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小寒:防寒保暖是要務,飲食溫補忌生冷

2024-01-07健康

來源/東方IC

今天是小寒,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小寒的到來表明已經進入「三九天」,這是一年中的寒冷季節,那麽在小寒時節,廣大市民該如何養生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方盛泉主任醫師告訴記者,小寒時節的著衣要以保暖為要。

在寒冷時節,許多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往往病情反復或加重,卒中患者的數量也會增加。在小寒時節,務必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頭頸、手腳和背部等容易受涼的部位。另外由於氣候寒冷,呼吸道疾病也容易高發,所以外出時要格外註意戴好口罩、帽子、圍巾等,睡前如果有洗頭習慣的記得吹幹後再入睡。

冬令進補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方盛泉告訴記者,小寒節氣的飲食應以食補為主,以溫補為宜,市民可以適當多吃些溫熱的食物,如韭菜、大棗、羊肉、豬肝、雞肉等,而忌食生冷食物,以防寒冷天氣寒性偏重的食物刺激腸胃,導致胃腸異常收縮,出現痙攣,輕則引起食欲不振,重則導致嘔吐、腹瀉等情況發生。方盛泉也提醒市民,在註重溫補的同時,要註意「食宜雜」,即食物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還要適當多吃苦味食物以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

冬季時節,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腎防寒」。中醫講「冬不藏精,春必病瘟」,也就是說如果冬天沒有養好腎精,使得陽氣開泄於外,那麽春天就容易生病。方盛泉建議市民小寒時節要適當早睡晚起,並在冬夜睡前用熱水或者中藥泡腳,可以適當加一些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藥材放於熱水中使用,並在泡腳之後揉搓足心湧泉穴,幫助腎中陽氣升發,起到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此外,方盛泉也建議市民在平日可以多做叩齒的動作用於補腎強骨。

民諺講:「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因此,善於養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達到補腎養肝、舒筋活絡、暢通血脈、增強自身抵抗力的功效。方盛泉提到,太極拳、瑜伽、散步、慢跑、跳繩、打球等運動都是適合鍛煉的專案。但鍛煉時要註意以下幾點:一是不宜過早。最好在太陽出來、氣溫有所升高後再進行身體鍛煉;二是在出現大風、霧霾、寒冷空氣的時候,最好不要在室外進行鍛煉,可以在室內做一些簡單的身體活動;三是盡量減少夜間活動的次數,以免傷及陽氣;四是在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運動時不要大汗淋漓,防止陽氣外泄。

此外,在小寒時節,應註重調養心腎,以養精安神。由於小寒時節寒風凜冽,陰雪紛紛,易擾亂人體陽氣,使人萎靡不振,同時日照減少,天氣陰冷,使人情緒低落,郁郁寡歡,易引發抑郁癥。因此為避免情緒失調引發疾病,市民可以在陽光較好的時候,到外面多曬曬太陽,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動可健身,靜可養神,動靜結合,增強免疫。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