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射洪 陳中春 文/ 南昌 黃邦凡 圖
新窩和老窩的區分,是以「經常有人釣」和「從來沒人釣」為標準來確定的。釣諺說:「七分釣位、三分釣技。」針對新窩強,還是老窩好的爭論,筆者認為,新窩和老窩都分別存在著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一、新窩有魚「吃口」好,輕松釣獲效率高
從釣場水體的平面形狀看,無論在什麽位置開辟新窩,都具有以下幾點優勢:首先是擺脫了釣魚人之間互相擁擠的狀況(你一言我一語,拋竿水響,往往互有幹擾),為釣魚要「靜」創造了第一條件。
其次是由於新窩的位置一般都在相對偏僻的水面,所以,即便夏秋兩季的小雜魚——尤其是小白鰷猖獗活躍的時候,這些地方都不會讓它們「當道」,而很少出現擾窩的現象。
第三是無論是找準了魚兒棲息藏身的自然「天窩」,還是靠投餌料誘攏了魚兒的人工「布窩」,一旦窩裏有魚,往往都是一些很少甚至從來沒有去過老窩的「不速之客」。所以它們攝食直接,「吃口」較好,釣起來不僅使人感到輕松暢快,更是相當快捷省力。
第四是新窩因為既少有小雜魚幹擾,又不存在大小魚習慣性爭窩而多是小魚搶先的現象。所以釣起來的鯽魚,不僅個體普遍都比老窩裏的要大,而且還很有可能遇到其他大魚。
二、新窩無魚難誘聚,技高料精白費力
新窩雖有以上這些優勢,但同時又存在以下一些不利因素:首先是新窩正因為平時很少有人去釣,一般不是上有樹枝擋竿,就是下有松土陡坎,特別是上方有高壓線、下有滑石板的地方,不僅會影響釣者的正常操作,更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
其次是釣新窩要是沒有相當豐富的選點經驗,一般很難找準魚兒的自然棲息之地。若完全靠人工投餵誘料來聚集,則所需的時間很長,三五個鐘頭乃至半天、一天都有可能。
第三是即便僥幸在短時間內偶爾有魚兒咬鉤,但由於沒有形成條件,多數也是「過路」魚,之後它們很難再光顧。
第四是正因為新窩早先沒有形成「魚道」,所以尤其在初春和冬季,即便釣者在餵料上已經註意到了特別新鮮、濃香,這裏還是比其他地方的老窩難以誘聚。有時任你釣技再高,也是白費力氣。
三、老窩不愁無魚進,省時省力少費神
相對於新窩,老窩有以下幾點優勢:首先是老窩由於經常有人釣,不斷地投餵餌料,所以漸漸地就把這裏餵成了覓食的「魚道」,使魚兒慢慢也養成了一種有規律性的生活習慣,自然會到此活動覓食。所以,老窩易聚、易釣。
其次是在老窩內,不管當時有無前日投餵的殘留余料,因為魚兒已經形成了習慣,也多會在此守候。所以,這裏往往開竿早,上魚率高。
第三是在老窩裏,由於魚兒進窩的數量多,所以即便進窩之魚雖不一定都會攝餌咬鉤,但因為「群出」「群入」頻繁,就算「張三」不吃,還有「李四」貪食,所以魚咬鉤的間隔相對短而且大多能輕松上魚。
第四是如果使用葷餌,可以不餵或少餵窩餌以節省餌料。若確實需要打窩,窩料的成分也可以簡單一些,不至於為了誘魚而搞得那麽繁瑣。
四、老窩魚滑「吃口」輕,技高更要釣餌精
老窩盡管有很多優勢,但有的釣友仍然收效甚微,是由於此處也有一些不利因素:老窩的魚在很大程度上雖然是不誘自聚,但一直以來,由於投餵的食料相當豐盛而使它們並不那麽缺食,所以對釣餌的選擇性較大。如果釣者用的釣餌達不到「魚與餌」與「餌與味」二合一則不符合魚的食性,即便窩裏魚兒再多,也不會輕易咬鉤。
而且老窩的魚在整個咬鉤過程中,不僅多為觸而不銜、遲遲達不到「中鉤」的程度,且因咬鉤的訊號相當微弱,會給釣者增加判斷漂相和把握揚竿瞬間的難度。老窩裏的鯽魚,一般是越釣越小。
因為一直有較多的小鯽魚搶先爭食、占窩,所以,很難釣到單尾150克以上的大鯽,更難碰上其他大魚。由於經常有人不斷餵窩,且餵料一般又多是面食粉質散餌,所以尤其是在暮春之後和夏秋兩季,小白鰷同樣也很有規律性地在這個時候來鬧窩,讓釣者不得安寧。
經過以上分析,在筆者看來,不是非要明確釣新窩好還是守老窩強,而是需要釣者根據自身的實際水平來做出決定。
也就是說,如果釣新窩,要看自己對新窩有沒有辨魚蹤、找魚跡的經驗和能力,如能有把握找到魚兒的棲身之地,哪怕只是離它們巢穴很近,也比餌料全撒在毫無目標的水域要強。
因此,如果是初學釣魚、經驗不足者,完全是為了避開眾人、碰碰運氣,那就最好不要「胡思亂想」,省得為找一個「新窩」反而耽誤了寶貴的時間。要是決定釣老窩,雖不用過多考慮如何誘魚聚魚,但魚兒口刁,如果自己的釣餌、釣具(這裏主要指線組搭配)和釣技不能完全到位,要麽是漂無魚訊反應,要麽是竿竿「拉空」。
綜上所述,在整個釣魚活動中魚獲的多少,並不完全靠表象上的新窩或老窩來決定,最關鍵的是自己要有實際的識窩能力和相應的釣技水平。
如非兩者全能,那就只有「量體裁衣」,擇優而定。並在今後的垂釣實踐中,努力做到缺什麽補什麽,才能逐步提高,成為高手。■
部份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請掃碼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