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安樂死讓癌癥患者有尊嚴、安詳地離開,為何中國不實行?可以看看

2024-08-22健康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中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張先生是一位晚期癌癥患者,經歷了 長期的化療和放療 ,但病情依然沒有好轉,隨著病情的惡化,張先生遭受著劇烈的疼痛,和身體上的極度不適。

他的生活已經完全失去了質素,每天只能在床上度過,依靠藥物來緩解痛苦。

經過深思熟慮,他向家人和醫生表達了自己,希望進行安樂死的願望,這樣可以有尊嚴、安詳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由於中國法律尚未允許安樂死,張先生的這一願望無法得到實作,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仍然不得不忍受著病痛的折磨,直到最終在痛苦中離世。

其實很多人都不明白, 為什麽在中國不能實行安樂死?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背後的原因。

一、到底什麽是「安樂死」?

其實, 安樂死 從醫學角度而言,是指在無法治愈的嚴重疾病末期,患者因無法忍受極端痛苦,在本人或他的法定代理人的明確請求下,經過嚴格的醫學評估和法律程式。

之後由醫務人員采取特定措施,以無痛苦的方式,結束患者生命的過程,這一過程強調 尊重患者的自主權、減輕他們的痛苦 ,並確保其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保持尊嚴。

一般安樂死可以細分為兩大類別: 主動安樂死和被動安樂死

不過它們的實施方式不同,比如說 主動安樂死 ,它是一種直接而明確的選擇,涉及醫療專業人員在嚴格遵循法律、倫理,和患者意願的前提下,采取特定醫療手段來快速且無痛苦地,結束患者的生命。

醫生透過詳盡的醫學評估,確認患者處於 無法逆轉的末期疾病狀態 ,而且它的痛苦已超出生存的意義,比如可能會透過 註射致命藥物等手段 ,確保患者在極短時間內平靜離世。

相比之下,被動安樂死則是更為間接,卻同樣深刻的方式

它並不直接介入患者的生命行程,而是透過停止延長生命,但無法改善生活質素的治療手段,加速自然死亡的過程,如在患者明確表示不再希望接受,進一步治療的情況下,醫生可能會撤除生命維持系統,如呼吸機或心臟起搏器。

被動安樂死讓患者,在自然的生命流程中, 以較少的幹預和更少的痛苦 ,完成生命的最後階段。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安樂死,它們的核心目標,都是一致的:

在尊重患者意願,和維護患者的尊嚴的基礎上 ,最大限度地,減輕其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使他們能夠以一種相對平糊、無畏的方式告別這個世界。

對於癌癥晚期患者而言,安樂死具有深遠的意義,這是因為隨著病情的惡化,患者往往需承受難以言喻的身體疼痛,還有心理壓力,這種狀況下,生活質素也會急劇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安樂死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選擇,使患者在無法逆轉的病情面前,能夠以一種相對平糊、無痛苦的方式結束生命。

既然,安樂死對於癌癥晚期患者意義重大,為什麽在中國卻不能實行呢?

二、提問:中國為什麽不能實行安樂死?

在全球範圍內,安樂死的合法性與實施情況因國家和地區而異,一些國家和地區如荷蘭、比利時、瑞士等,已經透過立法允許,在特定條件下實施安樂死,並建立了相應的監管機制。

但在中國,安樂死的合法化之路,卻顯得尤為艱難。

從法律層面來看,中國現行法律體系,並未對安樂死作出明確規定,這直接導致了安樂死在中國處於非法狀態,根據 中國【刑法】的相關規定 ,故意殺人罪是嚴厲打擊的犯罪行為。

而安樂死本質上涉及生命的終結,一旦操作不當或濫用,極易引發法律糾紛, 甚至被認定為故意殺人

所以,在法律未對安樂死進行明確界定和規範之前,它的實施將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

除此之外,倫理與文化因素也是阻礙安樂死,在中國實行的重要原因。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認為生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安樂死往往被視為對生命的輕視和剝奪,與傳統文化觀念相悖。

而且,社會輿論對於安樂死的態度也趨於保守,許多人擔心安樂死的合法化,會導致道德滑坡和社會混亂,這種倫理與文化的阻力,使得安樂死在中國, 難以獲得廣泛的社會認同和支持

不過,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醫學與技術方面的因素。

安樂死的實施,需要 對患者的病情、心理狀態、自主意願 等,進行全面而準確的評估,這要求醫療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和經驗,以確保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然而,中國在這方面的評估體系尚不健全。

如對於患者的自主意願,需要透過深入的溝通和心理評估,來確認其決策的真實性和自願性,但目前,缺乏統一的評估標準和流程,這樣的話評估結果可能受到主觀判斷的影響,也增加了安樂死誤用和濫用的風險。

而且,安樂死的實施還需要醫護人員, 具備高超的醫療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這包括對藥物作用機理的深刻理解、對患者生理反應的準確判斷,以及在實施過程中的應急處理能力。

不過,由於安樂死在中國尚未合法化,醫護人員普遍缺乏相關的培訓和實踐經驗。

據一項調查顯示, 超過70%的醫護人員 對安樂死的操作流程和風險缺乏足夠了解和準備。這種情況不僅限制了醫護人員在實際操作中的技術水平,也增加了安樂死實施過程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上述內容詳細地介紹了,中國當前無法實行安樂死的多重原因,那麽,是否存在其他能夠作為安樂死替代方案的方法或途徑呢?

三、替代安樂死的方法有哪些?

當面對生命走向盡頭時,患者和家屬所承受的,並非僅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包括心理上的恐懼和無助感,在這一時刻,尋找既能減輕身體痛苦,又能維護生命尊嚴的方法,就很重要了。

其中, 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 這2種作為安樂死的替代方案,為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姑息治療,它是一種有人文關懷的醫療模式,透過綜合套用多種手段,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照護。

它特別註重於有效的疼痛管理,運用先進的鎮痛技術和個人化的藥物治療方案,精確控制患者的疼痛感,確保他們在生命的盡頭,能夠擺脫身體上的折磨。

此外,姑息治療還關註癥狀的綜合治療,針對可能出現的不適癥狀,如呼吸困難、惡心和嘔吐等,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減輕患者的身體負擔。

除了身體上的護理,姑息治療則還強調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它認識到在面對生命,即將結束的現即時,患者及其家屬常常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情緒困擾,因此,姑息治療團隊中還包括心理咨詢師。

他們透過專業的心理幹預和情緒支持,幫助患者和家屬調整心態,接受現實,減輕焦慮、恐懼和悲傷等負面情緒。

而且,姑息治療也鼓勵患者參與社交活動,保持與親朋好友的聯系,以增強社會支持網絡,提升患者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臨終關懷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護理模式, 具有深遠的人文意義和醫療價值,它的核心在於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身體、心理、社會和精神支持,以減輕他們在生命最後階段的痛苦和困擾。

在臨終關懷中,患者的生理需求得到精心照料, 包括疼痛管理、癥狀緩解以及身體舒適的維護

同時,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樣受到重視,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和社會工作者,將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幫助患者處理與死亡相關的情緒和心理問題,如恐懼、焦慮和失落感。

這兩種方法的重要性,在於它們強調了生命的尊嚴和人性化護理。

和安樂死相比,它更加符合現代醫學倫理和社會價值觀,比如姑息治療和臨終關懷的實施,不僅能夠有效地減輕患者的痛苦,還能夠幫助他們和家人更好地面對生命的終結。

參考資料

1、「安樂死有違憲法」析. 知網.雷錦程,朱蘊麗.醫學與哲學,2003(10)

2、淺析安樂死. 知網.袁惠卿.醫學與社會,2003(06)

3、探討姑息護理在終末期腎病患者中的套用[J]. 知網.惲莉莉.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誌,2019(36)

4、安寧療護和姑息治療對直腸癌晚期患者臨終期生活質素的影響[J]. 知網.趙傑.中國肛腸病雜誌,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