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麻辣燙」的英譯難題

2024-03-26美食
參考訊息網3月26日報道(文/張熠檸)天水「麻辣燙」火了,轉譯為難了。
首先,英文中的「辣」和「燙」,就恰似「一鍋亂燉」。一說「辣」,最容易想到「spicy」。實際上「spicy」意為「flavored with or fragrant with spice」(由香料調味或散發香料氣味),並不特指「辣」味。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麽「酸辣湯」通譯為「hot and sour soup」,而不是碰巧能押上頭韻(alliteration)的「spicy and sour soup」。
由此引出第二個問題,「hot」到底是「辣」還是「燙」?一方面,「hot」最常見的用法就是「having a high temperature,producing heat」(溫度高,發熱);另一方面,在描述食物時,又指「containing pepper and spices and producing a burning feeling in your mouth」(胡椒等香料在口中激發的灼燒感)。所以往往要透過「hot」的「搭檔」,才能準確判斷其含義:如果是「boiling hot」「burning hot」,無疑是「滾燙」;而如果是「hot spicy」,自然就是「辣」「熱辣」。
相比之下,「麻辣燙」中的「麻」是最大的難題。「麻」不僅是中國菜特有的口味之一,「花椒」在西方也實在罕見。久居中國的英國作家扶霞(Fuchsia Charlotte Dunlop)在介紹中國飲食的名作【魚翅與花椒】(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中,不僅考據了花椒在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甚至為「麻」單辟一章,但也只能勉強將「花椒」譯為「Sichuan Pepper」(「四川胡椒」),「麻」譯作「麻木」的「麻」(numbing)。
於是,為又「麻」又「辣」又「燙」的小吃找到準確達意、朗朗上口的英譯,簡直「無處下手」(too hot to handle)。國內媒體在天水麻辣燙的英文報道中,大多寫作「Tianshui spicy hot pot」。把麻辣燙約化為一人份火鍋,固然是種權宜譯法,也反映出火鍋在西方的「熱辣滾燙」。
今年春節美國【紐約時報】發文說,火鍋已經成為年輕的海外華人,甚至越來越多亞裔美國人青睞的節慶大餐。「既是吃飯也是團聚,加深感情、增進懷舊」(It’s both meal and act, fostering intimacy and nostalgia)。另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以芝士火鍋(fondue)聞名的瑞士,聖誕節或新年也轉向中式火鍋(fondue Chinoise),甚至在不同地區還演化出不同版本。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麻辣燙還是火鍋,有些食材的英譯我們看著越來越眼熟:豆腐從beancurd變成tofu,火鍋面是noodle也是ramen。聯想到現在西方幾乎無人不知的Kung Pao chicken(宮保雞丁),沒準哪一天「Malatang」終會風靡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