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陰虛是糖尿病的「導火索」!一張滋陰方,空腹降到5.5

2024-07-01健康

陰虛其實就是糖尿病的導火索!

在中醫學中,糖尿病被稱為「消渴病」,其典型癥狀包括口幹口渴、手腳心發熱、身體消瘦、多飲多食、尿量增多、夜間冒虛汗以及舌質紅等表現。中醫認為,這些癥狀的病機主要是陰虛火旺。

因此,傳統中醫治療消渴病(即糖尿病)的核心策略是透過益氣養陰、清熱降火來調節身體的陰陽平衡。下面分享一個相關的患者案例:

這位患者是一名患有2型糖尿病已有兩年歷史的患者。起初,她依賴二甲雙胍來控制血糖,但近兩個月來 出現了嚴重的口幹口渴、多尿、偶發頭疼頭暈 的癥狀。她的舌質為淡紅色,舌苔薄白,脈象沈細滑。空腹血糖檢測結果為12.7mmol/L。

這些癥狀表明, 患者體內出現了陰虛內熱的病理過程,耗傷了津液。 盡管二甲雙胍可以暫時控制血糖,但長期來看,仍未能根治根本問題。長期的內熱狀態可能導致血液迴圈不暢,血液淤滯,進而出現嚴重的消渴癥狀。

因此,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 治療方案應著重於益氣養陰,並兼顧活血化瘀的作用。

建議的中藥組合包括 太子參、生地、丹參、黃芪、赤芍、丹皮、紅花、澤蘭、牛膝、天花粉、葛根和生山楂。

患者在經過兩個療程的治療後,口幹口渴、多尿等癥狀顯著改善,空腹血糖水平從最初的12.7mmol/L下降到了8.06mmol/L。調整治療方案後繼續治療一個月,患者的癥狀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至了正常水平,約為5.46mmol/L。這些治療效果表明,中醫方案在調理患者陰虛內熱癥狀和改善血糖控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需要強調的是,中醫治療依據個體的辨證施治原則,藥物的劑量和比例非常重要,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都應該量身客製治療方案。本文提供的案例僅供健康科普和知識分享之用,並非醫療建議或藥物推薦。如果您或您身邊的人有類似癥狀,建議尋求專業醫生的指導和診治,避免自行用藥引發不適或其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