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這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因其高發病率和高致殘率,一直備受關註。而在中風的各種類別中,小中風因其短暫性和易忽視性,往往成為大中風的「前哨」。
什麽是小中風?
小中風,醫學上稱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由於局部腦組織短暫性血液供應不足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其癥狀通常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且不留影像學及體征異常。小中風雖癥狀短暫,但往往是大中風的預兆,因此提高警惕至關重要。
小中風的癥狀
小中風的癥狀多種多樣,取決於受累血管的分布。以下是常見的幾種癥狀:
1. 哈欠連天:頻繁打哈欠可能是小中風的前兆,因為腦組織缺氧時,會透過打哈欠來嘗試增加氧氣攝入。
2. 突然暈倒:由於腦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會突然暈倒,但通常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意識。
3. 短暫性黑蒙:眼前突然發黑,視力模糊,但通常能在幾分鐘內恢復。這是眼動脈缺血的表現,也是小中風最常見的癥狀之一。
4. 視線模糊: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可能是頸內動脈系統缺血所致。
5. 口吃流涎:口齒不清,說話困難,或流口水,可能是語言中樞受損的表現。
6. 肢體麻木:手、腳、臉等部位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單側身體發麻無力,也稱為一過性偏癱。
7. 運動障礙:四肢一側無力或活動不靈活,走路不穩,失去平衡。
8. 面部肌肉無力或麻木:一側面部表情肌肉無力或麻木,出現面部畸形。
9. 頭痛頭暈:突然出現劇烈的頭痛、頭暈,甚至惡心嘔吐,或頭痛頭暈的形式和感覺與往日不同。
10. 意識障礙: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覺或整日昏昏沈沈,性格一反常態。
小中風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1. 增加中風風險
主要危害:小中風是未來發生中風的重要預警訊號。研究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小中風患者在隨後的幾年內會發生真正的中風。中風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可能導致永久性的神經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機制:小中風的發生表明腦血管存在供血不足的問題,這通常是由於血管狹窄、血栓形成或心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如果不及時治療和管理,這些問題可能會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中風。
2. 神經功能障礙
主要危害:即使小中風的癥狀消失,患者仍可能出現短暫的神經功能障礙,如肢體無力、言語不清、視力模糊等。這些癥狀雖然不會持久,但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機制:小中風期間,大腦某些區域的血流暫時中斷,導致該區域的神經細胞暫時失去功能。雖然這些細胞在血流恢復後通常能恢復正常,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短暫的神經功能障礙。
3. 心理影響
主要危害:小中風的發作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患者可能會擔心再次發作,甚至對未來的生活質素產生懷疑。
機制:心理壓力和焦慮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還可能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如高血壓和高血糖,從而增加未來中風的風險。
4. 認知功能下降
主要危害:反復發生的小中風可能會逐漸損害大腦的認知功能,導致記憶力減退、註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機制:每次小中風都會對大腦造成一定的損傷,盡管這些損傷可能很小,但多次累積可能會導致認知功能的逐漸下降。長期的認知功能下降可能增加患癡呆癥的風險。
5. 生活質素下降
主要危害:小中風及其後續的健康問題可能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患者可能需要頻繁就醫、接受治療,甚至需要改變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
機制:小中風後的康復過程可能會比較漫長,患者需要時間和精力來調整生活方式,管理基礎疾病,這可能會對家庭和社會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6. 經濟負擔
主要危害:小中風及其後續的醫療費用可能會給患者和家庭帶來沈重的經濟負擔。長期的治療和康復過程需要大量的醫療資源和資金支持。
機制:醫療費用包括診斷檢查、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這些費用可能會逐漸累積,給患者和家庭帶來經濟壓力。
7. 社會功能受損
主要危害:小中風可能導致患者在社會和職業方面的功能受損。患者可能會因為身體不適或心理壓力而無法正常工作或參與社交活動。
機制:社會功能受損不僅會影響患者的職業發展,還可能影響其社會關系和家庭關系,進一步加劇心理壓力。
小中風雖然不會立即造成嚴重的永久性損傷,但它是一個重要的健康警示訊號,提示患者需要高度重視並采取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措施。透過早期診斷、合理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可以有效降低未來中風的風險,保護大腦健康,提高生活質素。因此,一旦出現疑似小中風的癥狀,應立即就醫,進行全面評估和治療。
小中風的原因
小中風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高血壓:高血壓是小中風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血管壁損傷,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引發小中風。
2. 高血脂:高血脂癥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病發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血脂會導致血管壁脂質沈積,形成斑塊,影響血液流動。
3. 糖尿病:糖尿病會導致血管病變,使血管壁變脆,易破裂,同時也會影響血液流動,增加小中風的風險。
4. 心臟病:心臟病可直接促使腦中風發生,增加腦梗塞的危險。有心臟病者患缺血性中風的風險要比一般人高5倍。
5. 頸椎病:頸椎病可造成椎間孔狹窄,推動脈受壓,影響椎基底動脈的血液供應,從而引發小中風。
6.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及其繼發的肺氣腫,可造成低血氧癥,使血液流變學性質改變,增加中風的風險。
7. 血液病:某些血液病,如紅細胞增多癥等,也會影響血液流動,增加小中風的風險。
小中風的預防
預防小中風,關鍵在於控制危險因素,改善生活習慣。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1. 控制危險因素:尤其是三高人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一定要註意監測血壓、血糖、血脂情況,按時、按量服藥。高血壓患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按時服用降壓藥,以更好地平穩降壓。
2. 註意膳食均衡:嚴格控制鹽、糖、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脂和血糖。
3. 堅持鍛煉:適量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改善血液迴圈,降低中風風險。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遊泳等。
4. 戒煙酒:吸煙和飲酒都會增加中風的風險。戒煙限酒,有助於降低中風的發生率。
5. 放松心情:盡量減少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保持心情愉悅,有助於降低血壓和心率,減少中風的風險。
6. 定期體檢: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健康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潛在風險並采取針對性幹預措施。
小中風的治療
小中風的治療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幹預、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等方面。
1. 生活方式幹預: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以及保持充足睡眠等,有助於控制血糖、血脂異常及血壓水平,進而預防腦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
2. 藥物治療:
降脂治療:采用藥物如他汀類、貝特類等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減少斑塊形成並延緩其進展。
抗血小板治療: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藥物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減少栓塞和破裂等事件的發生概率。
抗凝治療:使用華法林、達比加群酯等藥物阻止血凝塊形成,有助於恢復正常的血液迴圈狀態。
降壓治療:調整飲食習慣、增加體力活動及必要時服用降壓藥如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有效控制血壓。
3. 康復治療:對於出現運動障礙、語言障礙等後遺癥的患者,可進行康復治療,包括平衡訓練、物理療法、職業療法、語言療法和行為療法等綜合康復措施。康復治療有助於恢復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素。
小中風的康復護理
小中風後的康復護理同樣重要。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1. 調攝情誌: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戒煙酒,慎避外邪。
2. 註意安全:防嗆咳窒息、防跌倒墜床、防燙傷、防壓瘡、防走失等意外。
3. 飲食調理: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如風痰瘀阻證宜進食祛風化痰開竅之品,如山楂、荸薺、黃瓜;氣虛血瘀證宜進食益氣活血之品,如大棗滋補粥;肝腎虧虛證宜進食滋養肝腎之品,如芹菜黃瓜汁、清蒸魚等。
4. 遵醫囑按時服藥:患者需遵醫囑按時、按量規律服藥,不可隨意停藥或更改劑量。
5. 定期隨訪:定期進行復查和隨訪,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並采取相應措施。
小中風雖癥狀短暫,但往往是大中風的預兆。因此,提高警惕,做到早發現、早治療至關重要。透過控制危險因素、改善生活習慣、定期體檢以及積極治療和康復護理等措施,我們可以有效降低小中風的發生率並減少其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