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呀!沖呀!」
在一陣陣歡呼聲中,踩著滑板的年輕人、穿著西裝的年輕人,甚至穿著婚紗和學位服的年輕人,一路助跑,穿過湖畔的棧橋,一躍入水,跳上江城的新聞頭條。
別驚訝,這是每年夏天屬於武漢青年的節日:跳東湖。有人用這一跳告別自己的學生時代,有人用這一跳作為大學時光的起點——暢快肆意、熱烈張揚,陽光下層層蕩開的漣漪,起伏著年輕人的自由自在。
跳東湖。(圖/城市攝影隊 劉星燦 攝)
長江一眼望七橋。(圖/城市攝影隊 胡冬冬 攝)
有作家寫:「全國各地都有愛遊泳的,但把遊泳稱之為‘玩水’,好像只有武漢。」如果說,一年一度氣勢恢宏的渡江節,展現了武漢人的豪氣,那麽發明出跳東湖這樣的玩水遊戲,則透露出這座城市的青春氣息。
東湖趣賞。(圖/城市攝影隊 姚品 攝)
武漢的夏天,總是屬於年輕人的。
30多萬名大學新生,用行李箱裝滿憧憬,來到這座大學之城,武漢也做好了迎接的準備。又到一年開學季,武漢的地鐵、機場、高速路,甚至長江兩岸,都換上了「新生皮膚」,每一條捲動祝福寄語的燈牌,都讓人感到滿滿的熱情。
美輪美奐的長江燈光秀。(圖/視覺中國)
氛圍感之下,機場、火車站外的免費接送車,飽含武漢的江湖氣魄,專門為大學生打造的文旅禮包、遊覽專線、名菜佳肴,更將武漢的人間煙火,徐徐展現在年輕人面前。
這是一座屬於年輕人的城市。
18歲,在武漢圓夢
8月,無數人隔著螢幕見證了鄭欽文的勵誌故事,但許多人還不知道,這個22歲姑娘還有另一個身份——華中科技大學的一名大學生。
從8歲來到崇仁路網球培訓基地學習開始,鄭欽文的網球之路就與武漢聯系在一起。江城不僅記錄著網球少女的啟蒙時光,還在隨後的多年裏,保持對她的培養資助。
巴黎奧運會網球女單準決賽,鄭欽文2-0斯瓦泰克晉級決賽創歷史。(圖/視覺中國)
武漢人愛打網球,也善打網球,背後有著國內領先的網球氛圍和網球條件。有統計數據顯示,武漢的網球場數量僅次於北京,排在全國第二。華中科技大學、武漢體育學院等許多高校的網球場,還會定期向市民開放,價格實惠。有了這些軟硬件基礎,鄭欽文出現在武漢,才不是個偶然。
這樣的故事並不是孤例。武漢的大學生們,好像天然擁有一種挑戰極限的闖勁。南北通衢,江湖開闊,那也是屬於一座城市的闖勁。
2023年11月,武漢大學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耿通作為一名南極「新人」,坐上「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劈波斬浪,一路向南。心中深埋已久的南極夢終於要實作了,他既激動,又興奮。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圖/視覺中國)
抵達南極大陸後,耿通和隊員們又換乘雪地車,向位於南極冰蓋之巔的昆侖站進發。昆侖站的海拔高達4087米,作為海拔最高的南極科考站,耿通需要面對極寒和缺氧兩重考驗。回憶起那段扛著測繪儀器來往穿梭的日子,耿通記得,每100米的距離「就要喘一會兒」。
但科考結束回到學校的耿通,總是想起那段艱難而有意義的時光。他說自己還想去南極,想去南極越冬,「待久一點」。
實作南極夢的耿通。(圖/武漢釋出)
和耿通丈量了距離的極限相比,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下文簡稱地大)讀書的周千龍,則挑戰了高度的極限。今年5月,他和同伴從珠穆朗瑪峰北坡啟程,進行高海拔生物科研。
和常規的登山、科研不同,周千龍還帶著一個特別的任務:拍照。因為要攜帶相機、無人機等各類攝影器材,他的負重比其他登山者還要重上10公斤。在高海拔的地區,每增加一份重量,前進就更艱難一分。但這份沈重的責任,也換來了寶貴的收獲。
攀登者周千龍。(圖/武漢釋出)
周千龍用3000多張照片,記錄下攀登珠峰的全過程。在珠峰東北山脊,他升起無人機,定格世界屋脊上的壯美日落——那一抹玫瑰色,是青春中最美的顏色。
「攀登珠峰是很多人的夢想,很幸運我不僅是一名國家登山一級運動員,還是一名戶外極限攝影師。」周千龍說。
月光下的攀登者。(圖/城市攝影隊大學生小分隊)
這份「幸運」之下,有周千龍自己的努力。為了準備登珠峰,他每周進行三次10公裏的長跑,以及各類負重體能訓練。
「幸運」之外,更有武漢城市的包容。高考結束後,周千龍的老師告訴他,地大在開設登山戶外和攀巖相關的專業,可以報一下試試。懷著新奇和期待,周千龍在誌願表上填下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名字。「是一開始的堅定造就了現在的我。」已經攀登過世界之巔的周千龍,這樣回憶當時的選擇。
武漢的江風,好像有著「圓夢」的能力。越來越多大學生,將這裏作為夢想的起點,去擁抱更大的世界;而越來越年輕的武漢,也悄然把「青年力」融入城市底色,變得更富活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無盡荷塘」。(圖/城市攝影隊大學生小分隊)
為什麽武漢的青春,如此動人?
黃齡慧是武漢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的本科生。剛剛大三的她,很喜歡泡在實驗室裏,「老師和學長學姐都對我很好,給我很多機會,特別是我很喜歡這樣的科研精神和科研氛圍」。
讓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二時與同學一起去采訪一位80多歲高齡的教授。教授回憶起年輕時,放棄留在國外的機會,義無反顧地回國,當時許多老師湊錢,買下了學院裏的第一台電腦。面對面感受這樣的家國情懷,給黃齡慧帶來不小的震撼:原來屬於武漢大學生的闖勁和韌性,是這樣一脈相承。
黃齡慧來自廣西百色,其實想起初到武漢的時光,她還諸多不適應。
「剛到武漢,就興沖沖地去吃熱幹面,但好像有些吃不慣。武大校園很大,上山爬坡總是迷路。」就連食堂阿姨倒豆子一樣的武漢話,也讓黃齡慧感到陌生。
武漢熱幹面。(圖/視覺中國)
有些屬於城市的魅力,可以第一時間感受到,而有一些則需要慢慢體味。漸漸地,00後的黃齡慧,開始適應了武漢,也喜歡上了武漢。
那並非一個瞬間,而是一個過程。她發現操著一口武漢話的食堂阿姨和出租車司機,其實是在熱情地進行自己的工作,熱情背後是對生活的松弛和熱愛;她喜歡上了這方又大又古樸的校園,找一個角落坐下,想象曾有多少代學長學姐在這裏度過他們的青春,黃齡慧慢慢理解了武大濃厚的校友情結從何而來。
「在武漢,我見到特別多同齡人,他們各種各樣的嘗試,都能受到包容和鼓勵。年輕人在這裏特別有活力。」現在,黃齡慧已經對偌大的校園「了如指掌」,再也不會迷路了,而她也愛上了熱幹面的味道。
夕陽下的淩波門。(圖/城市攝影隊大學生小分隊)
武漢似乎有一種青春重力,這當然來自深厚的學養和由此塑造的學術氣質。百年教育,蔚然成林。根據教育部最新釋出的高校名單,武漢擁有83所普通高校,位列全國第三;本科院校數量更是僅次於北京,排在全國第二。
這份長長的名單中,有許多響當當的名字: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其中,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憑實力入選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其他幾所則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年輕的「黃齡慧」們,就在一片片校園的感召下來到武漢,從陌生到熟悉,直到在青春中打上深深的武漢烙印。
武漢大學。(圖/視覺中國)
海納百川的武漢,容得下各式各樣的青春,也讓青春成為永久的城市亮色。坐落在月湖畔的古琴台,記錄著伯牙子期的古老傳說,也讓知音文化成為武漢特有的精神傳承——知音,是人與城市的相互欣賞,是城市與人的彼此吸引。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在越南彈奏一首【高山流水】,以千年之音奏世界大同之曲。」說這句話的,是喜歡彈古琴的越南姑娘阮氏福。在她心目中,典雅誠樸的古琴和博大精深的漢語,都是自己的知音。
古琴台。(圖/人民日報光影中國采風行活動 蘇唐詩 攝)
9年前,阮氏福從河內開放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參與了一項中國建設專案的落地,也萌生了來中國學習的想法。此後,她選擇來武漢定居,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深造。
隨後的幾年裏,阮氏福一邊學習,一邊默默地做了一件大事:她建立起一個線上公益社群,先後指導1500多位越南家長學習漢語拼音,幫助他們在家給孩子進行中文啟蒙教育。透過這樣的方式,阮氏福把自己領略的漢語之美傳遞給更多同胞。「高山流水覓知音」,琴聲蕩起交流之風,從江漢平原不斷吹往更遠的地方。
跳東湖的年輕人,不走了
武漢加速前行,在「每天不一樣」的征程中,努力成為一座青年發展型城市,青年力轉化為人才力、創造力、產業力,從而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動能。
據智聯招聘釋出的統計,在2024年中國最具人才吸重力城市中,武漢位列第9,並連續6年成為人才凈流入城市。名次躍升背後,是一座城市的努力。
從2017年到2024年的7年間,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生超過200萬人。近三年來,武漢留漢高校畢業生近百萬人。先落戶後就業讓年輕人少了後顧之憂,推出10萬個「高薪優崗」讓年輕人搭上產業快車。今年上半年,武漢實作新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15.8萬人。
青春活力的大學生。(圖/圖蟲創意)
來漢創業就業大學生7天免費住宿、5年計劃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5萬套(間),「青年人才之家」遍布江城,更讓年輕人在武漢安居。
易中天說,武漢人最坦誠、最直爽、最不矯情、最討厭「鬼做」。在「留住年輕人」的過程中,這種直爽和坦誠也彰顯得淋漓盡致。
光谷空軌。(圖/城市攝影隊 陳燁 攝)
翻閱武漢7所「雙一流」高校的就業報告,留在湖北省就業的畢業生人數是最多的,其次才是廣東、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蘇等經濟發達的省市。招聘單位中,來自武漢的用人單位數量長期占據第一位。截至2023年末,武漢全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1.45萬家,人才培養和產業崛起形成共振。
「武漢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武漢更有為」,數據和政策之下,是一個真心為青年著想的武漢,是一群真心熱愛武漢的年輕人。年輕人的奮鬥,也讓武漢的產業發展、城市活力邁上一個新台階。
武漢綠地中心。(圖/視覺中國)
12年前,專科生齊夏釗和一群留漢大學生,一同走上創業之路,租來的兩居室裏只擺放著幾台電腦;12年後,當初的青年創業公司已具規模。這群青年創辦的公司,已先後參與建設了世界首個零碳智慧能源中心、湖北省首個5G智慧城管「數碼孿生」平台專案和城市產業一同成長。公司有不少同事是專科學歷,為此,齊夏釗和管理層決定每周舉辦一次內部培訓會,讓大家在日新月異的行業變化中保持學習。
耀眼的人可以揮灑才華,平凡的個體可以找到不凡的生活方式。將青春融入城市的發展,這樣的例子在武漢還有許多。
就像電競這樣的新銳產業。2003年,電子競技列入正式體育專案;此後的20年間,武漢也緊緊跟上了電競行業前行的步伐。作為主要聚集地,光谷容納了上千家相關企業。隨著WSVG(世界電競大賽)、CYEC(中國青年電子競技大賽)全國總決賽等知名賽事落戶,螢幕前的億萬年輕觀眾,也記住了武漢「電競之城」的新身份。
2024年4月14日,武漢,第九屆王者榮耀全國大賽海選賽在光谷第二屆電競節站舉辦,coser合影留念。(圖/視覺中國)
「到了武漢就像到了自己的家裏一樣。」來自開學季的種種關懷,終會在畢業季收獲回響,這是屬於一座青春之城的最美好迴圈:
高精尖人才留漢,在崛起的科創之城、設計之都,發揮自己的才能,武漢是一片成就事業的沃土。
普通青年留漢,一份踏實進取的工作,一群友好溫暖的朋友,點滴的努力,讓關於未來的憧憬逐漸清晰,煙火之城武漢有溫度、有溫情。
土生土長的「武漢伢」從其他城市歸來,也能施展抱負、發展愛好,這裏再也不是回不去的故土,武漢是一座不斷帶給人驚喜的城市。
黃鶴樓。(圖/人民日報光影中國采風行活動 蘇唐詩 攝)
武漢的青春,可以有無數種模樣,但千江匯流,對一座城市的熱愛總歸相通;而青春的武漢,容得下千百種想象。
作者:呂一舟
校對:無姜魚
排版: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