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世界第一高橋「煉」成記

2023-12-07健身

貴州北盤江大橋。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9月7日,在2023國際高橋極限運動邀請賽上,荷蘭選手從北盤江大橋上起跳翺翔。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為新華社記者陶亮攝

馬選軍正在為遊客與北盤江大橋拍攝合影。

6月30日,工作人員在展示【現代橋梁建設】特種郵票,其中小型張為北盤江大橋。

貴州、雲南交界處的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

一座座造型各異、巍峨壯觀的橋梁,跨越江河湖海、連通峽谷深溝……中國橋梁正由「跟跑」「並跑」向「全面領跑」邁進,並且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在不少國家點亮一座座耀眼的「中國地標」。從今天起,我們推出「跨山越海中國橋」系列報道,以饗讀者。

——編 者

在烏蒙山脈深處,一座大橋跨越峽谷,將雲貴兩省緊緊連線在一起。這就是有著「世界第一高橋」之稱的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大橋橋面距谷底垂直高度565.4米,居世界第一。自2016年建成通車以來,大橋不僅便利了交通運輸,還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各地遊客前來參觀,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百姓增收致富。

鋼鐵巨龍,橫跨雲貴

世界第一高橋的具體位置在哪裏?

從地圖上看,杭瑞高速北盤江大橋位於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普立鄉與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都格鎮之間,與貴陽和昆明的距離大致相當。

從地形上看,北盤江大橋坐落在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中,像一條「鋼鐵巨龍」連線高聳的山峰,橫跨峽谷。有時,大橋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好似橫亙在天上一樣。

乘車行駛在全長1314.4米的大橋上,十分平穩,記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可是在橋中心下車後,首先感到一陣頭暈目眩,大橋橋面距谷底的江面約有200多層樓高。簡單一算,大橋的高度比北京最高建築「中國尊」還要高出一截。站在橋上俯瞰,遠處山脈郁郁蔥蔥、綿延不絕,半山腰的村寨炊煙裊裊,谷底的北盤江像是一條溪流。

下高速駛入六盤水市水城區都格鎮龍井村,該村位於北盤江支流——可渡河畔,處於北盤江大橋正下方。回憶起沒有大橋的日子,村民馬選軍說:「那時,山這邊鎮子的百姓想去山那邊買包食鹽,都要先到谷底,然後從簡陋的鐵索橋上走過,來回要一天的時間。」而現在,只需要短短幾分鐘就能去到山的另一邊。

「北盤江大橋是杭瑞高速畢節至都格段控制性工程,打通了杭瑞高速的‘最後一公裏’。」杭瑞高速水城營運管理中心雙水橋隧站站長楊明華對記者說,「此前想從貴州六盤水到雲南宣威,需要繞路到南邊的盤州,從盤州進入雲南後再北上,車程約4小時。北盤江大橋建成後,這個時間縮短到1小時。」

大橋的選址和設計不是簡單拍腦袋,而是綜合地形、地質、風力等多種因素,最終確定下來的。

大橋施工選擇的是地勢平緩、開挖方量小的位置,以利於施工場地布設,降低施工難度。而風則是修建大橋及大橋通車「看不見的敵人」。貴州山高谷深,溝壑縱橫,風場表現復雜。為此,勘察隊在此蹲守了將近兩年,最終測算出精準的風力變化數據,為選址工作提供了依據。

經過設計人員的反復論證,大橋最終采用鋼桁梁斜拉橋方案。相較其他方案,該方案施工更加安全、方便,且後期養護成本更低。確定選址和設計方案後,2013年,北盤江大橋正式破土動工。

創新工藝,攻堅克難

在蜿蜒的群山中修橋,首先考慮的是運輸。專案所需的2.4萬余噸鋼材、18萬方混凝土如何上山?北盤江大橋施工單位——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首先修建了進場便道。由於山高路險,3公裏正線,累計修建便道23公裏。在修便道過程中,由於每天需要從山腳走到山上的駐地,專案常務副經理喻文浩走壞了3雙鞋。

便道的修建,為封閉落後的都格鎮多個山村的村民帶來便利。青年村民開始紛紛購置摩托車,接送孩子上下學。還有村民購買卡車搞起了運輸,將當地出欄的牛羊送到貴陽、宣威等地出售。

鋼材、水泥則可以化整為零,分批次運輸上山。但對專案用電至關重要的變壓器重達1噸多,無法拆分,且沒有大型電腦械輔助,只能由施工人員用最原始的撬棍人工運輸上山,其後又耗時3個多月架設起近百根電線桿。

前期工作準備就緒後,又一個難題擺在施工人員面前:由於施工地址處在喀斯特地貌,溶洞分布密集且難以預測,在主塔樁基施工過程中,鉆機無法施展,只能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挖孔。大橋264根樁基,幾乎每根樁基在挖孔時都遇到了溶洞。其中,最難處理的就是遇到溶洞滲漏流沙,要一邊挖孔一邊註漿固接。

修建世界第一高橋,搭好「骨架」很關鍵。大橋橋面與谷底的高差前所未有,傳統的施工工藝無法適用,如何將重達6600噸的鋼桁梁送達指定位置?大橋建設團隊透過技術創新,研發出模組化鋼桁梁自動頂推系統:先在地面按左右縱梁和橫梁進行拼接,再用橋面吊機等器材進行吊裝。該工藝大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安全系數。

「骨架」搭好了,如果「肌肉」不結實,即混凝土沒澆築好,則會前功盡棄。北盤江大橋澆築混凝土采用的是泵送的方法。混凝土的原料往往就地取材,北盤江大橋混凝土的原材料是當地的機制山砂。由於機制山砂品質不一,形成的潤滑層厚度也難以保持一致,導致泵送過程中容易出現堵管、爆管的情況。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確定混凝土中機制山砂的配比。

建設團隊提前一年研究混凝土方案,經過反復試驗發現,不同泵送高度對混凝土配比的要求不同,越到高處,對混凝土的流動性要求越高,230米後幾乎每20米就要調整一次方案。為此,建設團隊研發出一種智能混凝土,學名叫「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能夠自動均勻地填密充實模具裏的空間,既保證質素又節約施工成本。

「自開工以來,我們克服了當地基礎設施差,供電、供水保障不足,峽谷橫風、低溫、霜凍等不利影響,保證了大橋精確合龍。」中交二航局畢都高速北盤江大橋專案部總工程師王超說。

橋旅融合,帶動致富

2016年12月29日,對馬選軍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隨著第一輛車駛過入口,北盤江大橋正式通車營運,龍井村的命運也發生改變。

大橋通車後,慕名前來過橋、觀橋的人越來越多。由於馬選軍家有良好的觀橋視野,他順勢開起了「小馬哥」農家樂牌,吃上了「文旅飯」。

一開始,馬選軍只是為參觀大橋的遊客提供吃飯、住宿等服務,後來免費為遊客講解大橋的相關知識,還義務作導遊,帶人們逛逛附近的村寨。得益於價格實惠、服務好,馬選軍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去年收入能達到幾十萬元,這在大橋開通之前都不敢想。」馬選軍笑著對記者說,「在我們村,越來越多的人搞起了旅遊,日子越過越好。」

大橋通車也帶動了整個六盤水的文旅產業發展。離北盤江大橋不遠的水城區海坪街道安置點,主要住著易地搬遷戶。安置點依托玉舍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文旅產業,過去的貧困戶依靠旅遊紛紛脫了貧,搬遷戶曹學花就是其中之一。「之前我家8口人擠在一間小平房裏。」曹學花說,「在安置點,我們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小別墅。」

現在,從雲南、廣西等地開車前來遊玩的遊客不斷增多,曹學花便將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宿。在夏天旅遊旺季,安置點裏停滿了來自天南海北的車輛,民宿一房難求。「如今一套房子一年就能收入好幾萬元。」曹學花說。

坐擁世界第一高橋,六盤水市積極發掘這座「富礦」。今年9月,2023國際高橋極限運動邀請賽在六盤水市舉辦,共有來自11個國家的25名選手參加。最具看點的是在北盤江大橋上舉行的低空跳傘賽事,選手從大橋上一躍而下,降落到峽谷中的指定位置。

「橋下的峽谷河流很美,這次比賽也非常棒,今天是我最難忘的一次比賽體驗。」首次來中國參賽的意大利選手朱利安說,他已經在社交媒體上與朋友分享了在中國世界級大橋跳傘的經歷,很多朋友表示想來這裏體驗。

「貴州依托世界級橋梁眾多的優勢,以建設全國體育旅遊示範區為抓手,加強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透過提升好橋梁價值、打造好體育賽事、講述好旅遊故事等舉措,推動書寫‘橋體旅’融合大文章。」貴州省體育局副局長肖俊說。

貴州省充分利用橋梁資源優勢,力推橋旅融合,不僅讓橋梁連線起一個個隱於深山的旅遊景點,還讓橋梁成為新的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