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愛滋病,快走開!這些方法,提高免疫力

2024-04-03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正確的愛滋病預防意識,有效地預防愛滋病的傳播。上一篇文章,我們對愛滋病的基本資訊進行了科普介紹(關於愛滋病,這些知識點,一定要知道!),本文介紹一些預防愛滋病的要點和建議,快收藏!

如何有效預防愛滋病

根據愛滋病的傳播途徑,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有效的預防措施:

1.預防性傳播

• 保持潔身自愛,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侶。

• 每次發生性行為時都要正確使用質素合格的安全套。

• 避免與未知HIV感染狀況的人發生性行為。

• 如果有性傳播感染(STI)的癥狀或風險暴露史,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和治療。

2.預防血液傳播

•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遠離毒品。

• 不輕易接受輸血和血制品(如必須使用,要求醫院提供經愛滋病病毒檢測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 不與他人共用針頭、針管、紗布、藥棉等用具。

• 患者需要接受打針(註射)和治療時,一定要使用合格的一次性無菌註射器和經過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絕對不能共用註射器。

• 不去消毒不嚴格的醫療機構或其他場所打針、拔牙、穿耳眼、紋眉、針灸或手術。

• 避免用手直接接觸他人血液和傷口。在清理他人血液或為他人處理傷口時,應該戴乳膠手套或用遮蓋物品(如幹凈的手絹、一厚疊紙巾)來保護自己的皮膚,以避免愛滋病病毒的入侵。

• 不與他人共用牙刷、牙簽、剃須刀等有可能刺破皮膚或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

• 不要玩廢舊的針頭、輸液器等醫用垃圾,這些都是疾病傳播的隱患。

3.預防母嬰傳播

青年男女最好在婚前進行HIV抗體檢測;育齡婦女應進行孕前檢測。

如果母親感染了HIV,在醫生的指導下,在孕期和產時服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ART),住院分娩減少損傷性危險操作;產後避免母乳餵養。

4.主動篩查與治療

定期進行HIV檢測,及時發現感染,以便進行合理治療和管理。如果檢測結果呈陽性,不要恐慌和絕望,要及時到指定的愛滋病診療機構進行確診和治療,同時要註意保護自己和他人,避免再次感染或傳播HIV。

中醫藥輔助提高免疫力

維持良好的免疫功能可以幫助人體更好地應對HIV感染,並降低感染愛滋病的風險。因此,我們可以透過中醫藥 扶正祛邪,調節氣血陰陽,增強免疫力,防止邪毒入侵或擴散。

▶穴位按摩

可以按摩一些具有調理氣血陰陽、增強免疫力、抗病毒等作用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 足三裏、三陰交、合谷穴、太溪、腎俞、氣海、關元、中脘、神門、太陽等。每天按摩每個穴位5分鐘左右,每周至少3次。

▶中藥茶飲方

透過飲用一些具有清熱解毒、補益氣血、調和陰陽等作用的茶飲方,有助於調節機體平衡、提高免疫力、抑制病毒復制。例如:

1.金銀花茶: 金銀花15克、冰糖適量,開水沖泡。金銀花有清熱解毒、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2.玉竹枸杞茶: 玉竹15克、枸杞10克、冰糖適量,開水沖泡。玉竹有滋陰潤肺、益氣生津的作用;枸杞有補肝腎、明目益精的作用。

3.黃芪紅棗茶: 黃芪15克、紅棗10枚、冰糖適量,開水沖泡。黃芪有補氣固表、升陽抗毒的作用;紅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

4.銀耳百合茶: 銀耳10克、百合10克、冰糖適量,開水沖泡。銀耳有潤肺止咳、養陰生津的作用;百合有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的作用。

需要明確的是,盡管提高免疫力可以增強身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但並不能完全阻止、預防愛滋病的感染 ,仍需透過避免高危行為等有效措施來預防愛滋病的感染。

日常調理強健身心

▶合理飲食

要調整飲食結構,均衡營養。

要調理脾胃 ,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增強營養攝入和吸收,從而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註意飲食的清淡、適量、均衡、衛生,避免過食生冷、辛辣、油膩、腐敗等不利於脾胃消化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影響氣血生成和運化。

同時, 要適當增加攝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素的食物 ,如牛奶、雞蛋、豆制品、新鮮水果蔬菜等,以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規律作息

中醫講究「陽順則養生」, 良好的作息習慣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強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長時間過度勞累。

▶心理調適

情緒穩定對於身體健康非常重要。 壓力、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會削弱人體的抵抗力 ,此時身體就容易受到病毒侵襲。可以透過中醫藥調節氣血、調理心脾,改善情緒狀態。

▶藥物預防

根據個人體質和季節變化,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健脾益氣、清熱解毒、補肝腎等功效的中藥進行調理。也可以根據中醫診斷方案,服用一些經過臨床驗證的中成藥制劑,但要註意,在服用中藥時要遵循醫囑,不要隨意亂服或過量服用。

特約審稿:王莉

國醫大師張震研究員學術經驗繼承人,雲南省國醫名師張良英教授徒弟,碩士研究生,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醫臨床28年。

擅長: 中西醫結合治療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慢阻肺、高血壓、冠心病、失眠、心悸、婦女月經不調、不孕癥、更年期症候群、產後調理、黃褐斑,小兒咳嗽、扁桃體炎、厭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