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飾的不同之處本質上,是東西方文明的差異。
西方服飾尤其是時尚設計更大膽創新,註重透過顏色和圖案突出個性與表現力,追求視覺沖擊力。
而東方服飾則更註重古典與優雅,從版型到色彩再到配飾都在追求一種和諧美,一種古代文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態度和瀟灑大氣的風度。
中國風元素在國際時尚秀甚至登上了亞洲的時尚之巔——上海時裝周,本是漢服控們非常開心的一件事,但隨著越來越多西方設計師開始玩弄中國元素,我不禁為他們捏一把冷汗。
我關心的是,中國人自己都覺得這些設計不夠和諧,憑什麽外國設計師就能適應這種「偉大的文化融合」呢?
那麽,在中國元素風靡的犬子,西方設計師抓著中國元素這個「國寶」做文章,究竟抓對了哪根筋,又抓錯了哪根筋呢?
中西方穿衣審美的不同。
歷史上中西方穿衣審美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古代。
古代中國人穿著長袍,通常被稱為漢服,而西方人穿著披風,則被稱為長袍大衣。
長袍褶皺多,不管怎麽走都能自得其樂;而披風一般是經過裁剪的布片,只在肩背處有褶皺,走路時隨著走路的步伐劇烈搖擺。
披風上的不規則褶皺比較適合西方人剛直上翹的鼻子而且更容易突出西方人寬松粗獷的體格,所以寬松也很正常,不強調細腰但強調長腿,所以袍擺左右兩邊開叉也沒啥問題,有條件的人甚至會選擇讓縫補雜碎毛皮作裝飾。
而漢服上的多條褶皺比較適合東方面部輪廓相對平坦的情況,但這些褶皺並不是為了讓身體更加美觀,而是為了讓裙褂既涼快又好看。
這件事跟古代中國人的審美有關,也跟漢服材料的特點有關系:古代中國人一般用薄麻布或者絲綢作漢服面料,所以如果不加褶皺,衣物就會變得非常透。
古代中國人上衣比下衣要長得多,裙褂下擺拖地,下擺如果紮進褲子裏不容易走路,於是勒在腰間變成褶子就成了漢服的一個特色——防止裙子太長拖沓,讓衣物能更從容地擋住腿部保暖。
還有一點要註意的是,漢服的裙褂通常不是全身上下齊跟穿的,很多時候上衣是短衣或者襖那樣罩在裙子的外層的,所以即使是禮儀場合擔心露出裙子醜的話,古人也是盡量讓裙褂堆積出褶子,而這樣的堆積其實是有利於走路和增添風姿的。
中西方穿衣有很多差異,其實不只是因為文化不同,還有經濟環境不同。
中西方經濟的原始形式無疑都是農業,種田是大部份人的主業。
但是中國由於河流眾多、氣候變遷振幅較小,所以農田用水這個問題能透過修建輸水渠解決:這樣既能讓農田積累水分,又能差辯別在哪個時候需要多少水,由此形成一個理想的高效種田環境。
而歐洲由於氣候變遷振幅更大,所以農田排水成為了一個更主要的問題,用中國那種輸水渠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歐洲大概有三四分之一的土地需要分分段來修建輸水系統,把田地分成小片塊是一種很低效的方法,而且還增加了勞務費支出:這樣來除去勞務費才能留下出口的錢簡直沒意義。
這才導致了中世紀後期國際貿易發展的時候仍然是自給自足的小農,錢都不知道怎麽掙錢,只有富得流油的貴族才會買奢侈品穿,而奢侈品最關鍵的是要顯示財富甚至權力,所以歐州人的高級時裝復雜程度超過了東方服飾也是合理的一點因素。
曝露審美偏差外。
現在中國風在國際時尚界漸漸火起來了,但是當西方設計師們把中國元素融入設計的時候,我不知道他們花裏胡哨的大肚子裙子和浪漫主義畫風怎麽樣才能表現出中國風。
雖然他們想把中國元素用顏色來表現出來,比如用中國紅、淺淡的粉色搭配膚色,還有一些像大果粒上大粒小粒的不規則圖案像山水畫,但是很顯然這樣的設計不夠貼合真正的中國風。
中國紅是最簡單直接最常見的表達法就是大紅袍,而山水畫在宋朝就非常流行了,以有山有水來表現中國人旅遊雅致淡薄名利的文化品位,但是西方人用這種方法還融匯不進中國風裏,因為這只是表象,沒有靈魂。
真正的中國風不是只用中國紅就行,那些從漢唐一直延續到清朝禦服中的金線金粉雋花繡霧羅月白青蓮湖藍或者清朝後期白底青花中藥藍火尾藍等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才是靈魂;
真正的中國風不是只畫山水景物就行,那些水墨點染與工筆細繪相結合出超越真實物象美學色彩空間呈現與歷史傳承文化名人展示才是靈魂。
作為一位漢服愛好者,我對那些大寶石蝴蝶結大肚子裙子對天重景物圖案裝飾漢服甚至絲綢這些中國傳統服裝材料不屑一顧感到生氣不已。
真正的中國風是什麽樣?
我認為本質上,真正的中國風裝扮應該穿上漢服或者高定仿制漢服,然後用漢法白妝妝容搭配古韻文言文彩妝,以便透過樣式線條和色彩甚至光澤感高端再配合展現作為二維圖形來構建立立真全景觀展現出三維景觀去展示全景觀美學。
那些山水畫不要太點綴,那些三維景觀和真全景觀才是真正的景觀展現,而現代工藝造假造真石材可以比擬元代陶瓷,僅用視覺構建超越創作宗教時代真實名勝古跡的三維景觀來寄托陳舊甚至現代情懷才是真正的靈魂所在。
這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質疑排斥,而是更好地發掘傳承發揚光大這些千年積攢收藏的文化精粹!
而在國外,中國這項偉大的文化遺產再次被用來糟蹋的時候,我想起了那些抱怨沒被世界了解欣賞認為可惜可恨自己的那件事,對著異族以自民族為元進行文化采納的時候,我再一次感受到偉大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悲傷與憤怒。
我們不能完全限制別人對我們文化進行表達和表現,中國風趁潮流而起難免魚龍混雜,但是我們要努力清楚標桿,讓他們向標桿學習,讓那些真正熱愛我們的文化、想要向世界表達這個偉大的文化的時候記住真精髓!
廣納百家之言,相容並包這樣寬容團結我們能走得更遠,我們強硬抵制他人染指固守東西更能鞏固自己的邊界,但是只有肩負時代潮流繼續前行才能更好傳承發揚它!
寫在最後
於是我問設計師們,你們穿過漢服嗎?
知道漢元素真諦嗎?
唐裝勵誌雪竹傲霜嗎?
旗袍及肩站英姿颯爽嗎?
別再驕傲自滿看看千年後後繼有人裏還有什麽吧!
爭當標桿還是黃土出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