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家常菜館的年夜飯,請來了這群「城市奔跑者」

2024-02-03美食
「‘全家福’團圓,羊肉鍋仔熱鬧。龍年快到了,再添一道紅燒盤龍鰻魚,好意頭!」春節臨近,嶺南路上的家常菜館新旺美食林熱鬧了起來。50歲店主俞迎春提著大紅燈籠一路小跑進來,在大家幫襯下掛上房梁,「齊活,開吃!」
大堂的5張桌子都已經坐滿,50名外賣騎手、快遞員等「城市奔跑者」濟濟一堂,一年「跑」到頭,也坐下來歇歇腳,吃頓團圓飯。
7道涼菜、15道熱菜,2道點心把大圓桌擺得滿滿當當,汽水咕嘟冒泡,年味兒就來了。「小哥們來自五湖四海,菜品也希望盡可能‘調眾口’,比如鮮辣的羊肉鍋仔、清淡的清蒸草雞,再配上我們本幫特色八寶鴨,大家既能嘗到家鄉的口味,也能感受上海的年味兒,融入這個城市。」俞迎春說。
這是新春前夕的一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心關愛活動。靜安區臨汾路街道,典型的居住型社區,2.21平方公裏面積有700多家小商戶,他們是創業者、勞動者,服務著社區居民的生活,也應是被服務的物件。「新年好,致敬城市奔跑者!」的主題鮮亮亮張貼在大堂,臨汾路街道各方協同發力,拿出各自資源,給奔波了一年的小哥們熱鬧的團圓飯。
「他們的奔波我感同身受」
「我們過年吃餃子、大鵝,上海吃啥我也挺期待的。」90後外賣小哥陳剛老家在東北,去年孤身跑來上海打拼,是頭一回在上海過年。陳剛對這家小餐館不陌生,平常他工作強度大,中午高峰要接20多單,總要等下午2、3點才吃上口熱飯,那會兒普通店家早就休息了,好在還能來這家專設的戶外職工愛心驛站吃口飯、喝點水。
聽說他今年過年不回家,熱情的俞迎春立刻邀請他一起來吃年夜飯。
他們的辛苦奔波,俞迎春懂。
20多年前,俞迎春夫婦揣著500元現金,從崇明農村來闖蕩,在嶺南路上落了腳,開起小餐館。起初人生地不熟,選址、辦營業執照、裝修、招員工等都得操心。臨汾路街道主動幫他們「落地生根」。很快,這家小店憑物美價廉的小菜贏得居民好口碑,夫妻倆在這兒紮了根。
俞迎春一直想要回報社區。一墻之隔的嶺南路700弄居委會常開展為老服務活動,「老人來我們店裏聚,我們有場地,燒燒弄弄也方便。」2004年起的傳統延續下來,逢年過節,大夥兒都約定俗成,喜歡上飯店團聚。戶外工作者也走了進來,充個電、歇歇腳。去年起,小哥們也加入了年夜飯大陣營,「人多了,過年的氣氛就濃了」。
把上海當作「第二故鄉」
飯桌上,來自河南的90後外賣小哥買帥帥以茶代酒,頻頻舉杯。「大家這是恭喜我今天剛獲了個‘臨汾鋒騎士’的獎呢。」
他說,這兒對於新就業群體的生活服務,讓他感到溫暖的同時,也想在行動上真正成為「臨汾人」,融入這個大家庭。所以在工作之余,他也樂意為社區跑跑腿,成為社區誌願新生力量。在他身邊,很多這樣的「奔跑者」,融入社區成為「民情解碼員」和「誌願超新星。
為了更好地參與社區治理,他開始積極主動在小哥驛站自習、參與街道組織的各類技能提升活動,想要自我提升,也為社區作貢獻。
「我們能歇腳的不止這一處,這條嶺南路上沿街還有不少站點,這兩天都是年味十足。」雙向奔赴,臨汾路街道也在不斷拓展新陣地、新場景,創新新就業群體的服務內容和形式載體。以臨汾職工驛站為主體,與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4個街區黨群服務站、5個居民區黨群服務站和若幹沿街商鋪聯動,共同組成服務陣列,形成全街道15家「新心驛站」體系,為新就業群體提供理論學習、技能培訓等賦能服務,提供飲水、休憩、充電、餐食等生活服務,提供法律咨詢、心理疏導、健康指導等特色服務,共同把星羅棋布的「新心驛站」建設成為新就業群體身邊的「紅色港灣」。
去年,臨汾職工驛站榮獲全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稱號。「以往在居民區,有黨總支、居委會工作人員服務居民;但在集聚著很多小商戶的街區,往往缺乏專業化的服務力量。」臨汾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永波介紹,探索精細化治理街區,街道還摸索出一條「街區小企業聯合黨支部」的創新路徑——率先「將支部建在路上」,成立一支服務於街區的力量,松散的小商戶、奔波的快遞員們有了凝聚力,把上海當作「第二故鄉」,進一步增強了社區的韌性。「剛剛評上‘中國好人’的俞迎春是眾多奮鬥者的縮影,在創業、發展事業的同時,也能回饋社區、幫助他人,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
作者:王宛藝
文:王宛藝圖:采訪物件供圖 王宛藝攝編輯:周辰責任編輯:蘇展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