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味精是「害人精」,傷身又致癌?不敢吃味精的人看看吧

2023-12-04美食

"味精是害人精"這一說法已在社會上流傳多年。每當提起味精,許多人立刻聯想到健康風險和致癌的恐懼。但這些看法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麽?味精,這個廚房中常見的調味品,真的對身體有害嗎?

在探究這一問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味精。味精,學名谷胺酸鈉,是一種增強食物鮮味的調味品。然而,圍繞它的爭議和恐懼似乎從未停止。一方面,它被廣泛用於各種料理中,增添食物風味;另一方面,關於它可能導致的健康問題的討論也隨處可見。

味精之旅:從發現到廚房的科學演變

味精,這種廚房中常見的調味品,其歷史可追溯至1908年,由日本科學家池田菊苗發現。他從海帶中提取了一種味道獨特的物質,命名為味精,科學名為谷胺酸鈉。這種物質,其實是一種胺基酸的鹽,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特別是在動植物的蛋白質中。

谷胺酸鈉在人體內的作用引人關註。它是一種非必需胺基酸,意味著人體能自行合成,不必完全依賴食物攝取。谷胺酸作為神經遞質,在人體中有著重要角色,參與神經訊號的傳遞和大腦功能的正常運作。

池田菊苗的發現啟發了一項重要的味覺研究。他首次描述了一種新的基本味覺——鮮味(umami),並將其歸因於食物中的谷胺酸。這種鮮味成為了日本料理,乃至全球烹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

在市場上,味精的生產經歷了從傳統提取到現代化工合成的轉變。最初,味精是透過天然發酵的方式從大豆、小麥等原料中提取谷胺酸。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現代的生產方法更傾向於透過細菌發酵的方式從澱粉類物質中制得谷胺酸鈉。這種方法既高效又環保,能夠大規模生產符合食品級標準的味精。

味精的普及和它的化學性質一樣引人註目。雖然它廣泛套用於各種菜肴中,提升食物的鮮味和口感,但關於它的健康影響一直存在爭議。不過,許多科學研究已經表明,適量攝取味精對健康並無不良影響。重要的是,谷胺酸鈉作為一種食品添加物,其安全性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官方機構的認可。

揭秘味精與健康的真實聯系

味精,這種廚房中常見的調味品,其科學名稱為谷胺酸鈉,長期以來一直是飲食安全討論的熱點。然而,關於它對健康的影響,科學研究提供了清晰的答案。

了解谷胺酸鈉是必要的。這種物質在人體內自然存在,是蛋白質的一部份,也是大腦和身體用於正常功能的關鍵胺基酸之一。當食物中的蛋白質分解時,谷胺酸就會釋放出來,這就是許多食物具有鮮美味道的原因。

研究顯示,谷胺酸鈉作為食品添加物,在正常攝入量下對人體是安全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將其列為「一般認為安全」(GRAS)的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委員會也對谷胺酸鈉進行了評估,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關於味精導致頭痛和不適的所謂「中國餐館症候群」,實際上缺乏科學依據。一項涵蓋了1300多名參與者的研究發現,即使在暴露於大量谷胺酸鈉的情況下,也沒有顯著增加出現頭痛或其他癥狀的風險。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味精的適量使用甚至可以幫助減少食鹽的攝入。由於谷胺酸鈉能增強食物的鮮味,因此可以減少食物中鹽的添加,這對於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臟病是有益的。

智慧選味,科學用精:味精的正確開啟方式

味精作為調味品,其關鍵成分谷胺酸鈉,是一種存在於許多自然食物中的胺基酸。正確認識和使用味精,能夠提升菜肴風味,同時保證健康。

合理使用味精首先要理解量的控制。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成年人每天的味精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這個量大致相當於一茶匙。實踐中,不同菜肴對味精的需求不同,例如清淡的蔬菜湯可能只需要少量味精即可提鮮,而復雜口味的肉類烹飪可能需要稍多一些。

在烹飪過程中,味精的加入時機同樣重要。高溫會破壞味精中的谷胺酸鈉,減少其提味效果。因此,建議在菜肴快要煮熟時加入味精,如放入湯或炒菜前一兩分鐘。

除了控制量和註意加入時機,選擇優質的味精產品也是關鍵。市面上的味精品牌眾多,應選擇信譽好、有質素保證的品牌。透過檢視包裝上的生產日期和成分列表,避免購買含有添加劑或不必要成分的產品。

味精並非必需品,完全可以透過其他天然食材來達到類似的提味效果。例如,蘑菇、番茄、海帶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天然谷胺酸,可以作為味精的健康替代品。

不論是使用味精還是其他調味品,關鍵在於均衡飲食和適量原則。過度依賴任何一種調味品都可能影響菜肴的營養平衡。透過多樣化的食材搭配和適當的調味,可以既保證美味,又維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