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腸道裏長了息肉,上廁所時會有3個提示,別等到中晚期了才發現

2024-03-17健康

腸息肉,聽起來可能有點讓人不舒服,但這事兒可不是鬧著玩的。尤其是對於35歲以上的朋友們,更得重視。你可能不知道,你每天上廁所的時候,其實身體已經在給你暗示了。

你是不是感覺自己最近上廁所的次數多了或者少了?或者是今天便秘,明天又拉肚子?別以為這是吃壞了肚子,這可能是你體內的腸息肉在搞鬼。

有研究表明,腸道功能的改變往往與腸道病變有關。一項發表在【消化疾病科學】(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雜誌上的研究指出,腸道蠕動的異常,比如排便習慣的改變,可能是腸息肉存在的早期跡象。

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存在,就得趕緊去醫院查查,別等到腸道像交通堵塞一樣,到時候可就麻煩大了。

如果你上廁所時感覺就像是有個什麽東西堵那兒,讓你覺得排便不暢快,這也可能是因為腸道裏長了息肉。息肉雖小,但它占的位子可不小,它會影響腸道的正常工作,讓你的大便變得不那麽順暢。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話題有點尷尬,但這事關重大,咱們不能不提。你有沒有註意過自己的大便形狀?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對勁,比如說突然變扁了,或者變成了細條狀?

這可能是因為腸道裏的息肉像是一個小障礙物,擠壓了經過的大便。有的時候,這還可能是因為息肉長到了一定的大小,占據了腸道的空間,導致大便只能「變形」才能透過。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鉛筆便」,是腸道狹窄的一個訊號。

不僅如此,大便的顏色也是健康的晴雨表。正常情況下,人的大便顏色應該是淡黃色或者是棕色。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大便顏色變深了,甚至是發黑,那可得註意了。

這可能是因為腸道出血,血液在腸道裏停留時間過長,與消化物混合後變黑,醫學上稱之為「黑便」,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個警示。

健康的大便不僅要有規律,形狀也要正常。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大便形狀或顏色有異常的變化,那可不是小事,要及時去醫院做個腸鏡檢查。

別等到腸道裏的問題大到影響了你的日常生活,那時候可就後悔莫及了。

當腸道裏長了息肉,有時候咱們的大便會變成告密者,透過顏色和血跡暴露問題。便血,這個現象聽起來就讓人心驚膽戰,確實也是腸道異常的一個直觀訊號。

便血可能表現為鮮紅色血液,這通常意味著出血點位於腸道的下段,如直腸或肛管。如果血液顏色較深,說明出血點可能在更上面一些的位置。

這種情況下,血液與大便混合,顏色變深,甚至呈黑色,這是內科醫生經常提醒我們註意的癥狀。

一篇發表在【胃腸病學與肝病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便血是腸息肉癥狀中最常見的一個,而且大約有10%的便血病例與腸息肉相關。

這個數據足以說明,便血並非小事,而是一個需要我們高度警覺的健康訊號。

除了便血,大便顏色的變化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告。腸道內息肉出血可能導致糞便顏色變化,如前所述,變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標誌,而紅色或暗紅色則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跡象。

值得註意的是,即使是微量出血,也可能在糞便潛血試驗中被檢測出來,這是一種簡單的篩查工具,可以幫助醫生發現早期的消化道疾病。

腸息肉並不總是無害的,有些類別的息肉會逐漸發展成為結腸癌。因此,了解哪些因素可能增加息肉癌變的風險至關重要。

息肉的大小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研究顯示,直徑大於1厘米的息肉癌變的機率明顯增加。這是因為,息肉越大,其表面積就越廣,細胞異常增生的機會也就越多。

遺傳因素也不容忽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腺瘤性結直腸癌(HNPCC)是兩種已知與息肉相關的遺傳病。

這些病癥中,息肉的數量通常較多,且癌變的概率也相應增高。對於這部份人群,定期的篩查尤為重要。

此外,腸鏡檢查的重要性不容小覷。作為一項可以直接觀察腸道內部情況的檢查,腸鏡不僅能發現息肉,還能即刻取樣或切除。

【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強調,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可以顯著降低因腸息肉引發的結腸癌風險。

這也是為什麽醫生會推薦35歲以上的成年人,特別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息肉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但生活方式的調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它們形成的風險。飲食習慣就是一個重要的調整點。

豐富的膳食纖維攝入,比如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有助於腸道健康,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有害物質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

另一方面,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攝入也是預防腸道息肉的建議之一。一項研究顯示,高纖維飲食與較低的息肉發生率相關聯,而紅肉和加工肉制品的高攝入量則與息肉的發生有正相關。

體重管理也是預防息肉的關鍵。過重或肥胖會增加患多種疾病的風險,包括腸息肉。保持健康的體重,透過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不僅可以降低腸息肉的風險,還能帶來諸多其他健康益處。

戒煙和限酒也不可忽視。煙草和酒精的攝入已經被證實與多種癌癥的風險增加有關,其中就包括結腸癌。因此,減少這些有害物質的攝入,對於預防腸息肉的形成至關重要。

除了生活方式的調整,定期的醫學檢查也是預防腸道息肉發展的重要環節。

腸鏡檢查是目前最有效的篩查方法,它不僅可以發現息肉,還可以在檢查過程中將其移除,從而直接阻斷了息肉可能惡變的途徑。

醫學專家建議,從50歲開始,即使沒有癥狀,也應每10年進行至少一次腸鏡檢查。當然,如果有家族結腸癌史或其他風險因素,可能需要更早或更頻繁地進行檢查。

腸道息肉的發現並不意味著終點,而是一個關於健康的新開始。透過關註排便習慣的變化、大便形狀和顏色的異常,以及便血等訊號,我們可以及早察覺腸道的異常。

結合生活方式的調整和定期檢查,我們可以有效地降低腸道息肉的風險,保持腸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