理性,不要被商家的行銷手段所迷惑。關註服裝的實際穿著效果和舒適度而非單一的尺碼大小。在購買前仔細閱讀商品詳情頁中的尺碼資訊,並與自己的實際尺寸進行對比。如遇尺碼不符或質素存在問題等情況應及時與商家溝通並保留相關證據以便維權。另外,商家也應當註重服裝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為不同身材的女性提供更多選擇。
專家表示,社會應認可多樣的美,推動審美多元化。女性的價值不應僅僅取決於外表和身材,更在於她們的智慧、能力和個性。我們應該鼓勵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熱愛,展現自己的獨特魅力。
追求美感和時尚,是每個人的權利,在這一過程中莫要陷入「越瘦越好」的困境,更不要被這種「引導」所「裹挾」。在健康的生活狀態中,讓時尚回歸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本質。
(大眾新聞記者 廖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