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肺癌靶向治療不斷精進,靶向基因檢測應該怎麽做?

2024-06-08健康

肺癌是常見的癌癥死因之一,在世界範圍內,肺癌的發病率依然很高,特別是女性肺癌患者的發病率呈逐步上升趨向。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傳統治療模式為化療和放療,但化療和放療引起的副作用明顯,療效有限。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靶向治療逐漸成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規範治療的手段之一。

臨床上,靶向治療的用藥選擇取決於肺癌驅動基因的敏感突變,只有檢測出肺癌相關的驅動基因突變,才能選擇適合的靶向治療。因此,驅動基因檢測的準確性對肺癌靶向治療的確定至關重要。

非小細胞肺癌常見的組織學分型有四類:腺癌,約占35%~40%;鱗狀細胞癌,即鱗癌,占30%~35%;大細胞癌,占10%~15%;腺鱗癌,即具有腺癌和鱗癌兩種成分。 在中國人群中,EGFR突變、ALK融合、ROS1重排在晚期肺腺癌中的發生率分別為 48. 4% 、6. 4% 、3. 14%。

肺癌患者推薦做哪些靶點檢測?

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2023版推薦, 所有晚期肺腺癌均需行肺癌驅動基因檢測 ,檢測基因包括EGFR突變、ALK融合、KRAS、ROS1重排、BRAF、NTRK1/2/3、MET、RET、ERBB2及HER–2,對 不吸煙的晚期肺鱗癌也應行驅動基因的檢測 ,包含的基因檢測內容與肺腺癌一致,而小細胞肺癌通常不進行驅動基因的檢測。

中華醫學會肺癌診療指南2023版也推薦 所有含腺癌成分的非小細胞肺癌都應進行驅動基因檢測 ,其中NSCLC驅動基因檢測靶點必須包括EGFR、ALK、ROS1、RET、BRAFV600、MET14外顯子跳躍突變、KRAS、NTRK。此外,若患者經濟條件允許、組織標本量足夠等條件下可延伸行MET擴增或過表達、HER-2等基因的檢測。

臨床實踐中,因為取材較小、腫瘤異質性等緣故,有時難以明確肺癌的病理組織學類別,此時對於無法排除合並腺癌成分的肺癌也可以行EGFR、ALK基因檢測,以進一步明確能否使用靶向治療。

EGFR靶向治療(EGFR-TKI)一般10~12個月左右後會出現耐藥現象。對靶向治療後出現病竈增大的患者,應再次行基因檢測以確定是否出現耐藥突變,此時,檢測的基因應包括T790M突變、MET基因擴增、HER-2基因擴增、PIK3CA突變、BRAF基因V600E突變、ERK擴增等。

靶點檢測標本如何選擇?

手術、肺穿刺活檢、支氣管鏡及胸腔鏡等取得的組織,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驅動基因檢測的首選送檢標本。 在無法獲取組織時,外周血等液體活檢可作為相關補充。

大部份肺癌確診時已是晚期,失去了手術取得活檢組織的時機,因此,小活檢標本對肺癌的驅動基因檢測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現,超聲內鏡引導下的經支氣管針吸活檢(EBUS - TBNA) 所獲取的標本用來進行驅動基因檢測的充足率能夠達到 90%,可以有效獲取足夠的分子檢測標本來進行肺癌驅動基因檢測。

靶點檢測方法有哪些?

EGFR突變主要包含四種類別:外顯子19缺失突變(約占45%)、21外顯子L858R突變(約占40%)、外顯子18點突變和外顯子20插入突變。 EGFR突變的檢測方法包括:ARMS法、Super ARMS法、微滴式數碼PCR、NGS法等。但無論是哪種檢測方法,均應包含以上4個常見突變位點的檢測。

ALK主要包括基因重排或融合,以及獲得性耐藥突變(以點突變為主)。 中國腺癌ALK 融合陽性率為5.1%,而中國EGFR和KRAS均為野生型的腺癌患者中ALK融合基因陽性率高達30%~42%。ALK融合基因檢測的方法包括:FISH法、RT-PCR法、IHC法和NGS法。

ROS1融合是指ROS1基因重排 ,是NCSLS一種特定的分子亞型,檢測方法包括FISH法、RT-PCR法、IHC法和NGS法,其中FISH 是檢測ROS1重排的「金標準」。

RET重排是NCSLS新興的靶點,目前國內已獲批RET抑制劑普拉替尼和賽普替尼用於臨床治療,檢測方法包括FISH法、RT-PCR法、IHC法和NGS法。

而對於 MET14 外顯子跳躍可以用 PCR 或 NGS 進行檢測。

在非小細胞肺癌的診療中,驅動基因的檢測已越來越廣泛,未來還需進一步完善肺癌驅動基因檢測相關指南,為精準醫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