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中暑」中醫治療點穴手法方法

2024-03-16健康

中暑是夏季最常見的疾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我們常聽到中暑這個病名,具體什麽是」中暑「?中醫點穴療法能否套用在中暑急性癥狀中,我們來詳細的談一談。那麽啥是「中暑」呢?中暑是由高溫環境或機體散熱不良所致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與中醫的"傷暑"、"中暑"相類似,可歸屬於"中熱"、「冒暑」等範疇。中暑的主要原因是對高溫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足。具體包括:當外界環境溫度過高時候,人們在炎熱的環境中從事腦力或者體力工作時候因人體散熱障礙,從而導致中暑,影響人體散熱散熱的因素包括:空氣濕氣過大、過度肥胖、穿透氣不良的衣服等,或者可見於人體汗腺功能障礙,比如可見於硬皮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癥、廣泛皮膚燒傷後瘢痕形成等,當人體體溫過高(>42℃)時,中暑嚴重患者可引起中樞神經神經系統、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血液、肌肉等廣泛性器官功能障礙。病理可見小腦和大腦皮質神經細胞壞死。心臟有局竈性心肌細胞溶解、出血、壞死;心外膜、心內膜和瓣膜組織出血。常有不同程度的肝細胞壞死和膽汁淤積。腎上腺皮質可見出血。劇烈運動引起中暑者常見肌肉變性、壞死。中醫認為本病病機為盛夏酷暑之際,人體感受暑熱或暑濕穢濁之氣,邪熱內郁,蒙蔽清竅、致升降失司,氣化失常,陰陽氣血失衡,成為中暑,這是本病的外因。由於炎暑為盛熱之氣,其性同火,火性上炎,有急亢、傳變和蔓延之勢,故中暑之病發病急、傳變快,邪易內陷心包面出現暑厥(閉)證;熱盛津傷,引動肝風,而出現暑風(痙)證;熱邪耗氣傷津、使陽氣失於固攝,而出現暑脫證。正氣不足之人最易感受暑熱之邪,因"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是本病的內因。所以年老體衰,產後氣血不足,小兒形體未充及形體肥胖,多痰多濕者,最易中暑,此系正虛內濕,外感暑熱,內外合邪。或因饑餓疲倦,睡眠不足,正氣內虛也容易感受暑熱時邪,罹患中暑。中暑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神誌受擾的癥狀。因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暑為火邪,故中暑為病,最易犯心包,出現神明受擾癥狀,所以中暑的病位在心或心包。

中暑患者起病急驟,大多數患者有頭暈、眼花、頭痛、惡心、胸悶、煩躁等前驅癥狀。根據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不同,中暑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日射病)。一,熱痙攣患者多為健康青壯年,且已能適應高溫者,癥狀常出現於強體力勞動大量汗出之後,使水和鹽過多遺失,可引起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腸道平滑肌發生陣發性痙攣和疼痛。二,熱衰竭為中暑最常見的一種類別,其產生是由於人體對熱環境不適應引起周圍血管擴張、迴圈血量不足,故患者面色蒼白,皮膚冷汗,脈弱或緩,血壓偏低,可有暈厥,並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現周圍迴圈衰竭。三,熱射病是由於人體受外界環境中熱原的作用和體內熱量不能透過正常的生理性散熱達到熱平衡,致使體內熱蓄積,引起體溫升高。其典型癥狀是超高熱(體溫在41℃以上),無汗和意識障礙。體溫多數升高,呈高熱或過高熱,亦有低熱或體溫正常者。皮膚冷濕或大量汗出,或冷汗淋漓,但也可皮膚幹燥無汗。可表現為神誌清楚,或煩躁不安,或昏迷,或驚厥。神經系統可有手足搐搦,四肢痙攣,共濟失調,及顱內壓增高體征;中暑高熱者可見瞳孔縮小(晚期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本病的診斷依據闊以下幾個方面:暑季在高溫中發病;患者可出現高熱,皮膚灼熱,有汗或幹燥無汗;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及體征,如頭暈、頭痛、煩躁不安、嚴重者出現昏迷。

本病救治得及時、恰當與否與療效密切相關,故因地制宜,分秒必爭,盡快降低過高的體溫是治療的重要原則。西醫治療本病能較迅速恢復迴圈系統功能,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尤其是中暑重癥如伴有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肝腎功能衰竭、休克等並行癥的患者應以西醫治療為急。先兆中暑及輕癥患者可以中醫治療為主,中醫治療更長於對各型中暑緩解期的治療,以清熱除濕,益氣養陰等治法扶正祛邪,標本兼顧,以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接下來我們著重介紹一下先兆中暑和中暑輕癥的中醫點穴治療手法,希望對於中醫有誌之士有所幫助。如果患者出現中暑的癥狀,頭暈、眼花、頭痛、惡心、胸悶、煩躁等。我們需要做的步驟包括:一.將患者迅速轉移至通風良好而陰涼的地方,解開患者衣服,給予含鹽的清涼飲料口服,並用電風扇吹風,亦可用冰水敷患者的頭部(頂、枕、額)、頸項、腋下及腹股溝等部位,放置冰袋也可以,中醫針灸治療中暑陽癥多用瀉法,常用百會、大椎、曲池、內關、足三裏等穴位;中暑陰證多用灸法,常用關元、氣海、神闕、百會等穴,對於沒有針的現場,我們可以采用點穴應急手法,點穴套用穴道:督脈:水溝、囟會、百會。大腸經:合谷、曲池。心包經:大陵。膀胱經:委中、委陽。

手法

水溝﹣--5秒,手法:點壓。

囟會 --5秒,手法:點壓。

百會﹣-5秒,指法﹣﹣食指,手法﹣點壓。

頸後各大筋﹣-60次,指法﹣﹣食指及拇指,手法﹣-輕捏壓。

合谷﹣-5秒,手法﹣﹣按壓。曲池﹣-5秒,手法﹣﹣按壓。

大陵﹣-5秒,手法﹣﹣點壓。

委中﹣3次;手法﹣﹣扣彈大筋。

委陽﹣--3次,手法﹣﹣扣彈大筋。

另有刮痧療法:用瓷湯匙或硬幣,蘸菜油,用光滑的邊緣,在所選定的部位多次向一個方向刮動,直到皮膚潮紅或出現紫紅色,有的見條條痧痕,或見累累斑點。切勿刮破皮膚。刮痧部位:頭部眉心、兩太陽穴;頸部喉頭兩側、頸側面、頸後兩側;背部脊柱兩旁;四肢肘窩、腘窩等。選擇部位的多少,視病情而定。做好防暑降溫工作,註意個人防護及個人衛生。在高溫或烈日下工作時,一旦出現頭暈、惡心、乏力等中暑先兆癥狀,應即刻移到蔭涼處休息,並服用防暑藥品和清涼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