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太極拳之推手——選自陳微明太極拳遺著

2024-01-12健身

楊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陳微明先生所著【太極答問(附單式練法)】一書,最早於1929年由中華書局出版。人民體育出版社於1994年9月將陳微明所著【太極拳術】、【太極劍(附太極長拳)】【太極答問(附單式練法)】合並為【陳微明太極拳遺著組譯】出版。該版題詞、圖片、照片均忠實於原書,文字部份重新經過電腦排版,由繁體豎版改為簡體橫版。

陳微明先生後人陳文成在【陳微明太極拳遺著組譯】前言中講道:「近來,有人在其出版物中竟借親得師傳之名,歪曲、誇大事實。並將錯誤觀點,強加於先祖頭上,這種做法顯然與先祖陳微明出書的初衷背道而馳了。」本文根據192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原文(繁體、豎版)整理,保證了內容的原汁原味,以此分享給各位拳友。相關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太極拳之推手

問: 初學推手可用力否?

:不可用力。【打手歌】雲:掤捋擠按須認真。掤、捋、擠、按四字要分清楚,擠按坐前腿,掤捋坐後腿,先照規矩每日打數百手或數千手,則自然兩腿有根,腰極靈活。一年之後再彼此找勁,(找勁者,彼此不照規矩,隨意攻擊化解)找勁不可太早,太早則喜用力,成為習慣不能得精巧之意。

問: 掤捋擠按四字,能包涵無窮之變化也?

:此四字內含之意思無窮。即如一「按」字,有輕靈而進者;有重實而進者;有左重右虛而進者;有左虛右重而進者;有兩手開之意而進者;有兩手合之意而進者。如一「擠」字,有正擠者;有偏擠者;有加肘擠者;有換手擠者。而用臂之各點,又時時變換;如此點之中心已過,即改用彼點。節節是曲線;節節是直線。處處是黏勁;處處是放勁,所謂曲中求直者是也。又有折疊而擠者;或翻上折疊,或翻下折疊,均隨敵人之意而變換之。如一「掤」字,或直掤,或橫掤,或在上掤,或在下掤。粘住敵人之臂或手,隨時變換方向。總之不要敵人在我臂上或身上得有一目的,而可以放勁。若敵人將得有目的,即立時改變其方向,惟須粘住不可丟離。若敵人丟離,速速打去。所謂逢丟必打是也。如一「捋」字,有向上捋者;有向下捋者;有平捋者。捋之中有撅,有機會則用;若用勁整快,則手臂或斷矣。

問: 不動步推手與動步推手孰要?

答: 不動步推手,所以練腰。腰若靈活,化人之勁而有余,則可不用步。動步推手,兼練腰步;若敵人敏捷,則不得不運用步法,與之周旋。既有腰而步法又活,則變動方向更速,得機得勢遊刃有余。

:大捋之用如何?

:大捋是走四隅,採、挒、肘、靠。採是採住敵人之手使之不易變動;挒是用掌挒之,使敵人欲放勁之時而中斷;肘是用肘;靠堅用肩。大捋之步法更大而速,非兩腿有勁不能輕靈變化。

問: 除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之外尚有他法否?

答: 聞尚有抓筋,按脈、閉穴、截膜、擒拿、崩放、抖擻、切錯諸法。余不過略聞其名,尚未知其用也。、

問: 推手全不用力,若敵力太大直逼吾身,將奈之何?

答: 推手雖不用力,然練之數年,自然生一種掤勁。此種掤勁並非有意用力,而敵人之力自能掤住不能近身。初學者松開練習數年,使全身毫無僵硬之處;亦可練習掤勁捋手,雖用掤勁須隨腰轉,俗亦謂之老牛勁。

:太極拳推手之意以和為宗?

:自以王宗嶽先生太極拳論為宗;若違乎太極拳論之意者,則敢段言其錯誤。

:太極拳論之外尚有發揮精意者否?

答: 有李亦畬先生之五字訣,發揮拳論之意亦甚扼要。茲錄其訣如下:一曰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起初舉動未能由己,要悉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有力,我意仍在先(按此數語,略有語病;應雲:無論彼有力無力,我之意總在彼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訊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二曰身靈: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凝,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裏;兩手支撐一氣貫穿,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發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三曰氣斂;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入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按:先天之呼吸之體,吸開呼合;後天呼吸之用,吸合呼開)。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沈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運氣也。四曰勁整;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根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發於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無絲毫散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方能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備,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鑄,練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註,開合有數,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按:此系指自身之虛實而言)。虛實全然無力(按:此力字改作意字佳),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貴貫註;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沈,由兩肩收入脊骨,註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而行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便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如意矣。尚有撤放密訣四句。一曰擎:擎開彼身借彼力(中有「靈」字)。二曰引:引到身前勁始蓄(中有「斂」字);三曰松;松開我勁勿使屈(中有「靜」字);四曰放:放時腰腳認端的(中有「整」字)。以上乃 李亦畬先生所傳,亦甚精要。

:二人比手之時,究以身壯力大為占便宜然否?

:二人比手,亦猶用兵,多算勝少算,無算者雖勇必敗。比手則意多著勝,無意者敗。蓋彼用之力我知之甚悉,我用之意虛實無定,奇正相生;一意方過二意又發,二意方過三意又發。老子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變化無窮。喜用力者,必為力所拘,不能隨時隨處變化;用意者,屈伸自由,縱橫莫測,機至發動,如電光之閃,炸彈之發。彼雖跌出,尚不知所以然。此意之勝於力無疑也。

:推手聽勁(知覺對方用力之方向長短,謂之聽勁)只用兩臂,他處亦須挺勁否?

:聽勁功夫,先練習兩臂久而久之全身皆須練習。聽勁粘在何處,其處皆有知覺,皆能懂勁;敵掌或拳挨近吾身,皆能化去其力,使之落空,方能謂之真懂勁也。

:粘住敵人,一動手彼即跌出是用何法?

:太極拳論雲: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此三語最宜註意。所謂;誘之以利,攻其不備者也。孫武子曰: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寡者,不備之意也。蓋備前則忘後,吾攻前正所以攻後;備左則忘右,吾攻左正所以攻右,與兵法正同矣。

:不粘亦可聽勁否?

:亦或有此理。內家拳不外,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三種境界。若能練精化氣,則體魄堅剛外力不入。若能練氣化神,則飛騰變化意動形隨。若能練神還虛,則人我兩忘形神俱遣。至此境界,雖不粘而亦能制人矣。

:八卦掌步行圓式,移步換形變化無窮。不知太極亦有圓轉之步法否?

:昔楊少侯先生曾教余二人右手相粘,由下往上畫一圓圈,兩人之步亦作圓形。向右旋轉,右步在內,一起一落仍在原處;左步前邁步落地極輕,所謂邁步如貓形者是也。左手相粘,則左步在內。右步前邁向左旋轉。此系二人粘手練習,聽勁之意亦在其內;而移步換形步法之變法與八卦無異。

:黃百家內家拳法有應敵打法色名若幹。如長拳滾砍,分心十字,擺肘逼門,迎風鐵扇,異物投先,推肘捕陰,彎心杵肘,舜子投井,剪腕點節,紅霞貫日,烏雲掩月,猿猴獻果,綰肘裹靠,仙人照掌,彎弓大步,兌換抱月,左右揚鞭,鐵門閃,柳穿魚,滿肚疼,連技箭,一提金,雙架筆,金剛跌,雙推窗,順牽羊,亂抽麻,燕擡腮,虎抱頭,四把腰等名目,今之太極拳亦有之否?

答: 此皆用法之名。太極拳用法聽人之勁,隨機應變,本無定法。昔時以形之近似而假以名,歷時既久,未敢強解以說,然其用法未必盡失其傳也。其要為:敬,緊,徑,勁,切五字;敬者,時時留意不敢散漫也;緊者,即粘連逼緊之意也 ;徑者,近也,用最近捷之法也;勁者,堅剛之意,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切者,相密切而不丟離也。

:太極拳必求其柔,柔之利益何在?

:求其柔者,所以使全身能撤散而不連帶也。假如推其手,手動而肘不動;推其肘,肘動而肩不動;推其肩,肩動而身不動;推其身,身動而腰不動;推其腰,腰動而腿不動;故能穩如泰山。若放人之時,則又由腳而腿,而腰,而身,而肩,而肘,而手連為一氣;故能去如放箭。若不能柔,全身成一整物,力雖大然更遇力大於我者,推其一處則全身皆立不穩矣;柔之功用豈不大哉。故能整能散,能柔能剛,能進能退,能虛能實,乃太極拳之妙用也。

:太極拳不用抵抗力,何以推不能動?

:太極拳雖不用抵抗力,然不用力而練出之掤勁極為圓滿,不但兩臂有之,全身處處皆有;故功夫深者,彼雖有時不用化勁,而亦推之不動;其抵抗力實為極大。此非有意之抵抗,所謂重如泰山者是也。

問: 有時用力推之,而覺無有何也?

:此即是化勁。能不丟不頂,其長短緩急,均與來者適合;如捕風捉影處處落空。看是甚輕,而不知乃是提起全付精神運用腰腿;所謂輕如鴻毛者是也。

:推手之拿法如何?

:太極之拿,並非用大力按住使之不能動也。其原理有三:一、所拿之直線方向能背住對方之力,不能用力翻過。二、對方之力雖大,我不與抵抗,略隨之起轉一圓圈,則彼力自斷,復隨我之曲線而轉至原處不能翻過。此皆含有幾何及力學之理。三、內勁充足,雖輕輕粘住對方,亦不能動。一二法也,三勁也。知法而無勁,有勁而不知法,皆不能拿人,皆不可缺者也。

:太極拳論雲:舍己從人,豈自毫不作主張乎?

:論,所謂舍己從人者,即老子所謂:與之為取也。隨彼之長短,則視我之功夫之大小;功夫小者,則隨之必長,必俟其力盡後,方能回擊;功夫漸大者,則隨之亦可漸短,俟其力之半途斷時,即可回擊;功夫愈大者,則隨之極微,彼力已斷即可回擊。有時粘住彼力,竟不能發出;即可放勁,則不必從人,而自作主張矣。

:放勁時,沈著松靜,專主一方,是否全身之勁皆去?

:是全身之勁去,故放之必遠。若只兩臂之勁則有限矣。太極放人之勁極長,而功夫愈大者則其動愈短,有時不見其動,而人已跌出。蓋其動雖短,其勁仍甚長也。

:太極拳論雲:動中求靜,靜猶動。如推手之時動中如何求靜?

:推手與人相粘,隨人轉動,動之中須有靜意;如動中無靜,是為流動,則動必不能穩;假使敵人乘我之動而放勁,流動必為人放出。動中有靜意,隨時能聽勁變化,不易為人放出。靜之中須有動意,如靜中無動是為死靜,則靜必不能活;假使敵人乘我之靜而放勁,死靜必為人放出。靜中有動意,隨時能聽勁變化,不易為人放出。此最精之理也。

:推手掤捋擠按,用同一之法,有施之甲而能放出;施之乙不易放出,則又何故?

答: 此各人身體剛柔動作之性質不同也。有臂軟而腰硬者;臂硬而腰軟者;有臂腰俱軟者;有臂腰俱硬者。故用同一之法,而效則異。比則須舍其活動難放之處,打其不動易放之處。舍其活動難放之時,打其動完易放之時。則每發必中矣。

:何謂難放易放之處?何謂難放易放之時?

:譬如甲此處甚活,彼處不活,即打其不活之處、易放之處。譬如甲正動之時方向已變,不得中心,是難放之時。此中心將過得第二中心,彼來不及變動,則是易放之時。

:何謂退中求進?

:假使敵人進迫我不能不退,然有時手臂粘住之處,隨彼之進而回屈者;而同時身步反往前伸進,彼力完時我手隨腰放勁,則彼跌出更遠。

:太極拳最要是不丟不頂,假使對方能聽勁二人不丟不頂,則永遠不能將人放出。將如之何?

:假使對方兩臂均能聽勁,不能得其機會,而身上尚未能聽勁;忽然乘機丟斷速往身上放勁,亦有時能將對方放出。所謂勁斷而意不斷也。

:前言不粘之時亦能聽勁,其情形如何?

:粘住人不能將我打出,是能聽粘住之勁。不粘住人既能將我打出,是不能聽不粘住之勁。不粘住之勁亦要能聽,無論不防之時人不能將我打出,則是功夫純到而能聽不粘住之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