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北京被黑得最慘的美食,三個字

2023-11-28美食

北京被黑得最慘的美食,三個字

都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一句話最近又在北京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因為一只鵝腿,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幾所高校接連登上熱搜——

起因是一位阿姨烤的鵝腿太過好吃,在幾所高校廣受好評,奈何阿姨只有一個,於是到底誰能搶到更多的鵝腿就成了問題。

這一邊,幾所高校的年輕人因為鵝腿之爭討論得熱火朝天;

另一邊,看到這情景的網友在好奇「這鵝腿得有多好吃」之余,總忍不住「心疼大家」:北京美食荒漠景觀一覽。

圖源:微博

「北京是美食荒漠」的說法,其實由來已久。

甚至為了改掉這個稱號,北京此前還曾激情計劃過:

「力爭在2025年率先建成薈萃全球風味的美食之都。」

結果當時就直接被笑上了熱搜。

北京還有美食?別鬧了。

比別的,北京確實領先,講莊嚴有天安門,講底蘊有故宮,講好玩有環球影城。

講美食,北京一向穩坐「美食荒漠」前三甲。

聯合國在全球共授予過8座城市「美食之都」稱號,4座在中國,分別是成都、順德、澳門和揚州。

在這場全民幹飯人選秀中,壓根看不著北京的影兒,想彎道逆襲,不太可能。

北京以壓倒性優勢拿下「美食荒漠」NO.1

坊間更流行一個傳說:

「在北京,一塊月餅掉在馬路上,被汽車碾進路面拿不出來。圍觀者七嘴八舌獻計獻策,說那只好再買一根麻花把它撬出來了。」

提個「美食之都」就被奚落至此,北京實慘。

幸而,遍嘗南北風味的北京老饕們,不理會這些紛擾,只微微一笑留下句:

「說北京無美食,駐京辦,吃過了嗎您?」

深藏功與名。

01

吃駐京辦,

只有零次和無數次

駐京辦這個稱謂,看起來非常大氣。

類似部門自古有之,古代的一些會館、同鄉會、進奏院擔當的就是駐京辦職能。

至於如今,按官方說法:駐京辦,也叫」駐京辦事處「,是各省、直轄市 、自治區、以及特區的駐京機構。

通俗理解,就是」當地政府駐北京的辦事機構「,負責發展對外聯絡、招商引資、公務接待等事務。

從名字到業務,駐京辦看起來都十分嚴肅。

只不過這種觀感,如今基本存於字面,須知:現在幹飯人眼裏的駐京辦——賣飯,好吃,大拇指。

圖源@The Panoramio team

從讓人敬而遠之,到幹飯天堂,駐京辦是咋做到的?

其實,現在所說的「去駐京辦幹飯」,大多是指「去駐京辦餐廳」,這些餐廳,原本負責給駐京辦提供餐飲服務,飯都是做給自家人吃的。

既然受眾是自己人,用心是基本。

一來駐京辦餐廳是各地在京門面,不能跌份兒;二來家鄉人風塵仆仆入京,怎麽也得弄點好吃的接風洗塵。

飯菜滋味如何,自己人不用下筷子,定睛一看,鼻子一聞就了然於胸。

於是,原生的食材,原生的廚子,原生的口味,統統安排。一家家駐京辦,也就此在北京城美食地圖裏殺進決賽圈。

首先,口味地道。

頂流宜賓駐京辦(宜賓招待所),大眾點評駐京辦好評榜扛把子。

兔頭、豬鼻筋、火爆黃喉、蹄花湯、幹煸牛肉絲,小小的店面,排隊動輒兩小時起步。

招牌宜賓燃面,點火即燃,味道更燃。

芽菜,花生,臊子,裹著鮮亮的紅油…據四川食客評價:「燃面裏的碎米芽菜,比宜賓當地的一些店還好吃。"

同樣是宜賓傳統美食,李莊白肉則講究選料精、火候準、刀工絕、調料香。

肉,要五層肥,五層瘦,肥瘦勻稱,無泡少筋,從宜賓精挑細選運到北京。

火候,要時刻緊盯,30分鐘時間裏,鍋內始終維持90度水溫,肉才會受熱均勻,否則皮粑肉生,菜就毀了。

大廚,要手藝精湛,刀工精絕,切好的肉片長可達20~30公分,寬15~20公分,肥瘦連線緊實,僅1至2毫米厚。

李莊白肉對刀工要求極高/圖源@烹藝影片

肉片幾可透出人影,卻肥瘦相連,不散不掉。

等到終於上桌,夾一片巧妙卷筷子上,往鮮椒醬裏一蘸,皮薄,肉嫩,醬鮮,咀嚼時肥而不膩,微辣中帶點小清新,巴適的板!

因口味實在好,宜賓駐京辦穩坐京城川味天花板交椅,還有個「省不如市,市不如縣」口訣:

吃駐京辦,行政級別越小,菜越地道;

選單直接寫當地地名的菜,水平不會差;

如果還有當地人才知道的小眾飲料,那麽恭喜,找到寶了。

地道之余,用心也足。

宜賓駐京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拿下一分,其他駐京辦也迎頭趕上。

四川駐京辦(以下簡稱:川辦),Title是省,口味與氛圍卻和宜賓駐京辦不分伯仲。

圖源:@F ,已獲授權

川辦有兩個。

老川辦(貢院蜀樓)在建國門,上過北京米其林指南榜單,夫妻肺片、擔擔面和毛血旺都是招牌。

新川辦在龍爪樹賓館,門口的路長年在修,裏頭卻是古色古香的園林,別有洞天。

從北京各處搭公交地鐵,驅車趕來的食客們,飽覽美景之余,往往會去6號樓點一道辣子雞。

菜一上桌,通紅火辣的焦香撲鼻,那是老四川們熟悉的辣椒經大火烹製後的香氣。

雞丁也不得了,外頭酥香脆辣,裏頭雞肉水嫩,一份吃完了,」再來一份,打包帶走「。

上菜的孃孃都是四川來的,一口地道四川話,氛圍感一絕。

圖源:大眾點評主頁

都說在北京吃飯,地道的不好吃,好吃的不地道,要再論正宗,就是鳳毛麟角了。

駐京辦,給了食客一個魚與熊掌兼得的答案。

清甜的海南椰子文昌雞,包著馬蹄的榕城荔枝肉,鮮嫩酥爛的雲南竹蓀汽鍋雞,精妙絕倫的洛陽牡丹燕菜,人間美味崗巴烤羊排。

西藏駐京辦必點菜/圖源@大眾點評

在駐京辦,各種口味激烈碰撞,也交相輝映。

光鍋包肉就能找到遼寧派番茄醬甜口、黑龍江派糖醋甜口和內蒙派鹹口三種。

三種口味鍋包肉,猜猜對應的都是哪個?

新疆菜亦有多種可選。

外觀古早的石河子駐京辦(準噶爾餐廳):大盤雞能到北京前三,烤包子裏洋蔥比肉還鮮;

一個人根本吃不完的麪包烤羊腿,酥皮裹著嫩肉,烘烤後油脂香氣綿長。

小胡同裏的烏魯木齊駐京辦(新疆飯莊):羊肉串、手抓飯是熱銷菜常駐選手,鹹口奶茶茶香濃郁,讓人欲罷不能。

圖源:@魚餅,已獲授權

所謂口味南北派別、甜鹹之爭,在駐京辦不復存在。不論彼此,不爭高低,喜愛就成。

遑論駐京辦還不止賣飯。

上了桌,有人想回自家吃情感,有人想去別家嘗味道。下了桌,心思卻是相通的——

多少帶回去點什麽。

經營幾十年的駐京辦深諳此道,花大力氣把家鄉美食、美酒搬進了北京城,決計不讓人空手走。

圖源:@魚餅,已獲授權

巴州駐京辦的和田玫瑰花饢不得帶上點,烏魯木齊駐京辦的大列巴外頭難見。

還有貴州駐京辦的木姜籽油,陜西駐京辦的魔芋、黑木耳,大理駐京辦的餌塊,南昌駐京辦的啤酒鴨,烏魯木齊駐京辦的瓜果……

聽說,川辦的曲奇都是麻椒味的。

廣袤祖國大地上的美味,駐京辦應有盡有,也給北京美食添了許多顏色。

圖源:@魚餅,已獲授權

可,一片土地上有如此美食,還是荒漠麽。

02

駐京辦,

咋就成了北京美食綠洲

北京之所以背上美食荒漠「惡名」,原因無他,唯三條爾。

其一,北京本地美食,吃不太慣。

「炒肝、焦圈、鹹菜絲也算美食?煮豆汁、驢打滾真的能吃?」

其中豆汁憑「一股泔水味」,為「北京就是美食荒漠「說法提供了強有力論據。

其二,有能吃慣的,都吃夠了。

規模化的鹵煮、炸醬面、銅鍋涮肉、北京烤鴨……吃個新鮮還行,過後不提也罷。

其三,好吃的也有,找不到,吃不著。

「北京最好吃的粵菜在哪裏?價位多少?」

「北京大興機場,五百塊錢,三個小時到廣州。」

駐京辦則大不同,早有人給把好了關。

1949年,內蒙古率先設立駐京辦,當時主要負責上傳下達,接待進京老鄉,搞得風生水起。

其他省市一看此舉可行,也聞風而動,駐京辦數量飆升至一萬多家。

無序瘋長的背後,貪腐、奢靡問題頻發,質素參差不齊。

直到2010年,駐京辦正式改革,縣級和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駐京辦陸續被撤銷,省級和經濟特區駐京辦則保留。

圖部份違規駐京辦曾選擇「不掛牌」生存

糟粕被沖刷洗去,雜亂亦散作雲煙。

褪去達官顯貴觥籌交錯之地的外衣,如今,駐京辦已是地方在首都展示形象的視窗,美食人均百元可實作。

它們有的坐落於顯眼處,有的深藏在角落。

如極難找的永州駐京辦,想一睹芳容,得先穿過一條窄道,然後走進個破舊的院子,再找到大樹後面、墻上長滿爬山虎的白樓……

街頭蒼蠅館子一般,和裝位置優越,裝潢富麗的大飯店不能比。

眾多湘菜粉忍不住發問:「是不是搞錯了?」

懷舊風永州會館/ 圖源小紅書搜尋頁

自然沒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道理,鎮店之寶血鴨和東安雞懂,駐京辦也懂。

食客們來這裏,沖的就是這份念想。

口味有章法,每一道菜都代表著家鄉美食符號,豈能草率;

特色也有保證,每一縷鄉味,北京城僅此一家,再無分店。

03

駐京辦美食,

算北京美食嗎

好吃是公認的,算不算得北京美食,要問問食客的意見。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北京常住人口2189.3萬人, 外來人口為841.8萬人」。

這占比超過三分之一的北漂人群,是駐京辦食客的主力軍。

思鄉心切的福建人,中秋節找三兩好友,到福建駐京辦(八閩食府)攢個飯局,此間情景,少不了佛跳墻。

鮑魚、海參、魚唇、牦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加入高湯和福建老酒,群英薈萃,文火慢煨,香氣咕嘟彌漫,端的是軟嫩柔潤,濃郁葷香。

佛跳墻,又名「福壽全」

「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

2021年春節,廣西駐京辦熱鬧非凡。

留京的廣西貝儂(壯語,意為:兄弟姐妹)們穿上特色服裝,唱山歌,拋繡球,跳竹竿舞,聚眾嗦粉。

熱騰騰的鴨掌煲軟爛入味,掏出螺肉再塞進肉餡燉煮的田螺釀個頂個鮮美,一口嗦去,舌頭和靈魂立馬回廣西老家見老表。

人們訝異氣氛為何如此熱烈,其實,廣西駐京辦餐廳叫「那蘭酒樓」。

壯語裏,「那蘭」的意思是:回家。

圖源:小紅書

如老饕蔡瀾所說:「有時我們吃的不是一種食物,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鄉愁」。

操著家鄉話的廚師和服務員,漂浮在空氣中的家鄉味,總能熨帖一些愁緒。

圖源:@和與,已獲授權

話語至此,再問「北京到底算不算美食荒漠」。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至少,在這座如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的北京城,街頭巷尾,還有駐京辦美食正紮根生長,等著想家不能回的人,巧妙找到他們心中最觸不可及的地方,一擊即中。

「我要把你寫進山歌唱出來,因為我是浪漫的雲南人。」

「我要帶你晃悠在路上,邊走吃熱幹面,因為我是浪漫的湖北人。」

圖源/【你好生活】

無一字提家,卻處處都在想家。

那就尋摸著去一趟駐京辦吧,看看家鄉人,聽聽家鄉話,要一桌家鄉菜。

直吃到人心溫眼熱,再拎著選好的家鄉辣醬、臘肉、泡菜、山貨滿載而歸,找回過年時爸媽把後備箱和行李箱塞滿的感覺。

「我短暫地假裝回了趟家。」

「那感覺可真好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