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家居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那麽多設計

2024-02-15家居

展覽:引領潮流七十年——意大利金圓規獎經典設計作品展;時間:2023年11月9日-2024年2月25日;地點:外灘18號久事藝術空間(上海)。

Cassina的Maralunga沙發、Zanotta的Sacco座椅、Gio Ponti的699超輕椅……前幾天,我到上海外灘18號看一個設計展,又一次見到了這些美輪美奐的意大利家具,我一邊欣賞一邊想,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那麽多設計

展覽名為【引領潮流七十年——意大利金圓規獎經典設計作品展】,遴選該獎項在70年中的百多件獲獎作品,呈現「意式設計」的全貌。

作為業內媒體,在過去的歲月裏,我經常能見到不少世界一流的設計,尤其是家具。「意式設計」在現當代設計領域舉足輕重,其與眾不同的氣質尤為令人著迷。

對於展覽,我更在意的是觀察「意式設計」背後的成因和語境。作為文藝復興發源地,意大利人的藝術創造力出類拔萃。二戰之後,他們將這種天分全然釋放在了設計領域,由此誕生了影響全世界的「意大利設計」現象。

這個現象不但體現了國家實力與政策導向,更能看到 一種對美的信仰 。金圓規獎一直是非贏利性的,伴隨產業發展,學術和批評的聲音從未消失。可以說,對於設計,意大利人是認真的。

面對金圓規獎70年來的經典作品,我心情復雜。一方面,獎項的累累碩果讓人傾慕,由此想到以逐利為主導,有失公正的絕大部份國內獎項,以及國外諸如紅點獎等,不由感嘆。

另一方面,眼前這個展覽,在策劃和執行上有不少疏漏與漫心,多少讓人感到設計名義之下的商業意圖——不用那麽學術,只要一遍遍讓人看到作品,並不斷重復它們有多完美就好。

就我個人而言,我幾乎不會想擁有這些設計。因為它們過於完美而令人感到陌生,從而不能使我與它們產生真實的連結。有時,這些精致的造物距離我非常之近,面對它們,我甚至有種「被消耗」之感。只有一種情況,當它們經過使用,變成「古董」,我才會產生對話的想法。

人們已經創造出了太多的物。然而,我們不需要那麽多物,卻需要思考自己的真正所需。

就美學層面而言,「意大利設計」來自歐洲,而我們是亞洲人。人種差異,在美學表達上就有不同。色彩和造型是「意大利設計」的優勢,而亞洲人對觸覺更為靈敏,由此講究天然材料,尤其偏愛木材所帶來的切膚感。

就尺度而言,「意大利設計」不如北歐設計那麽貼合亞洲人的身形。北歐設計中的某些神韻,倒是來自亞洲。我們的美學基因,深埋在宋人的風俗畫、蘇州的園林、文震亨的【長物誌】裏。

在生活場景方面,不少需求是被塑造出來的,比如客廳沙發、茶幾、電視機的固定組合。目前有一種「去客廳化」的趨勢,正是根據真實生活來構建運用。

未來的設計應該面對這種變化做出反應,而不是制造更多的沙發和茶幾。以往「一百個杯子」「一百把椅子」的設計展覽,不妨改變策展方向,將重心遷移至「情緒價值」。

談到豪宅,人的需求往往被大量的物品所淹沒。在我看來,構成豪宅的元素應該是自然、情感和藝術,三者的本質在於提升生命層次和靈性,獲得精神滿足。物質是手段,不是目的。

「意大利設計」中經常看到的奢華客廳,主角是由大師所設計的沙發,其訴求倒不是沙發,而是人,這種場景是希望激發我們想象坐在沙發上的人們,如何齊聚一起,愉快地相處。而絕大部份豪宅設計中,只能看見物的堆砌,看不到人的痕跡。這樣的空間,也很難看到書,看到真正的藝術品。

過於執著於物,可能來自內在的匱乏。 疫情三年,更讓人看清生命的無常。今日之擁有,明日也許毫無意義。離開時,什麽都不會帶走。

如何從「造物-消費-造物」的迴圈中解脫、如何持續地與物相處、如何傳承過去的物品、如何斷舍離、如何療愈內心……這些是我們要學習的課題。

時間是世界上最貴的東西,真正的奢華是內心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