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釣魚

淺水區釣鯽魚很有講究,一步走錯就可能影響魚獲,別不信

2024-09-05釣魚

導語

冬季釣魚的最佳地方便是淺水區,盡管有水草的阻攔,但障礙物反倒成了魚類的避風港,深藏在水草中的魚群也能被我輕松找到,於是大板鯽的出現便是沒有了距離的阻攔。

在冬季光照好的情況下,淺水區就能成為我收獲大板鯽的最佳選擇,所以在這個時候我還不趕緊匯報我自己的釣獲。

但如果我在淺水區釣魚沒有考慮好這些障礙物,我可能和我的大板鯽就錯過了,那麽在淺水區釣魚有什麽講究呢?

如果說一招走錯就會影響魚獲的話,究竟是在哪一招呢?

障礙物帶來的影響。

在冬季,淺水區的溫度相對穩定,這保證了水中魚類的活性,而這些魚類也會因為光照的充足而竄出水面覓食,所以有很多釣友在冬季選擇去淺水區釣鯽。

但冬天再好的地方也不一定每次都能釣到鯽魚,尤其是一些溫度高卻沒什麽光照的地方,更有可能一個冬天都沒見過魚影。

所以在冬季釣魚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到天氣等因素對鯽魚覓食行為的影響。

既然我們都知道鯽魚在光照好的情況下活性會更高,那麽我們就要考慮這樣的環境條件:第一溫度,第二光照。

溫度和光照是互相關聯的,自然光照也會影響周圍溫度,而溫度又會影響鯽魚活性的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發展有關,溫度越高鯽魚活性越高;另一方面就是事物要生長就需要消耗能量,鯽魚覓食需要消耗能量,而他們需要透過食物來攝入能量,而食物的熱量也和溫度有關,所以食物越熱量越高。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光照和溫度是成為鯽魚活性的兩個重要條件,所以冬季選擇在光照好的地方進行垂釣往往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值得一說的是,在冬季也並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被稱為行淺水區,應該叫做深水區的地方更有可能出現大板鯽。

如果我們說曾經在一片水域裏,淺水占90%,深水占10%並且在這10%之前都能看到很多大板鯽,那麽我們就很有可能會選擇釣這10%深水,但如果我們觀察過後發現這片區域只有鯽魚,根本沒有鯽窩。

那麽我們就可以判斷,鯽魚出現的位置並不是這片區域,而是在9成的淺水區,由於水草的擋住,我們無法看見它們。

所以如果我們想在9成的地方放桿,就要考慮3個問題:第一,水草密集程度;第二,水流強度;第三,魚兒活性。

放桿講究。

這三個問題是如何影響我們放桿講究的呢?

首先水草密集程度直接影響我們的放桿位置,因為鯽魚有很強的領域意識,它們不喜歡與其他鯽魚同處一片區域。

所以它們會把覓食地點選擇在遠離其他鯽魚的地方,但由於他們不喜歡離其他鯽魚太近,所以覓食地點不會距其他鯽魚太遠。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水草密集程度較高時,我可以把我的餌料丟進密集水草空隙較大處;當水草密集程度較低時,我就可以把餌料丟進水草密集程度較高時,但空隙較小處。

因此根據水草密集程度的不同,我對放桿位置的位置也會發生改變。

然後第二個強度的問題,強度過大時我們會發現水面上幾乎沒有泡泡,此時我們應該把餌料丟下遊,因為水流太急餌料不會沈下去。

所以我們先把餌料丟下遊,讓其在下遊聚集來引來魚兒,然後等魚兒發現後再慢慢吃,這樣能避免魚兒發現餌料後立即逃跑。

而當水流強度小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把餌料丟到上遊,讓其自然漂流至下遊位置,這樣也不會影響魚兒吃餌。

第三個問題就是魚兒活性的問題,當魚兒活性較低的時候,它們並不會頻繁移動,所以我選擇先把餌料丟下遊,讓它們慢慢移動到餌料處吃。

而當魚兒活性較高的時候,它們會頻繁地穿梭與覓食之間,此時我直接把餌料丟到哪裏就行,不用這麽麻煩。

窩料講究。

窩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量的問題,因為在不同的季節,甚至一天內不同時間段裏,魚兒的食量是不一樣的。

尤其是在冬季,魚兒的食量很小,一次下去太多窩料可能反而導致魚兒不敢進窩,因為它們覺得食量這麽多勢必有危險,於是被嚇跑。

同樣在夏季,也是該減少窩量的時候,因為夏天白天溫度高,魚兒只需要少量食物就能保持活性,但晚上溫度低的時候,他們需要多吃一點,以便於讓自己晚上睡得更安穩。

所以我們說一步走錯,那就是窩料下多了,讓魚兒覺得有危險,那麽下一步,該什麽時候下桿呢?

因為在我們的窩料投放後,如果立刻下桿,那麽我們對魚兒來說,就和直接下鉤抓它一樣,會把它們嚇跑。

所以我們最好先看看魚兒活性如何,如果活性好,就趕緊下桿,如果活性不好,我們就等待一段時間再投放,同時也避免了自己過早下桿的驚嚇。

在等待期間,我們不能一直盯著浮漂,這樣魚兒會被我們的行動嚇跑,所以我們在等待期間別驚動魚也是關鍵。

結語

所以想要在淺水區成功釣到大板鯽,我們不僅要知道鯽魚的覓食習慣,也得考慮到環境因素對它們覓食的影響,從而做出相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