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患者心臟起搏器外露,醫生自制工具拔除用了23年的起搏器電極

2024-07-15健康

23年前,馮老伯因「竇性停搏」(註:竇性停搏指竇房結在一個或多個心動周期中不產生沖動,以致不能激動心房或整個心臟)安裝了心臟起搏器。此後,因心臟起搏器電能耗竭,他先後更換了2次起搏器,一直感覺很好。

然而,近期,馮老伯卻因為心臟起搏器而膽戰心驚,因為心臟起搏器囊袋感染,出現了皮膚破潰,起搏器也暴露出來。為解除隱患,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醫生團隊自制下腔靜脈途徑拔除工具,幫助馮老伯最終拔除了在體內長達23年的心臟起搏器電極。

馮老伯皮膚破潰,起搏器暴露。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供圖

7月1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述醫院獲悉,心臟起搏器囊袋感染是少見而最難處理的起搏器術後並行癥之一。一旦發生囊袋感染,如不及時處理,有引發敗血癥風險,甚至會危及生命,去除起搏器並拔除電極是處理囊袋感染最為有效的方法。然而,拔電極的難度和風險遠遠高於安裝心臟起搏器手術。起搏器電極拔除是手術難度最高、風險性最大的心臟介入手術之一,是很多心臟介入專家不敢觸碰的「雷區」。

更難的是,電極植入時間越長越難拔除。植入年份越久,電極與血管壁和心肌的粘連越嚴重,拔除電極的過程中出現血管撕裂、三尖瓣撕裂、電極斷裂、心臟穿孔、心包填塞、大出血等嚴重並行癥的風險越大,甚至常需要外科醫生開胸拔除電極。

面對馮老伯的情況,經過術前討論及充分的術前準備,在仁濟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毛家亮的帶領下,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幺天保、主治醫師聶鵬協作,采用局麻和微創方法為馮老伯進行起搏電極拔除。

毛家亮透露,在手術中,由於電極與增生組織粘連嚴重,醫生團隊從上腔靜脈途徑無法拔除電極,根據此前制定的預案,專家團隊運用心導管室現有的常規器械,自制下腔靜脈途徑拔除工具,最終成功拔除了心房電極。

隨後,專家團隊再從上腔靜脈途徑成功拔除兩根心室電極。手術非常成功,馮老伯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一周後,馮老伯安置了新的心臟起搏器,並康復出院。

拔除的起搏電極。

統計顯示,仁濟醫院心內科至今已安置各類心臟起搏器八千余台。近年來,年植入量近600台。

仁濟醫院心內科執行主任姜萌介紹,該院起搏器團隊已建立一套完整的處理起搏器囊袋感染及電極拔除方案,近年來為數十例外院轉診來的囊袋感染患者成功拔除起搏電極,解除了患者病痛。除了套用常規器械,該院心內科起搏器團隊目前還運用簡易工具自制了安全有效、經濟實用的拔電極器械,並取得了國家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