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足踝扭傷 給「足」關「踝」

2024-06-28健身

突然間,腳崴了。這事,估計很多人都經歷過。運動中,走路時,上下樓梯時腳崴,在門診及急診中非常常見。專業的稱法叫踝關節損傷。

踝關節扭傷後怎麽辦

踝關節扭傷後,人們的常見做法包括如下幾種:

不當回事,休息幾天就又開始運動了。

趕緊用熱毛巾敷一敷,再來點紅花油塗塗。

會到醫院就診,拍片檢查未發現明顯骨折跡象,便松了一口氣:踝關節沒有骨折,只是踝關節腫痛而已,沒有真的傷筋動骨,不要緊的。

這些做法真的靠譜嗎?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踝關節扭傷的具體情況吧。

有一位女性,1個半月前不小心扭傷了左腳踝,扭傷時感到「啪」的一聲後足踝部疼痛難耐,逐漸腫脹、淤血,病急亂投醫的她找到了當地「有名的」一位「郎中」,又是推拿、又是針刺放血、敷中草藥等,本以為能快速恢復,不料 1個多月後依然在疼痛中煎熬,不得已,只能來醫院就診。醫生判斷踝關節嚴重扭傷,即便沒有骨折,也肯定有韌帶損傷。這位女性聽了,大呼倒黴:「怎麽扭一下我就韌帶損傷了,怎麽韌帶損傷會這麽嚴重,一個多月都好不了?」她有所不知,踝關節損傷占所有運動損傷中的 15%-20%,在醫院每天的骨科門急診都能接診好幾位。而在所有踝關節損傷中,外側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占80%以上。在踝關節扭傷中,大部份患者至少一根韌帶拉傷、部份斷裂或完全斷裂,有一部份患者可能還會有踝關節骨折。

大家可能會問,踝關節到底是個什麽樣的「東東」?可以這樣理解:想要維持踝關節穩定,涉及到兩大結構,叫骨性結構和軟組織結構。

骨性結構:脛骨下端,內踝,外踝與距骨。

軟組織結構:下脛腓聯合韌帶,內側三角韌帶及外側韌帶,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和距腓後韌帶構成的外側韌帶復合體。

在大部份踝關節扭傷中,距腓前韌帶是最早損傷的韌帶;更強的外力會導致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同時斷裂,引起踝關節明顯不穩;極大部份外側踝關節扭傷合並有距腓前韌帶(ATFL)破裂或撕裂。

踝關節扭傷後正確處理辦法

如果是輕度損傷,我們通常可以按照POLICE原則處理:

「保護(Protection)」:在踝關節扭傷發生時,可就地使用硬性護具、夾板等對踝關節進行外固定保護,防止損傷加重。到醫院就診排除局部骨折、韌帶撕裂等損傷後,建議使用踝關節護具、彈性繃帶對於踝關節進行持久保護。

「適當負重(Optimal Loading)」:踝關節扭傷後,為了防止踝關節周圍肌肉因制動出現萎縮、踝關節功能退化,在局部疼痛可耐受、腫脹不加重的情況下,可對踝關節進行適當地功能鍛煉,加速踝關節損傷恢復,提升踝關節在運動中的功能穩定性和靈活性,預防後續踝關節扭傷的再次發生。

「冰敷(Ice)」:在踝關節扭傷發生即刻進行,冷敷時間為單次 20分鐘 -30分鐘,間隔休息 10分鐘 -15分鐘。踝關節扭傷後的 48小時 -72小時內均需按以上方法進行冰敷。冰敷的目的是:防止因扭傷導致局部組織水腫加重,延緩踝關節恢復時間。

「加壓(Compression)」:對於踝關節扭傷較輕(未出現骨折、骨裂,韌帶撕裂保守治療)時,建議使用「彈力繃帶或踝關節護具」對踝關節局部進行加壓,防止局部腫脹加重,促進局部血液迴圈,加速踝關節扭傷恢復。

「擡高(Elevation)」:踝關節扭傷後,因局部存在炎癥,血液迴圈較慢,易出現局部或整個扭傷側腳的腫脹現象,因此在扭傷早期,盡量將扭傷側下肢擡高(坐位時足高於小腹或心臟位置),促進肢體原地血液迴圈。

輕度扭傷通常在三周內是可以復原的,年輕人則康復得更快,往往休息幾天就又可以活蹦亂跳了,但在恢復期間如果腫脹很久不消,疼痛不能下地,那損傷一定比較嚴重,就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就醫。

什麽情況要去醫院

如果足踝還能活動,周圍也沒有明顯腫脹,屬於輕度扭傷,可自行處理。中重度足踝扭傷,按「POLICE」原則初步處理後應選擇就醫。通常出現以下癥狀就一定要去看醫生了。

如果當時足踝腫脹不明顯,只有輕微淤傷,隔天開始明顯腫脹、疼痛,甚至站立困難,則往往說明存在韌帶損傷,屬中度損傷。

如果扭傷後足踝立即腫脹,無法自由活動,甚至感覺關節明顯脫位,那麽可能存在較嚴重的韌帶損傷,甚至骨折或關節脫位,屬於重度損傷。

習慣性崴腳。可能每一次崴得都不是很嚴重,但是頻繁崴腳,每年可能會出現五六次,這種情況可能是慢性的踝關節不穩的表現,這個時候也需要盡快去醫院咨詢。

(張琤 )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