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曾說: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我們身處人際網,最離不開的就是與人打交道,而最頭疼的也是人情世故。
人性難測,人心易變,在復雜的人世中,想活得輕松,就要牢記老祖宗傳下的12字箴言:
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
雖只寥寥數語,卻透露出了為人處世的高級智慧。
錢不借二
①不借「懶」人
常言道:
「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
將錢借給好吃懶惰的人,非但不能幫他們擺脫貧困,反而會令他們滋生貪念。
有個心善的鄉紳,每每遇到鄉人揭不開鍋,就會接濟一二,幫鄉人渡過難關。
時間一長,鄉紳樂善好施的名聲傳揚開來,有個外地的懶漢聽說了此事,投奔而來。
鄉紳看到懶漢破衣爛衫,又窮又餓,趕緊吩咐下人贈衣施粥,還給了懶漢回鄉的盤纏。
可沒多久,懶漢又上門求助,鄉紳再次解囊。
往後懶漢一將錢財揮霍光,就跑來朝鄉紳伸手。
如此反復幾次,鄉紳不厭其煩,拒絕借錢,誰料懶漢竟當街撒潑,痛罵鄉紳假仁假義。
鄉紳賠了錢財,又損了名聲。
好人難做,有錢的好人亦難做,幫人沒錯,但別把錢借給不思上進的懶人。
②不借「賴」人
古人雲:
「人無信不立,人無品不交。」
信用和人品,是人活於世的基本法則。
一個不講信用的人,即使能暫時獲得幫助,最終也會因失信而被親朋好友舍棄。
戰國末年,秦國崛起,周王室衰微。
周朝最後一位天子周赧王,想要聯合六國對抗秦國,為了準備軍資,他向貴族富戶們打了很多白條,承諾以後還款。
可眼看秦國一路凱歌,六國聯軍節節敗退,借錢給周赧王的人紛紛著了急,上門催債。
周赧王見此情景,非但沒有出來安撫人心,反而給自己造了一座避債台,躲了起來。
於是借錢支持周赧王的人大失所望,他們手執欠條聚集在宮門前,咒罵周赧王不守信用,欠債不還。
還不等秦國兵臨城下,周赧王就在臣民的唾棄聲中羞憤而死。
這便是債台高築典故的由來。
而那些債主們,到最後也沒能要回自己的錢。
交友要慎,識人要明,對於不講信用之人,守住不借,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酒不借三
①不喝「悶」酒
心情煩悶的時候,不要喝酒。
喝悶酒,只會將人困在負面的能量場中。
詩人孟浩然年輕時遊山玩水,人到中年,周圍朋友都當了官,他一下子有了危機感。
39歲那年,他急慌慌從襄陽老家奔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無奈準備不足,落了第,失望煩悶的孟浩然,便到好友王維家裏喝悶酒。
這時,唐玄宗突然駕臨王維府邸。
於是,王維好心將孟浩然引薦給了玄宗,希望他透過玄宗賞識順利入仕。
那天玄宗心情不錯,樂意給孟浩然一個展現才華的機會,便讓他賦詩一首。
本是千載難逢的好機緣,誰料喝了酒的孟浩然,腦袋昏沈沈,一時沒從郁悶的情緒中走出來,作出的詩竟滿是對朝廷的憤懣之情。
玄宗聽後大怒,孟浩然從此徹底與官場無緣。
借酒消愁,不僅消不了愁,一不小心還會讓自己的處境更糟糕。
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選擇用酒精麻醉傷痛,而要想辦法讓自己走出來。
找朋友聊聊天,安靜地讀本療愈書,或是外出散散心,都是不錯的排解方式。
②不喝「事」酒
處理要事的時候,不喝酒。
醉酒不僅容易失言,更容易誤事。
三國時的張飛,就曾因喝酒闖過大禍。
劉備帶兵討伐袁術時,將大本營徐州交給張飛守衛。
張飛雖打仗勇猛,卻有一個愛喝酒的毛病。
劉備剛走,張飛便將士兵都叫來,陪他一起喝酒。
張飛醉後耍酒瘋,不管不顧打了呂布的嶽父——曹豹。
曹豹被打後,心生怨恨,趁著張飛醉酒,與呂布裏應外合,攻打徐州。
張飛倉皇落敗,不僅丟了徐州,還連累劉備家眷被俘。
喝酒要分清場合,娛樂放松時,喝點小酒可以怡情。
但有要事時,一定要克制住對酒的欲望。
否則出了重大失誤,悔之晚矣。
③不喝「駕」酒
外出行走期間,不喝酒。
古往今來,因酒駕致死的,不在少數。
我們最熟悉的大詩人李白,就是死於酒駕。
62歲那年,他在采石磯畔瀏覽風光。
那晚月色甚好,李白詩興大發,一邊吟詩一邊喝酒。
一杯一杯復一杯,不知不覺喝高了。
醉酒後的李白,看到江中月亮的倒影,非要下水撈月。
就這樣,李白駕船行駛在江上,一腳踩空,掉入江中溺水而亡。
古代交通工具不便利,尚且會發生酒駕事故。
而各種交通工具發達的今天,更要小心行駛。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這句話要深深刻在骨子裏。
路不走四
①不走「近」路
聽過一句話:
「捷徑,才是最遠的路。」
很多時候,看似走近道,抄小路,其實反而繞遠路,甚至偏離目的地。
東漢末年,王室衰微,各路豪傑都想成就一番功業。
但在成就霸業這條路上,有人選擇近路,有人選擇遠路。
呂布是前者,他原本是丁原義子,可為了立功,他殺掉丁原,轉認董卓為義父。
眼見董卓形勢不好,他又立刻倒戈,殺掉董卓。
最終呂布在一次又一次抄近道中,喪失信譽,被曹操殺死。
反觀劉備,事事繞遠路,反而屢屢成功。
當曹操攻打徐州時,劉備不計回報幫忙。
後來劉謙提出要把徐州送給劉備,作為報答。
選擇答應,可以迅速壯大實力,明明是一條近道,劉備卻不選。
然而他三拒徐州的做法,看似走遠路,實則為他贏得了人心。
三顧茅廬也是,劉備一次次謙恭上門,看似費勁,卻贏得了諸葛亮用一生來鞠躬盡瘁。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不抄捷徑,敢繞遠路,成功反而更容易。
②不走「錯」路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常戚戚。
人生的路有很多條,但只有走正道,才能俯仰無愧天地,行思無愧己心。
與正道相背,只會毀了自己。
北宋六賊之首的蔡京,原本是一個才華橫溢、積極向上之人。
他從小就有神童稱號,23歲便進士及第。
他也曾立誌當個好官,把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座右銘。
他也曾協助王安石進行變法,想要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
然而隨著變法的失敗,蔡京面臨被貶謫流放的命運。
在考驗面前,蔡京怯懦了,為了留在京城當官,他沒有原則地抱住了當政者的大腿。
一步錯,步步錯,蔡京為了保護榮華富貴,越來越沒骨氣。
徽宗繼位後,他更是淪為一個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無恥之徒。
他貪贓枉法,陷害忠良,炮製「元祐奸黨」名單,陷害蘇軾、黃庭堅等忠直之士。
蔡京的弄權,加速了靖康之難的到來,加速北宋的滅亡。
蔡京自己也因此成為遺臭萬年的大奸臣。
人生路上緊要的幾步,一定要慎重,一旦選錯很可能滑向深淵。
切記不忘初心,堅守正道,才能善始善終。
③不走「險」路
曾國藩有句名言:
「蓋天下之事,惟平則穩,行險亦有得底,終是不穩。」
相比險路,曾國藩更推崇穩紮穩打。
論天資,曾國藩絕對算不上聰明,甚至可以說是笨。
一個小小的秀才,他考了六次都不中。
可正是這樣一個笨人,卻成為晚清第一名臣,被世人譽為半聖。
他一輩子奉行的準則,總結下來只一個「穩」字。
考試從不搞突擊,而是每天晚睡早起,不荒廢一日之功。
打仗也是,結硬寨打呆仗,那麽多人都攔不下的太平天軍,硬是讓他給打敗了。
不走險路,不抱僥幸心理,不怕遠,不嫌慢,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人生不會差到哪。
④不走「老」路
湯之【盤銘】說: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們總以為古人很迂腐,其實不然,早在三千年前,老祖宗就告訴我們:
要敢於創新,不要走老路。
唐朝初年,文人對六朝文風很是批判,一度想要改革。
盡管呼聲很高,但官員們寫奏折還是沿用六朝駢文。
問題出在,從漢到唐中間過了好幾百年,無論是文字還是說話習慣,都發生了很大改變。
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味要求復古,無異於癡人說夢。
改革一直進行不下去,直到中唐韓愈淩空出世。
韓愈雖然打著「古文運動」的旗號,實則卻在進行一場新的文字實驗。
他化駢為散,借鑒古文的同時又結合當時的語言習慣,熔鑄新的語言文字。
韓愈的創新大獲成功,後來蘇軾盛贊他「文起八大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先輩的肩膀,只是給了我們解決問題的輔助,走自己的路,才能實作真正的創造。
▼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老祖宗們將吃過的虧、總結下的經驗,濃縮成短短三句話,供我們參考。
錢不借二,酒不喝三,路不走四。
熟記這12字避坑箴言,願你的人生少走彎路,前程燦爛且美好。
作者 | 幕燈·風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