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兜售我的觀點,只聊一個非常小的側面,跟主方向不矛盾,我也不聊主方向,因為講的人太多不缺誰。但是我說的這個小方面,是漢服運動做大後會擴散開的一些周邊影響,至少不能完全否定這些問題。
漢服運動20年,目前社會上的初步認知已經形成,主幹已建立,可以說成功了大部份。
接下來,要面臨的問題其實也有不少,一時半會說不完。 我只說其中一個繞不開的現實 ,就是多民族問題,最終還是要解決。
有朋友說,最大的問題是滿遺,我先不說是不是真的是滿遺,但能提出這個擔心,本身就說明漢服繞不開多民族。
又有人說,我就只管漢人自己漢服的事情,少數民族我不管他,他也別來影響我。這是鴕鳥思維,因為你不找事兒,事兒會找你,你不知道誰會支持你,誰會反對你,誰可以為你所用,誰又會暗中搗亂,未知是最大的風險。
不管是當初的華服概念的變遷,還是近期的清漢女的偷襲,這背後都跟多民族現狀有關。
就拿清漢女這事來說,你以為你呆在家裏管好漢人自己的事就萬事大吉了嗎。對不起,他們可以從各個方向進攻,他們可以拉上其他人其他民族來反對你,他可以到處打遊擊,到處拉人擋槍,偷偷給你搗亂。好比,你管的只是自己這個宅子,但他們卻可以在你們村裏到處逃竄,每次都能夠從不同方向攻擊你,請問你該怎麽做才能進一步取得主動。別傻了,當你已經具備一定實力的時候, 也許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與其每次防範對方的冷槍和奇襲,不如主動出擊,找到一個按死一個。到這個階段,各種新的思路一定會出現 。
就目前漢服發展到趨近成熟的狀態來看,有必要重新審視漢服與少數民族的關系,來思考一些新的補充解決的思路。
我的主要思路是, 少數民族不是一塊抽象的鐵板,他們是可以解構的,可以分類的,可以因地制宜的,甚至有些是可以爭取的 。
簡單來說,少數民族主要區分為:內亞少民,西南(東亞)少民。
內亞少民 ,即滿/蒙/藏/突厥穆斯林,關於他們都是老生常談,也不贅述了。詳細可以看下面的轉載回答。
西南少民 ,即雲貴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歷史上屬於中原的次生文明,一直接受中原的文化輸入。他們中的一些民族,是完全可以納入東亞服飾體系的。或者不客氣的講,在清朝以前他們就屬於東亞體系,現在拉回來有何不可,又沒獨立建國,怕啥。
關於西南少數民族為什麽應該屬於東亞服飾體系,以及跟漢人的關系,更詳細分析可以看下面的轉載,內容較多,直接過去看,會常更新 :
1949年後的民族格局,從本質上來講,是壓制了內亞少民的空間,擡升了東亞(西南)少民的地位。你可以不認同黨和國家擡升西南少民地位的做法,但是你要看到這個現實的結果。就好比,你不同意老天要下雨的意圖,但是不妨礙老天偏不聽你的,他就已經下了雨並且地上已經濕了這樣一個事實結果的形成,我們要以這個事實結果作為起點去考慮新的東西。
回到服飾問題,以前很多人討論漢服這個類別在多民族格局裏面的合理性的時候,一般都會拿內亞民族的案例來說事兒,比如藏族人也有類似的款式,比如蒙古人也有交叉領,甚至說突厥語穆斯林也有類似款式,試圖拉內亞民族上船。但是問題是人家是不是跟你有 歷史同感 ,不好講。在服飾問題上是不是跟你有 相似審美 ,不好講。也許人家心裏想的是多建幾座喇嘛廟,也許人家心裏想的是多來幾座清真寺,也許人家心裏想的是烏蘭巴托的夜,也許人家心裏想的是大清文治武功………
也有人幹脆上幾張圖,告訴你藏人,蒙古人,維吾爾人都有類似服飾,試圖證明他拉少數民族上船的合理性。但是當我看到那些圖片,那樣的款式,那個感覺,跟東亞氣質還是有明顯差距。事後頗有一種屌絲強行追求白富美的感覺,自我感動。
然後,一些人失望了,丟下一句,少數民族都不是好東西,漢人只能管漢人自己。
真的都是這樣嗎,我不覺得,因為很多服飾愛好人士只是把自己困在「日韓-內亞」這個圈子裏面,日韓服飾相似,但那是外國人,內亞民族是中國人,但民族情感和審美又有差距。擰巴?糾結?此時一旦遇阻,發現只有死路一條。
如果你想要~~~
1「探索 中原服飾文化在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內部的影響」
2「探索 中原服飾文化多元化發展的現狀」
3「構建 一種「中國內部的東亞服飾體系」的共識」
那麽我認為就應該多看看西南(東亞)少數民族的情況。所以在服飾問題上,建議可以暫時忘掉內亞,先看看西南,可以看看我在下面這個問題的回答,會給出一些新思路:
用一個很小的例子,比如貴州的布依族,他們現存了如下款式,相比滿蒙藏維, 是否更值得作為一種少數民族的案例,去支撐這種服飾體系在中國存在的合理性呢 。
去掉布依族頭飾和圍裙後,更像中原裝束,相比滿蒙藏維,是否更值得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的案例去證明你的合理性呢。
又比如說下面這種,雲南昭通地區的苗族服飾,寬衣大袖,一看就是東亞的感覺,比你強行找個維吾爾哈薩克來充場面不知道合適到哪裏去了
我在前面轉載的那個回答中,有更多更詳細的案例分析, 可以看看。
也不是說要插手他族事物,正如有一些少民朋友也在參與漢服運動一樣, 我們也可以順便跟一些審美相近的少民朋友,跟他們形成共識,互相促進。如有一兩個少民,他們中的活躍力量,能夠成為這種服飾文化體系的同路人,那麽其他反對的人士就會瞬間塌縮變成「一小撮反對民族團結的壞份子」 。
這也是漢服運動發展到現在,自然而然就會形成的多戰場多線出擊的局面。還是那句話,你不找事,事會找你。
「為什麽說西南民族是可以影響可以爭取的?」
比如這位壯族服飾賣家,猜猜她有沒有看過漢服圈子的東西,能說出這些觀點和理論。對方搬出奶奶輩的說法試圖壓制,他則用漢服圈的理論直接攻破。
再來看下面這位彜族網友,突然有一天開始思考服飾問題了~~味道不對勁了
評論區冒出來一群懂完了的人,這可是彜族話題,怎麽變成了滿洲批判大會了~
你說這彜族博主沒接觸點漢服圈的理論,我是不太信的。但是,一旦西南少數民族開始思考「為什麽」的時候,問題就有點嚴重了~~意味著魔法要對抗魔法了
博主居然開始想要研究清代之前的彜族服飾~這思路似曾相識,難道有誰想要走漢服運動的老路了,哈哈………
這大概是西南少數民族特有的現象。
第一,他們在接觸漢服圈的時候沒有任何歷史和情感壓力,很容易以中立的角度把相關的理論概念學走
第二,當他們也開始探究本族過往的時候,會發現本族服飾可能也經歷了跟漢人同樣的歷程
第三,他們會請傾向於的把漢服運動的想法做法帶入本族。不管是探究歷史,還是著手恢復,都是在走漢服的老路。因已有漢服圈提供豐富的理論武器,而漢族網友又會在各種場合幫腔支持,同樣的少民身份使其不必太過顧及團結問題。
這算是漢服運動的溢位效應 。
據了解,某些地區玩漢服的少數民族確實不少,比如廣西貴州等。他們其實具備了可能的雙重身份。一是單純的漢服愛好者/參與者,二是本身是少數民族,可以把這個模式復制回去。
這批 參加漢服的某些西南少民,是可以引導的,將這個打法復制回他們本民族 。這不過分,因為既然你參加了漢服,那麽你肯定懂很多相關歷史和理論,那麽對於本族,是不是也可以用相同的眼光和理論對待。
正面價值有什麽?
第一,連少數民族都在支持(雖然是一些歷史上不太起眼的西南少民), 這說明很團結 。
第二,連少數民族都要學這個運動,復制回他們的民族, 這說明不僅團結,還很正確 。因為只要有民族Copy你,你就必然正確。
第三,最重要,解構分化少數民族,你們休想跟我玩鐵板一塊的遊戲。
有人可能會說,很難啊。我覺得,這是很多戰場中的一個,有必要。所謂的「滿洲人」,人家可真的厲害,到處滲透,連清漢女都能搞出來,說明人家真的玩的很精細,很有布局。面對這樣的局面和對手,手法是要升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