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傳染性是流感2.5倍!合胞病毒預防措施來了→

2024-07-19健康

前幾天

「合胞病毒」沖上微博熱搜

有網友崩潰發問

「這又是什麽!」

「又發熱了」

「這次是咳嗽厲害」

「跟拉風箱一樣,又有點像哮喘」

……
看著難受的孩子

家長們心急如焚

來勢洶洶的合胞病毒,

是新出的病毒嗎?


得了這病,

到底要不要緊?

它與其他的呼吸系統疾病有何不同?

01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新出的病毒嗎?

不是。

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RSV」),是能引發肺炎的病毒之一,也是兒科最常見的呼吸道病原體之一。

▲呼吸道合胞病毒(圖源:騰訊醫典)

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全球廣泛流行。在中國北方,暴發高峰期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 在南方,流行高峰是雨季。

今年夏季,就出現過一次反季節流行。

▲圖源:頭條新聞、聽中國新浪微博

隨著冬季來臨,氣溫下降,合胞病毒進入好發季節。


在北京,肺炎黴漿菌已不是兒科就診首因。排在前三位的是: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合胞病毒上升到第三位。

▲圖源:看看新聞KNEWS微博影片號

在其他地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兒也有所增加。其中,不少也是因為RSV在「搞事」。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呼吸專科主任醫師高薇薇表示,「 合胞病毒感染是導致1歲以下嬰幼兒肺內感染住院的第一原因 ,95%的兒童在2歲前都可能感染過合胞病毒。在高流行季節, 有80%以上嬰幼兒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合胞病毒感染引起的」

02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啥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有兩個特點:

殺傷力強

幾乎所有兒童,在2歲之前都感染過RSV。

它還是5歲以下兒童肺炎、細支氣管炎住院治療,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傳染力強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傳染性約是 流感的2.5倍

它主要透過 接觸傳播、飛沫傳播 。患者面對面打個噴嚏,跟你握個手,你就有可能被傳染!

03

哪些癥狀可能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感染潛伏期通常是4~6天 ,接著會出現癥狀,根據年齡、既往感染史、個體差異等,癥狀會有所差別。

在大齡兒童中,通常只限於上呼吸道, 呼吸道癥狀多為鼻塞、流涕、咳嗽等 ,比如有時候我們得了普通感冒,可能就是感染了這個病毒。

我們需要註意的是,對於2歲以下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更容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比如毛細支氣管炎、肺炎、呼吸衰竭等疾病。

疾病早期往往與「普通感冒」表現無異,隨著病情發展,病毒侵入下呼吸道,則表現為 咳嗽加重、喘息, 甚至呼吸困難等癥狀 ,小嬰兒可能表現為厭奶、活動少、易哭鬧,對於一些新生兒或早產兒, 還可引起呼吸暫停

04

孩子「中招」,有特效藥嗎?

沒有。

目前,還沒有能夠有效治療的抗病毒藥物。

不過,家長也不用過於緊張: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病程,大多1~2周自愈,少數持續1個月左右。而且, 大多數患兒都是輕癥

對於「中招」的孩子,主要是支持性治療。

比如:鼻塞明顯,可以用生理海水滴鼻腔;癥狀較重者和高危患者,要住院觀察,給予補液、吸氧、呼吸支持等。

一般來說,家長只需要註意隔離,同時保持孩子足夠的液體量,觀察孩子的吃奶量、尿量、精神狀況、口唇是否幹燥等。

如果沒有異常,輕癥患兒可以在家觀察。

經過治療後,大多數患兒能完全康復,不留後遺癥。

值得註意的是,人們透過感染而獲得的對於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免疫能力, 並不能讓自己避免再次感染,但重復感染時,癥狀通常較前次更輕微。

05

哪些情況,要馬上看醫生?

有這些癥狀的,要馬上去醫院:

  • 餵養量小於平時的一半,甚至拒食;
  • 煩躁不安、易激惹、嗜睡;
  • 呼吸頻率增快(嬰兒>60次/分,孩子胸廓一起一伏算1次呼吸);
  • 小鼻子隨著呼吸癟下去(鼻翼煽動);
  • 呼吸費力,胸部的肋骨間隙都隨著呼吸凹陷。
  • 還有些高危因素患兒,即使病情不嚴重也要重點觀察:

  • 既往有早產(孕周<37周);
  • 低出生體重(<2.5kg);
  • 年齡小於12周齡;
  • 有慢性肺疾病;
  • 營養不良;
  • 先天性氣道畸形及喉軟骨軟化;
  • 先心病;
  • 運動發育遲滯;
  • 免疫功缺陷;
  • 先天畸形。
  • 06

    這病毒該怎麽預防?

    今年的情況比較特殊,在新冠疫情過去之後RSV才出現感染人數逐漸增高的趨勢,但RSV的發病高峰期一般在冬春季。

    李侗曾表示,「今年RSV的高峰確實延遲了,這種情況與新冠的防控措施有關。」

    從國外的數據看來,國外的RSV的發病高峰期也與新冠的防控措施呈現出時間的相關性——防疫措施嚴格,人們感染RSV的機會減少,體內的RSV抗體也逐漸缺乏,防控措施一旦放松,人們就會出現RSV免疫空白,感染率自然會增加。

    07

    其他呼吸道疾病,家長如何應對?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