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肩關節成痛風「新災區」?痛風治療5大誤區:別再這樣做了!

2024-08-15健康

陳先生今年62歲,患糖尿病已有5年,平時血糖控制情況一般。一個月前,他在做家務時突然感到右肩關節疼痛,起初以為是肩關節炎復發,以為稍作休息便能緩解,因此並未給予足夠重視。然而,一周後,肩痛再次發作,且癥狀加劇,他嘗試了幾天的理療,但關節疼痛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愈發嚴重,連擡手都變得困難。這時,陳先生意識到情況可能遠比想象中復雜,擔心是糖尿病引發的關節病變,於是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血液檢查結果顯示,陳先生的血尿酸水平高達509umol/L,遠超正常範圍。同時,X光平片顯示肩關節處存在一個高密度影。陳先生服用常規止痛藥後,肩關節的疼痛感並未得到明顯緩解。基於多年治療痛風的臨床經驗,主管醫生高度懷疑這可能是痛風性關節炎,並安排了針對該疾病具有高度特異性的檢查——雙能CT。

檢查結果很快便揭示了真相,從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右肩關節多處被綠色標記的物質,這些正是隱藏在關節深處的尿酸結晶。隨後,醫生對陳先生的抗痛風藥物方案進行了調整,不久後,陳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肩關節雙能CT

痛風儼然成為現代病,任何關節都可能受害

在現代社會,由於飲食結構的多樣化以及運動量的普遍不足,許多人在體檢時發現自己的血尿酸水平有所上升。最新研究數據顯示,中國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已高達13.3%,其中約三分之一的高尿酸人群會經歷痛風發作。傳統觀念中,痛風性關節炎常累及大拇趾、足背、足踝及膝關節等部位,但實際上,如圖所示,痛風可能侵襲的任何關節。

痛風發作初期,疼痛可能尚能忍受,但隨著時間推移,尿酸結晶在關節內逐漸累積,導致關節畸形加劇,疼痛也隨之變得愈發劇烈。盡管有觀點認為肩、髖、脊柱等關節因血運豐富、關節液酸堿度較高而不易沈積尿酸結晶,但實際情況是,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病部位正趨於多樣化。尿酸結晶在肩關節的沈積可能引發繼發性韌帶損傷或鈣化,進而增加治療難度,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早期的辨識與及時有效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痛風治療的五大誤區

誤區一:痛風沒什麽大不了的,吃點止痛藥就好了。

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常常合並有其他代謝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中危害較嚴重的是一種叫做尿酸性腎病的疾病,一旦合並有腎病,反復吃止痛藥很容易引起腎功能惡化,腎功能變差進一步會加劇痛風的發作,造成惡性迴圈。

誤區二:降尿酸藥物會傷肝傷腎,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

長期的高尿酸血癥、痛風石會引起腎臟損傷,而降尿酸藥物固然有引起肝功能異常的風險,但概率很低,在嚴密的監測下,這些不良反應一旦發生,透過積極的處理,是可以及時止損的,不必過多擔憂。

誤區三:只要不吃海鮮,痛風性關節炎就不會發作。

高尿酸血癥的主要病因在於肝臟代謝尿酸酶活性不足或腎臟排泄尿酸能力減弱,飲食因素僅占約20%。因此,單純控制飲食難以顯著降低高尿酸水平。

誤區四:非布司他是治療痛風的神藥,一定能管住痛風發作。

盡管非布司他在治療痛風中效果顯著,但並非所有患者都能透過它有效控制尿酸水平。部份患者可能因腎臟尿酸轉運蛋白基因突變,導致腎小管重吸收尿酸過多,從而引發高尿酸血癥。若服用非布司他效果不佳,建議進行痛風/高尿酸血癥風險相關基因檢測,以實作精準治療。

誤區五:痛風不需要長期吃藥,尿酸降下來就可以。

痛風需要長期規範治療,擅自停藥易導致關節炎反復發作,甚至腎臟受損,得不償失。

痛風患者日常註意這五點

1 遠離「痛風套餐」 :盡量避免或少吃海鮮、啤酒、燒烤等易誘發痛風的食物。

2 紅肉內臟適量為宜 :動物嘌呤較植物嘌呤更易引起尿酸升高,建議每周攝入紅肉、內臟及相關加工產品的頻率不超過兩次。同時,可正常食用蘑菇、花菜、菠菜等低嘌呤食物。

3 堅持鍛煉,控制體重 :規律的有氧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減少痛風發作風險。

4 遠離含糖飲料及酒精 :減少含果糖飲料、啤酒及老火湯的攝入,以防尿酸升高。

5 適量飲用牛奶及咖啡 :每日攝入250ml牛奶可降低男性患痛風的風險約50%。同時,低脂牛奶、酸奶及咖啡對降低尿酸也有一定幫助。

(指導專家: 內分泌科主治醫師 陳廣樹 通訊員:胡穎儀)

(圖片:由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