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請說出3個以上最能代表東台的特產

2024-02-06美食

世界很大,幸福很小

一頓美食足以治愈一切

家人圍坐,燈火可親

人間至味是團圓

2月4日

CCTV-1【正大綜藝】

聚焦東台市弶港鎮

感受大自然帶來的神奇

解鎖鮮美海味

其實,你知道嗎?

咱大東台還有很多特產

能代表哦~

對這塊歷史悠久的土地

你了解多少?

「幸福東台」持續推出

【你不知道的東台】

系列專題

今天為您帶來美食篇

快來看下你能答出幾題?

快速問答

不服來戰

1、多次榮登央視的鄉土味道?

點選檢視答案

龍虎鬥

東台龍虎鬥最大的特點就是亦鹹亦甜,而芝麻更是讓您唇齒留香。作為傳統小吃,已經無從考究東台龍虎鬥的歷史。但是在人們物質還不豐富的80、90年代以及之前,每天能吃上一個龍虎鬥,那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啊。時代在變,但東台龍虎鬥的口味和用料基本不變,咬一口,又酥又香。現在,東台人吃龍虎鬥大多是為了找回小時候的味道。

2、央視點名的東台沿海海鮮?

點選檢視答案

「三 醉」

下灘塗撿「三醉」

——蝦、蟹、泥螺

是本地人最喜歡的活動

上岸後的「三醉」

以「醉人」的面目登場

生熗醉制海鮮

是弶港人吃海鮮的一大特色

不僅能鎖住鮮味

還延長了品嘗的時間

輕輕一抿

鮮、彈、脆、甜的口感

縈繞在唇齒之間

這小海鮮裏的大滋味

占領了家家戶戶的餐桌

更是本地人招待賓朋的必備佳品

3、擁有「國家戶口」的水果是 ?

點選檢視答案

東台西瓜

東台西瓜歷史悠久

民間至今還流傳著七仙女「瑤池采籽,凡間栽種」的美麗神話。史料記載,範仲淹任東台西溪鹽倉監時,古鎮即有西瓜集市,表明當時東台已種植西瓜;宋代著名詩人範成大也留下了「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的千古佳句。

東台西瓜品質優良

西瓜果型端正、大小適中,果皮表面光滑,色澤鮮亮,條紋清晰,瓜肉甘甜、皮薄籽少、多汁爽口,享有「吃東台西瓜,享人間口福」的美譽,是江蘇省著名商標,被農業部認定為首個全國瓜類作物「中國名牌農產品」。

東台西瓜品種繁多

東台西瓜在品種叠代方面下足功夫,與南農大、南林大、省農科院等十多家科研院校建立常態化合作,擁有省級吳明珠院士工作站,聯手推進東台西瓜品種選育,從傳統的8424、農友小蘭到新生寵兒黑津王炸、全美4k,再到後起之秀三彩、三笑,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4、中國一線當紅明星全力推介的家鄉美食?

點選檢視答案

東台魚湯面

東台魚湯面源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58年),已有近200年歷史,相傳是一位被趕出皇宮的禦膳廚師所制。乾隆年間,東台有一家開面館的老板,一天晚上,他在街上發現了一家新來的賣面條的小攤子,便去買了一碗。端在手上一看,只見面湯濃厚雪白。一會兒功夫,碗面上就結了一層薄膜。他嘗了一口,又鮮又香,比自己店裏的不知要強多少倍。老板心裏一動,便向攤主細細盤問。原來,那攤主竟是來自皇宮的禦廚。由於有一次沒有把湯燒好,就被逐出了皇宮。無奈之下只能挑個小攤,四處流浪,聊以糊口。老板聽說後,心想這竟然是一道禦膳,怪不得如此美味可口。於是連忙將攤主請到店中,由他掌廚。從此,這店裏的面條,全是用的那禦膳廚師親手調制的魚湯,嘗過的顧客贊不絕口。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四鄉八鎮,遠近聞名。「魚湯面」就此成為東台享有盛名的特產。

5、 東台人心中的鄉愁?

點選檢視答案

許 河 豬 頭 肉

許河豬頭肉松軟香濃,入口即化。去許河不吃一口豬頭肉,等於沒有去許河。有人介紹,許河豬頭肉這麽好吃,關鍵在於一鍋老鹵湯,熬了60年!但就近一看,全無想象中的古樸玄奧秘制場景。從收貨分割清洗的操作間,到清水流淌的浸泡間,到肉香撲鼻的鹵煮室,每一間、每一室,都是窗明幾凈,完全是一副規範上檔次的現代食品加工範。卷門開啟,一輛小貨車徐徐開進,送貨員遞上動物檢疫合格證明。收貨員自豪地說:「我們的豬頭都是由中糧、雨潤等大型國企集團提供的。」一袋袋豬頭卸下,盡管看上去已經很幹凈了,但還是要再加工。每顆豬頭分割成四塊:上臉、下巴、豬耳朵和豬舌頭,刀剪並用,一道道把鼻腔、耳鼓、豬嘴中的雜物去得幹幹凈凈。

6、東台人童年的「回憶」?

點選檢視答案

菊花糍

菊花糍,形似菊花綻放,味美價廉,老少鹹宜,一直是東台人喜愛的攤頭小吃,是兒時抹不去的舌尖記憶。

白蘿蔔刨成絲,加入雞蛋,拌入蔥末,調味攪拌均勻。面粉加水,調成偏稀的面糊,倒入模具,鋪上蘿蔔絲,再澆上一層面糊。入油鍋慢炸,待其慢慢飄起,外表呈黃褐色後,撈出瀝油。金奶油亮,奇香四溢。剛出鍋的菊花糍在酥脆的表皮之下,藏著燙口的柔軟。沸騰的不只是味覺,還有記憶裏質樸的東台味道。一口鄉味,一段回憶,菊花糍溢位的香氣,包含著東台悠久的溫暖,直抵人心。

7、非遺零距離—千年佳釀,匠心傳承?

點選檢視答案

陳皮酒釀造技藝

清嘉慶二十一年【東台縣誌】卷十九·物產·「酒之屬」有載「棗兒紅、竹葉青、玉蘭、白燒、元密、陳醅甕」,其中「陳醅甕」即指用甕貯藏的陳皮酒。清代中後期,陳皮酒制作技藝在東台城得以廣泛流傳,城內生產作坊多達二十余處,大都用自配秘方生產。其中以「張永盛」作坊規模最大,其用上代傳制的陳醅甕獨特配方釀制陳皮酒(配方一直沿傳至今),生產的酒質列為同行之首,其在東台城區開設「張二房糟坊」,專售用糯米、中藥釀造的「陳醅甕酒」。

陳皮酒釀造技藝,在用料、做工上都十分講究。選用東台地區生產的優質麻筋糯米,以及本地特有的天水、河水、井水(按一定的比例兌成)為原料,加以陳皮、黃芪、黨參、當歸等10多種滋補藥物,采用淋飯法,經過浸漬、蒸飯、淋飯落缸、拌曲搭窩等14道工序釀制而成。制酒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要求操作者作出及時的判斷和執行相應的操作,如糖化、加糧酒、發酵、開耙幾道工序的時長,都由有生產經驗工作人員來決定;加藥浸泡則是陳皮酒制作的關鍵,在壓榨、殺菌後,加入由秘方管理者事先按一定比例配置好的中藥袋,封缸貯存,陳釀一年即為成品。


監制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飛 編輯丨小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