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二十四節氣】輕松一「夏」 健康如「至」

2024-06-21健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0個節氣。鬥指午;太陽黃經90°;於公歷6月20—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6月21日為夏至日,夏至日是中國最早的節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與親人團聚暢飲。中醫認為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此外,夏至後,人們普遍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

起居方面調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安排室外工作和體育鍛煉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加強防護。合理安排午休時間,一為避免炎熱之勢,二可恢復疲勞之感。另外,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扇類送風,有空調的房間,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季要神清氣和,快樂歡暢,心胸寬闊,精神飽滿,如萬物生長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的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適當戶外活動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遊泳、瑜伽等活動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

中醫認為,人體的五臟功能和自然界的五行和四季消長的變化相對應,其中夏季屬五行中的「火」,對應五臟中的「心」,所以夏天人們心火旺,容易感到心煩氣躁、失眠。再加上天氣炎熱出汗多,「汗為心之液」,經常大汗淋漓容易傷及心陽、心陰,使人精神煩躁,註意力不集中。此外,人體代謝在夏季處於一年中最旺盛。

【禮記】中也記載了自然界有關夏至節氣的明顯現象:「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註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夏至之前叫溫病,夏至之後叫暑病,那麽暑必挾濕,所以在這個時候祛濕是一個重點,在空調房間裏面不要待的時間過久。但由於高溫的影響,而且長夏有濕的特點,濕困脾胃,人們的消化能力普遍下降,出現食欲不振、口幹汗多、神疲乏力、入夜難眠、頭昏腦漲、胸悶氣悸等一系列的不適。

同時夏至時節,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裏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黴,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註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夏季陽盛於外,對一些體質虛弱、慢性病、亞健康人群和冬天容易反復發作或加重的疾病,可以透過中醫內服外治方法,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不發作,從而達到陽氣生發「未病先防」的目的。

作者:張思思

來源:遼寧省健康產業集團沈煤總醫院

編輯:何妮妮

校對:陳澤明

初審:陳妍

稽核: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