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來到冰面上,已經看到冰面上到處都是冰窟窿眼,有的地方都快趕上漏勺了,走在上面都覺得有點擔心,怕這些眼兒突然之間斷開,人掉到河裏去。
我正在尋找著釣點,忽然間就看到老五從帳篷裏面露出了笑臉,不住地朝我點頭。
一般這種情況,就證明我來對了,肯定有魚。
於是我心領神會,緊挨著老五的帳篷,把我的帳篷也支起來,緊貼著他的帳篷,我們倆把視窗都開啟,就形成了相互之間連通著的,這樣不耽誤自己釣魚,還能說話交流。
老五一邊釣魚,一邊跟我說,現在趕上好時候了,釣魚還有個帳篷,這在十年以前,咱們這邊沒有這些東西。
十年前,那時候我還沒釣魚,最早的時候,老五他們在遼河邊都是打魚,打魚有好幾種器具,到了冬天,就剩下三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就是鑿出一個冰窟窿,用一個抄網轉圈攪魚,一般都是攪那些小魚小船釘,小鯽魚,小泥鰍。
第二方法就是,開啟一個冰窟窿,用竹片鉤魚,有很長很長的大竹片子,下面有一些勾點,打魚的人一上一下的拉動鉤片,就能把魚鉤上來。
第三個方法就是打一串冰窟窿,在下面用一個桿,把一個掛網,放到水下面,這種掛魚的方法掛的魚最多。
那時候冬天打魚,無論多冷,就得扛著挺著,所以那時候很少有人釣魚,因為是實在是太冷了,沒有人願意在這冰上等著魚上鉤,沒有這樣的心情。
老五以前都是打魚的人,遼河裏的魚,他沒少拿,特別是冬天的時候,過年前後,從冰窟窿裏拿的魚,價格都挺高。
那時候都是野生魚,口感也好,放點油,鍋裏一煎,都不帶粘鍋的,吃那種魚,魚肉很有彈性,不像現在養的一些魚,一放到鍋裏就碎了,放到嘴裏就面糊糊的。
這些都是老五的經驗之談,看來老五在河邊上沒白混,吃魚的知識也儲備的不少,用老五的話說,都是這些年吃的教訓,吃的虧。
這時老五又釣了上來一條比較大的魚,是一條大鯽魚,老五讓我過去看看這條魚,讓我認識一下。
我過去看這條魚,的確挺大,身上的魚鱗都比其他的鯽魚大一號,而且用手一摸,這條魚分量挺大,身上的肉也挺厚。
老五說這魚不是野生的,野生的遼河鯽魚,魚鱗都不是這樣的,野生的鯽魚,身上的魚鱗發白發亮,而且野生的遼河鯽魚身材相對比較長。
我就問老五,你說這不是野生的,這魚是從養魚池跑出來的嗎?
老五說,養魚池一般跑不出來魚,如果養一池子魚都跑出來了,那不得賠死?
現在我釣的這條鯽魚,基本可以斷定是有人放生的,這些魚本來是生活在養魚池裏的,每天有人按時投餵,所以這些魚已經習慣了食來張口。
可是有人把他們放到了這個野生的河裏面,這些魚長得很胖,但是到河裏之後就抓不到食物,放生了一段時間之後,這些魚由於吃不飽,也不生長,腦袋越來越大,身子越來越小,形成了獨特的體型。
而且我發現,有一些大魚到了野生的環境當中,沒有了自身的免疫力,缺乏群體的相互之間的照應,有一些魚的身體表面,會寄生一些其他生物,野生的魚一般都是群魚,相互之間可以吃掉身體表面的寄生蟲。
如果有一些人想放生,最好能夠放小一些的魚,然後這些魚從小在這周圍的野河當中適應這種環境,逐漸的形成了一族群體存在,能夠逐漸地成長,生存。
我和老五說完了這些,突然老五話鋒一轉,他說其實人也一樣。
釣魚的這些人也一樣,現在這些人吃不了苦了,條件好了,釣魚還得用個帳篷,有的人在帳篷裏還安個暖爐,鑿冰也不用花力氣,用的都是電鉆了,為了釣魚不寂寞,有人開直播了,有人拍影片了。
特別是現在,有些人弄了一個水下網絡攝影機,先看看水底有沒有魚,打個窩還得先看看魚來沒來,這些器材一上去,覺得經驗也沒有什麽用了,摸索的釣魚本領也沒有用武之地了。
有些人急功近利了,野外不釣了,改鉤黑坑了,眼看著魚上鉤,恨不得直接把魚鉤塞進魚嘴裏。
我發現釣魚的人越來越按耐不住內心了,本來修心養性的事情,已經變得急功近利了。
聽老五這麽一說,老五這人思考的還挺深刻的,有點自己的想法。
我也覺得還是堅守自己釣魚的方式,是為了修心養性,為了鍛煉自己的耐性,而不是需要多少魚來支撐著自己的虛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