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特教就業選擇,一直是老師們關註的話題,最近跟一位從業 6年的特教老師 聊天,她剛好經歷過大機構、小機構、自由職業,每一段經歷都有不同的收獲,希望能給同樣在糾結選擇的老師帶來一點參考。
做特教也有6年時間了,最近兩年感覺到行業跟以前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許是過了行業飛速發展的階段,也可能是受大環境的影響,總之不論是我還是身邊的朋友,都有一種感覺就是: 以往的工作狀態讓人沒有安全感。 為了對抗內心的不安,也因為年齡的增長,希望在30歲的時候在事業方面有一定確定性,我從工作了四年多的單位辭職,踏上了一條尋找「特教歸宿的路」。
01 在大機構做螺絲釘的日子
大學畢業,我原本想考研,後面感覺機會不大,加上學姐在一家大型康復機構工作,給了我很多正面反饋,我也期待自己能夠獨立,就決定先工作。學姐的機構當時也在招人,於是我投了簡歷,很順利的入行。
初入行業,是在一家在業內頗具規模的自閉癥康復連鎖機構,有著完善的教學體系和豐富的資源,但工作的挑戰也不容小覷。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在引導一個孩子進行認知訓練時,他突然情緒失控,咬住了我的手。那一刻的疼痛讓我刻骨銘心,但我知道這是孩子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表現,我不能責怪他,只能更耐心地去引導他。
在這樣標準化營運的機構裏,我們需要按照嚴格的教學計劃和流程進行教學。 每個孩子都有個人化的康復方案,我們要密切關註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和變化。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得到了系統的培訓和鍛煉。我學會了如何運用各種專業方法和技巧去幫助孩子們提高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技能。同時,與團隊裏的其他老師交流合作,也讓我拓寬了視野,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然而,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因為機構大、標準化程度高,個人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當晉升的級別到了一定程度,再想上升、想要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就變的非常困難。後來,比我晚來2年的同事已經跟我的級別一樣了,但前面的位置就那麽多,我期待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開始尋找機會。
02 小機構的探索與掙紮
畢竟有了四年多的教學經驗,想要找到一份教學管理的工作不算太難,但同樣級別的大機構確實不好進,後來,我來到了一家小機構。
這裏雖然規模較小,但也有它的優勢,在教學上可以有更多的靈活性和創新空間。 教學內容自己把控即可,不用深度討論和層層稽核。
在小機構裏,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點,自由度和自主空間較大,我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開展教學,開始的半年感受非常好,但後面這種自由的弊端也暴露了出來。
沒有更高級別的教學督導,當孩子進步到一定的瓶頸期,單靠一個老師很難有突破性的進展。 加上管理的混亂,機構裏有兩個老師和幾個家長又重新分裂出去,讓營運舉步維艱,經過一個月的掙紮,我也結束了。
03 初來乍到,選擇為自己工作
在大機構工作時,我還嘗試做過影子老師,和入戶康復老師,這也為我自由職業打下基礎。
當我宣布開始獨立入戶接單時,很快就有以前的家長跟我聯系,教的還是以前教過的孩子,剛剛做了一個多月,還在逐步適應中。
入戶私教,最主要的還是要跟教學的家庭「合拍」,更加註重與家長的合作。 因為在機構裏,機構是老師的主場,但私教的主場在家庭,家長的話語權就更重,要面對不同的環境和情況。
我會教給家長一些簡單的訓練方法和技巧,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持續幫助孩子進行康復訓練。透過這種方式,孩子能夠在更自然的環境中得到鍛煉,康復效果也更加顯著。
在家庭環境中進行康復訓練,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比如不同家庭成員的態度和行為等,對入戶私教的溝通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輔導了2個孩子,收入成為新的難題,如果想達到之前的收入水平,需要輔導2.5個這樣的學員才可以,這也意味著新的難題:
1.學員如何招募?
2.時間支出更多,可能沒有規律性。
我需要配合孩子的時間,也許是周末也許是晚上。
但我也不後悔,成長就是在每一條選擇的路上按自己的方式前進,我相信,在探索過不同的道路後,我能更清楚自己適合哪條路,以及可以創新什麽。
回顧過往,感慨萬千。在這條道路上經歷了大機構的規範與挑戰、小機構的靈活與探索,也嘗試過自己創業,每一段經歷都充滿了故事,也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在專業上,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掌握了更多有效的康復方法和技巧。但更重要的是,用愛和耐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自閉癥孩子的世界是獨特的,尊重和理解之後才談教學。
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家長在孩子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性。與家長的密切合作和溝通是康復工作成功的關鍵之一。
400-606-2105
讓康復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