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季節不同的是,春季的魚大多集中在淺水區,除非天氣不穩定或者整體水溫還沒有上升。 但魚遲早會來到淺灘。 知道了這一點,那些大灘就成了釣魚者的熱點,很多時候真的要靠「搶」來選擇好位置。
但僅僅搶占一個位置是不夠的。 如果漁民多了,競爭就會很激烈。 如果你的技術不夠好,即使搶到了魚位也抓不到魚,這是非常致命的。
如何「搶魚」?早打窩、早聚魚、快抓魚。
這些位置肯定是搶手的,所以盡量早起。 如果七八點才起床,等你抓到黃花菜時,黃花菜已經冷了,還不確定是否還能搶到位置。
早起搶個好釣點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早到早築巢。 早打窩,早聚魚,釣魚自然就快了一步。
如果能保證自己早起,比別人早到達釣點,那麽我建議最好是過夜打窩。 過夜築巢的效果一般比現築巢要好。
當然,即使過夜窩點失敗,第二天不做窩點也沒關系。 反正去得早的話還有機會換地方。
溫馨提示:最好在水草旁邊或深淺水交界處狩獵過夜巢穴。 光禿禿的淺水留魚效果不好,可能還不如現在釣魚。
抓魚第二步:魚竿越長越好
如果一個地方還沒有開發,釣魚人又很少,那麽用短竿就可以釣得很好。 但一旦大部隊到來,一堆人擠在一起釣魚,那確實用長竿比較好,而且釣魚也不錯。 工作時間越長,優勢就越大。
桿子有多長? 不一定要特別長,比別人長一點點就可以了。 比如大家普遍用3.6,那你就用3.9。 如果別人用4.5,那麽你就用4.8或5.4。
特別註意左右兩側的釣友,建議不要比他們矮。
有一種情況,你最先到的,就用4.5米的桿子,但是後面的人比較多,左右都有人把桿子放下了,但是用的是5.4米的桿子。極。 這個應該怎麽調整呢?
我一般有兩個計劃:第一個是先釣魚。 如果那裏聚集的魚保持不變,如果釣不到魚或者魚情惡化,那我就果斷換一根更長的竿。
另一種方案是再放一根魚竿,比左右兩邊都長,比如6.3米。 兩根魚竿可以一起釣魚,重點看哪一根魚釣得更好。
搶魚第三步:味道大、霧化好、頻率快
如果你發現左右兩側的釣況比較好,或者有好轉的趨勢,但是你的腥味卻越來越少,那麽你一定要采取果斷的策略,不要等死。
一是加快拉桿頻率,至少比左右快,這樣窩裏一直有餌料,持續霧化,對魚的吸重力很大。
如果這一招不管用,也改變不了局面,那就老老實實換餌吧。 雖然麻煩,但也沒有別的辦法。
餌料的調整主要涉及味型和狀態。 狀態比較簡單,只要添加10%到20%的淡麩,霧化就會很好(雪花粉的霧化效果不如淡麩,所以不建議更換)。
至於味型,不用擔心用腥還是用香。 最主要的是增強味道。 比如可以添加一點百裏香之類氣味較濃的餌料。 當然,如果手頭有一些小藥,也可以加一點,主要是增加餌料的「穿透力」。 畢竟,你必須與別人爭奪魚。
線組合理匹配、及時調整
線組對抓魚沒有直接影響,但有輔助作用。 比如魚狀態好的情況下,我個人建議使用粗一點的線,可以更猛烈地操作,斷線的概率也小。 即使出現打結或纏繞的情況,也無需立即更換,這樣可以節省時間,節省時間。 可以釣到更多的魚。
如果用0.3或0.4的線,釣到大鯽魚就得慢慢走。 回魚的時間很慢,如果纏結打結,必須立即換掉。 換線會浪費時間,不換線就更糟糕了。 一旦線斷了,魚就跑了,但是還是要換線,魚就跑了~
但如果魚口不好,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後魚情沒有改善,我會建議換成細一點的線。 越細越好,這樣你就能多抓幾條。
因為透過水下觀察我們知道,有時候沒有嘴並不代表窩裏沒有魚,而是魚很少。 如果魚少,吃的積極性就不高,警惕性就高。 這時,用細線抓到的概率比用粗線大得多。
最後提醒:
相比於和別人爭位置、爭魚,我建議多開發新的釣點,去無人居住的地方釣魚。 一方面安靜悠閑,另一方面也更容易接桿保護。
我釣魚時不喜歡去人多的地方。 我寧願少釣魚也不願擁擠。 野釣主要是為了放松和娛樂。 人多的地方太吵,沒法放松,還有人看你釣得好就過來蹭窩,或者在邊上瘋狂打窩,真的很影響心情。
不過每個人想法不同,或者可能有些地方野釣資源有限,有水的地方人就很多,不可能找到安靜的地方,所以寫了這篇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