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釣魚

野釣技巧:釣靈與釣鈍的選擇與實戰經驗十年心得讓你輕松掌握釣魚

2024-07-11釣魚

大家好,我是飛翔愛釣魚,每天為大家更新釣魚教學類別的文章。今天我們來聊聊釣魚界一個永恒的話題——釣靈與釣鈍的選擇。釣靈與釣鈍的選擇,實際上是根據子線在水底的狀態來區分的。如果子線緊繃,則被認為是釣組較為靈敏的狀態;如果子線彎曲,雙鉤躺底,則被認為是較鈍的狀態。鉛墜躺底則是最鈍的狀態。基於這種對靈與鈍的基本認知,我們可以根據野釣的實際魚情水情,來確定釣靈與釣鈍。

一、野釣時,釣鈍比釣靈更能穩定聚魚

在野釣時,如果水域裏魚頭數量還可以,只要做好窩,其實並不難將它們吸引到釣點。野外水域裏魚群的食物來源並不是很多,對於大部份的魚類來說,無法保證所有的魚群都能吃飽。所以只要是味型不太離譜的餌料,遲早都會有魚群進窩。

並不是所有的進窩魚群都會停留在此並且吃飽了再走。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直觀的原因,就是野外大體型魚類非常謹慎,只要是窩點稍有動靜,可能就會驚嚇到它們。這些動靜可能來源於岸上的釣魚人,或者是提竿的動靜,或者是水域周邊的動靜。這些動靜極有可能會驚擾進窩魚群。

如果釣得很靈,子線緊繃或者接近緊繃,小魚啄餌就會使浮漂有動作,釣者就要提竿;進窩的魚類在遊動時蹭線、撞漂、拱餌,甚至擺動身體形成的水流都有可能導致浮漂異動,餌料和子線也在跟著擺動。這種動靜首先會導致浮漂動作不幹脆,漂相混亂。最主要的是那些謹慎的大體型魚類有可能就被這種動靜嚇跑,不會再進窩。

為了盡可能保證進窩魚群能駐留在窩子裏,鉤餌躺底,子線彎曲,是最有效也是最省事的操作手段。換言之,不是不能釣靈,而是客觀情況不允許我們將釣組設定得太過於靈敏。

二、鉤餌躺底,更適合野魚進食習慣

我們野釣都希望自己能碰上大魚,即使餌料都是鯽魚料,也無法掩藏內心對大魚的渴望。野外大體型的魚類,大部份的食物都是來源於水底,比如落水的植物種子、農作物種子、小動物、昆蟲的屍體等。落入水後,魚兒並不會第一時間就會發現,過一段時間它們就會沈入水底,魚兒在水底尋找它們進食。

大多數魚還是習慣底層覓食,原因很簡單,水底食物最多。如果我們再從魚的警惕性這個角度來綜合考量,鉤餌躺底,自然比鉤餌觸底更容易減少覓食魚的警惕性。

三、釣的越鈍,起竿頻率越低

拋竿頻率,很多釣友對這個有爭議,有的說要高頻率,有的說要守,低頻率。其實這要根據作釣的魚種來看。如果在野外抽白條、拉小鯽魚,肯定是要釣頻率,保持窩內的餌料,保持窩子的魚頭數量,頻率並不比競技釣差。

野釣中大體型魚,打快頻率,恐怕是釣不到多少魚的。拋竿頻率越慢,窩子裏的動靜越小。大魚進窩後被這些動靜嚇跑的概率才會降低。相應的我們的釣餌,甚至是窩料,霧化就要慢,保證在水底能待上好幾分鐘不會化完。

也並不是越長越好,要是在水裏泡個十幾二十分鐘,餌料已經開始發糗,喪失了香味,沒有了狀態,已經不會再有魚吃了。玉米、蚯蚓在水裏時間長了,也會喪失其本身誘魚的特性,也談不上適口性了。

綜合來看

這其實還是取決於我們的目標魚。如果主要釣小鯽魚、白條,基本上不存在釣鈍的說法,可以釣浮、釣行程、釣離底都可以。但如果我們的目標魚是大體型魚類,如鯉魚、草魚、青魚、大板鯽,那麽釣鈍、守死口,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野釣,就是釣無定律。只要釣法適合當時當地的魚情水情,可以做到隨心所欲。希望透過我的分享,能幫助各位釣友在野釣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如果你有其他釣魚問題或經驗,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探討。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下次再見!

我是飛翔愛釣魚,願大家都能釣到心儀的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