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百萬網友圍觀「冰糖葫蘆英國奇遇」:讀懂中國傳統美食背後的文化共情

2024-02-27美食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吳越 實習生 藍昕宇

近日,一段中國女孩在英國愛丁堡街頭身穿漢服贈送冰糖葫蘆的影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發360萬網友關註。這一中國傳統美食,承載著無數人的童年記憶和歡樂,如今卻跨越國界,在英國街頭展開了一場關於美食的文化交流。

中國留學生制作的冰糖葫蘆,送給英國人品嘗。受訪者供圖。

這位女孩來自重慶,名叫王藝蓓。在這次特殊的相遇中,她將冰糖葫蘆贈送給當地人品嘗,人們手舉冰糖葫蘆,跟著學說「謝謝」,用微笑表達對中國文化的喜愛和敬意。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美食走向世界,它們正以其獨特的吸重力跨越語言和文化障礙,讓外國友人感受到中國的魅力,進而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共情。日前,潮新聞記者連線王藝蓓,和她聊了聊關於中國傳統美食,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思考。

冰糖葫蘆甜蜜外國友人

「先將麥芽糖放入小碗中隔水化開,反復揉搓,再加入糯米粉……」連日來,正在英國留學的王藝蓓,又嘗試做了數十遍龍須酥。

這是她今年在英國復刻的第二道中國傳統美食。堅持的動力來源於,首次制作中國傳統美食冰糖葫蘆,就獲得了英國人的廣泛認可。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王藝蓓說,沒想到英國人會如此喜愛,近30串冰糖葫蘆一小時內全被拿完了。「有些路人被吸引,是因為從未見過冰糖葫蘆,有些路人則認出了這是來自中國的美食,他們主動上前詢問和品嘗,邊吃還邊誇贊。」

巧合的是,王藝蓓在街上還遇上一位四五歲的中英混血男童,他也叫「糖葫蘆」。這名男童出生後還沒回過中國,但看到冰糖葫蘆這一刻,他對名字有了具象理解。

英國人免費嘗到中國傳統小吃冰糖葫蘆。受訪者供圖。

在人們品嘗時,王藝蓓向他們介紹了冰糖葫蘆的制作工藝。她說,在海外,很難購買到制作的材料,有些只能自己動手做。比如冰糖葫蘆的架子,就是她拿竹竿、稻草、棉繩、麻布袋和琴譜支架紮成的。

這些冰糖葫蘆,王藝蓓全部贈送出去,並未賺取一分錢。但她認為,其所帶來的意義,不僅是美食分享,還有身處不同國度的民眾,在不同文化、語言背景下,對彼此的認同。

當天,她將影片上傳到國內社交媒體後,引起了網友們的共情,收獲了28萬點贊。網友們紛紛留言,「冰糖葫蘆,中國的!中國的!」「謝謝你們把中國美食帶出海外,讓更多的認識中國」。

王藝蓓直言,此次影片的反響超出了她的預期,也開啟了她傳播中國文化的新思路。「融入他們生活的中國文化,才能讓更多人讀懂,而我覺得美食恰好能完美地表達。」未來,她打算繼續學習一些「非遺」技藝,以更年輕的方式,讓世界看到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留學生自制冰糖葫蘆,並將它們帶上英國街頭。受訪者供圖

中國傳統美食風靡海外

爆火的冰糖葫蘆,在南韓也非常流行。據央視財經報道,南韓冰糖葫蘆人氣趕超年糕。南韓年輕人間流行餐後,要來根冰糖葫蘆當點心。

像這樣風靡海外的中國傳統美食還有很多。它們跨越重洋,在海外深受喜愛。較早一批遠赴海外的「Lanzhou Noodle」(蘭州拉面),英國倫敦門店有時會排起長隊,店鋪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早在2021年,「jianbing」和「jianbingguozi」在國外短影片平台走紅。在意大利,不加烤腸的煎餅馃子售價6歐元,門店生意火爆。同樣暢銷的,還有倫敦、紐約街頭的西安肉夾饃,人氣超過漢堡帕尼尼。

在英國留學的王藝蓓,同樣感受到中國美食在海外的熱度。她向潮新聞記者介紹,來自中國的喜茶、火鍋、螺螄粉、沙縣小吃等中國味道,也深受歡迎。

除了愛好品嘗美食,海外網友也愛看中國傳統美食制作,並從中了解到中國美食的精髓。早些年,因制作月餅、釀櫻桃酒、腌制臘肉等在海外走紅的影片博主李子柒,就收獲了數千萬外國粉絲。

此外還包括因在海外傳播中國傳統美食而走紅,受邀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演講的「滇西小哥」。她的作品長度同樣控制在5至10分鐘,出鏡者言語不多,借助簡單英文字幕,即讓全世界網友對中國美食文化心領神會。

透過影片記錄,外國網友認識到中國傳統美食好味道的背後,還有講究的制作工藝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對此,央視曾評價,「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美食出圈促成「文化出海」

從海外「資深網紅」中國食物老幹媽,到如今的冰糖葫蘆,每個出圈的美食背後,都有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既是中國美食源遠流長的代表,也成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與藝術、運動相似,拉近不同國家的民眾距離。

就拿冰糖葫蘆來說,宋代古籍中便記載了制作手法,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00年前左右的南北朝時期。它外形圓乎乎,色澤艷麗,口感甜蜜,在中國寓意喜慶、團圓。

對外國友人來說,喜愛冰糖葫蘆首先無外乎其外形、口感帶來的滿足。不過從第一口開始,冰糖葫蘆帶給他們的不止愉悅,還會深究與冰糖葫蘆有關的情感與故事。

中國留學生制作的冰糖葫蘆。受訪者供圖

業內人士同樣認為,外國友人喜愛中國美食,既是對美味口感的追求,也是對神秘東方文化探索。他們透過品嘗中國小吃,得到了全新的味蕾體驗,還能在唇齒接觸中,了解與之相關的食材、做法、文化和歷史。

的確,中國傳統美食猶如一扇窗戶,透過這扇窗,國際友人得以看到中國,並透過接觸這些美食,從食文化溯源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歷史上,中國傳統美食也是「舌尖外交」的重要組成部份。據媒體報道,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在國宴中設定不少傳統菜肴,不少來華存取的外國元首對中國美食嘖嘖贊嘆,成為兩國交流的「潤滑劑」。

比如,佛跳墻深受英國女王伊莉莎伯二世、美國前總統布殊喜愛。此外,布殊還愛吃北京烤鴨,椒鹽大蝦、幹煸牛肉絲和幹燒四季豆鞥等。前古巴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也非常喜歡吃中餐,最愛吃松花蛋和海參,並且喜歡喝桂花酒……

如今,隨著一代代中國年輕人在海外的生活,以及互聯網影片的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美食和文化在全球範圍內受到熱捧。這些美食不僅跨越了社交障礙,成為民眾交流、拉近心靈距離的橋梁,而且還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了中國故事,深入人心。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