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釣魚

釣魚那些事

2024-07-25釣魚

我出生在水庫邊,那時候家裏生活很艱苦,從小我便跟著三伯父學會了釣魚。

釣具都是就地取材,土法炮製。秋天砍兩根長了好幾年的大拇指粗細的小竹子,放在屋檐下或者木樓上陰幹,第二年開春便是極好的釣竿了。竹桿容易折斷,還常常生蟲,所以每年都得多砍幾根備用。

魚鉤是用大頭針彎曲成的,針尖部份用鐵錘稍微錘扁,再借一把木工鑿在錘扁的地方鑿出一條小縫,魚鉤便算是有了倒鉤了。大頭針比較軟,為了增加硬度,我們用夾子夾住魚鉤放到煤油燈上燒紅,再迅速放進冷水裏浸泡,也就是淬火。

定砣比較容易做,用半幹的泥巴做一個光滑的小洞,洞中間插一根牙簽般的小竹技,把熔化了的牙膏皮倒進洞裏,那時候的牙膏皮都是金屬的。冷卻後拔掉竹枝,定砣便做好了。魚線最初用的是母親納鞋底的麻線,因在水裏阻力大而且還容易被魚發現,效果不好。我們賣了小幹魚有錢後,便上市場買了尼龍線。浮漂一般是用高粱桿或雞鴨的羽毛。

放學後或者是學校放假的時候,我就會背著釣竿,提著魚簍,到水庫邊釣魚。釣得最多的是刁子魚,也叫白條。這種魚喜歡成群結隊,而且速度很快,搶食也特別兇猛。夏天尤其適合飛釣。人躲在柴草後面,鉤尖上掛一粒米飯或者是一團棉絮,舉起釣竿使勁地把魚鉤甩出,魚鉤落水後便迅速拉飛回來,十桿能釣到三四條魚。有時魚也會直接掉到身後,我一般不會急於去撿,一定要等一群魚釣完後,再一個個的撿進魚簍。在水裏呈淺黃色的小魚,曬幹水分後,便變得背藍腹白了。

盡管對魚鉤做了細心的處理,但碰上大一點的魚或者是掛住水草,魚鉤還是常常會被拉直或者斷掉。沒辦法,我還是用零花錢托三伯從街上買回了一個小魚鉤。從此釣魚便越來越順手了,釣的魚也越來越多了。馬口魚、鯉魚、黃鴨叫、烏魚,水居里很多的魚種都釣到過。釣得僅次於刁子的還是鯽魚,春天鯽魚特別好釣,坐在一個流水口子邊,每隔幾分鐘就可以釣到一條,小的幾錢重,大的三四兩。有時一個上午能釣六七斤,更多的時候只能釣幾兩,甚至是幾條魚。讓人最興奮的是釣到鯰魚。鯰魚肉嫩刺少,算是淡水魚中最好的品種之一了,好吃也好賣。在豬肉只有七毛八分錢一斤的時候,這種魚就能賣到三四毛錢一斤了。

三伯釣了很多年的魚,在周邊算是很厲害的釣魚人。他經常跟我講怎樣選釣位,怎麽看天氣,什麽魚喜歡什麽餌。我把從他那裏學到的技術反復實踐摸索,釣魚也慢慢有了經驗,有了名氣。那時沒有夜光漂,晚上釣魚全憑手感。三伯告訴我把魚鉤魚食投擲去以後就不要再動魚竿,讓魚食魚線魚竿基本上是繃緊的。只要魚一動食,魚竿就會傳來動靜。當你感覺魚竿被拉緊或放松的時候,迅速用力收竿,十有八九會釣上鯉魚或者大鯽魚。我試了好幾個晚上,終於掌握了收魚的最佳時機。只是小孩睡眠多,有幾次差點因打瞌睡滾到水居里,父母親便不準我晚上去釣魚了。

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顧小孩和老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感覺是忙碌的,自然不會想到釣魚。年齡大了以後,單位領導在工作上也不再給我安排特別繁重緊張的任務,就是做一些比較輕松也沒有考核指標的事,算是對老員工的照顧吧。這時候小孩也已經找到了工作,老人的生活也走上正軌,於是便有了可以自己安排的時間。我不會打麻將和字牌,於是便又開始釣起魚來。

最初我們喜歡去魚塘裏釣,魚多也好釣,釣完以後,稱好稱付過錢就可以滿載而歸了。但家裏吃飯的人不多,也不能天天吃魚,釣回來的魚還得為送給誰傷腦筋。慢慢地,我便把興趣轉移到了野釣上。有時在湘江邊找一個水流稍微平緩的地方釣,更多的時候是到城市周邊尋找小溪小河釣。

野釣魚獲雖然不大,但鄉間清新的空氣,漫山遍野的花花草草,悅耳動聽的鳥叫蟲鳴,總是讓人留戀忘返。至於有沒有釣到魚,已經越來越顯得不重要了。到快吃中飯的時候,人仍然不想離開水邊,便就近找一家農戶講好價錢,訂上一碗飯,一個菜,讓農戶送到小溪邊邊吃邊釣。有時到路程遠一點的地方釣,知道中午不能回家吃飯,出發時便用保溫盒裝上飯菜,放到摩托車的尾箱裏帶到釣魚的地方,中午吃的時候飯菜還是熱的。收竿回家的時候,看見幾條小魚在網狀的魚護裏焦急地遊來撞去,我便會毫不猶豫的提起魚護的底部,把魚一股腦倒進水裏,魚在身邊慢慢地遊一圈後便迅速遊走了。

退休以後,本想繼續釣魚。但九十歲的老人需要隨叫隨到,遠在千裏之外的小孩,家裏總是有些事情需要搭把手,我和妻子要輪留到小孩家小住。感覺能給老人和小孩幫點忙,那是比釣魚更有樂趣、更有意義的事。於是我幹脆把釣具擦洗幹凈,仔細地收了起來。想釣魚的時候,看看魚竿魚線魚護,一幕幕釣魚的美好場景又會重現在眼前。那些遠去的樂趣,應該是現在坐在小溪邊釣魚無論如何也無法再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