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驚!21歲女大學生腹痛6年,竟是「先天性巨結腸」惹的禍!

2024-08-19健康
近日,21歲女大學生小戴因「反復上中腹疼痛6年,加重5天」來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老年外科就診,檢查發現竟是先天性巨結腸「惹的禍」。
老年外科主任彭健教授團隊為小戴進行了微創手術,切除了其病變的巨腸,最粗處直徑達10cm。目前患者已康復出院。
小戴從小就經常有腹痛、大便不暢等癥狀,3年前考慮為腸子有病變,醫生建議手術,但小戴當時正準備考大學,未進行手術,只是給予消炎。
讀大學期間,小戴經常反復腹痛,5天前腹痛難忍,消炎未見好轉,於是慕名找到湘雅醫院老年外科主任彭健教授。彭健教授經過仔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及CT腸鏡等檢查,診斷患者為先天性巨結腸。
彭健教授、楊浩主治醫師等醫生在充分評估患者病情後,決定給小戴采用類NOSES(腹部良性疾病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微微創手術,行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
術中見小戴橫結腸左半部份、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上部腸管顯著擴張,最寬處直徑達10cm。手術全程在腹腔鏡下完成,切除了擴張的腸管,術中快速病檢確保留下來的腸管均可見神經節細胞。
手術很順利,患者腹部僅在肚臍腹腔鏡trocar(手術器械出入腹腔的通道)處稍延長3cm左右,將切除的手術標本取出。術後患者疼痛感較輕,術後1天便下床活動,2天通氣進食流質,1周恢復良好順利出院。
據彭健教授介紹,先天性巨結腸又稱希爾施普龍病。由於結腸缺乏神經節細胞導致腸管持續痙攣,糞便淤滯於近端結腸,近端結腸肥厚、擴張。該病多發於兒童,成人少見。
本次手術是使用腹腔鏡器械完成腹腔內手術操作,包括巨結腸腸管的切除、系膜的裁剪及裸化、消化道重建等一系列操作,然後經腹壁肚臍Trocar隱蔽處的小切口取出標本,免除了腹壁額外的大切口,達到類似NOSES的微創美容效果,同時促進了患者快速康復,因而又稱為類NOSES手術。
與常規腹腔鏡微創手術相比,創傷更小、痛苦更輕、恢復更快、療效更好、並行癥更低、住院費用更少、腹壁功能維持和美容效果更好。
該術式還可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動和進食流質飲食,從而減少了腸粘連腸梗阻、下肢深靜脈血栓及肺栓塞、墜積性肺炎肺不張肺部感染、切口不愈合切口疝等一系列並行癥和後遺癥,充分體現了微創外科和美容外科的理念,加速了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康復。
據悉,湘雅醫院老年外科主任彭健教授牽頭制定了腹部良性疾病經自然腔道取標本手術(NOSES)專家共識,說明NOSES手術除了套用於腹盆腔腫瘤,在腹部良性外科疾病方面也有較大的套用前景,為先天性巨結腸、潰瘍性腸炎、胃腸道較大息肉、脂肪瘤、纖維瘤及肝脾胰腺良性腫瘤等腹部良性疾病患者帶來了新福音。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武海亮 楊浩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