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中醫雖然不科學無依據,但實用,記住這些穴位,急時可能會有幫助

2024-02-03健康

中醫,一種源遠流長的醫學體系,雖然經常被指責缺乏科學依據,但在實際套用中,它卻以獨特的療效和較低的副作用,贏得了廣大患者的認可。尤其是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一些小病小痛,如發熱、咽痛、咳嗽、心慌、焦慮、失眠、耳嗚、便秘等,中醫裏的特效穴位、方藥和治療方法,往往能在關鍵時刻起到緩解癥狀、治療疾病的作用。記住下面的常用穴位,當遇到健康問題時,透過按摩、針灸或艾灸,可能會給你帶來幫助。

曲池穴 ,位於肘窩處,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適用於緩解手臂疼痛、高血壓、皮膚病等。少商穴 ,位於手指,拇指末節橈側,指甲角旁0.1寸,適用於緩解感冒、咳嗽、喉嚨痛、高熱等。列缺穴 ,位於手腕內側,小指側腕橫紋上,適用於緩解心慌、焦慮、失眠等癥狀。巨閱穴 ,位於胸部,當第7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適用於緩解胸痛、岔氣等。

督俞穴 ,位於背部,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適用於緩解胸悶、咳嗽、氣喘等。人中穴 ,位於面部,人中溝的上1/3與下2/3交界處的凹陷中,適用於緩解暈厥、昏迷、牙關緊閉等。合谷穴 ,位於手背,第一和第二掌骨之間,近拇指側,適用於緩解頭痛、牙痛、感冒、疼痛等。中脘穴 ,位於腹部,肚臍上方4寸(約6厘米)的位置,適用於緩解胃痛、胃脹、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統問題。

大橫穴 ,位於腹部,肚臍旁開4寸,適用於緩解腹痛、腹瀉、便秘等消化系統問題。建裏穴 ,位於腹部,肚臍下方3寸(約4.5厘米)的位置,適用於緩解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耳穴膈區 ,位於耳朵舟狀窩的前下方,適用於緩解呃逆、嘔吐、胸悶等。支溝穴 ,位於前臂外側,腕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適用於緩解脅痛、便秘、耳鳴等。

三陰交穴 ,位於小腿內側,當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適用於緩解下肢水腫、月經不調、帶下等。太溪穴 ,位於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適用於緩解腎虛、腰痛、耳鳴、頭暈等。四神聰穴 ,位於頭頂,前發際線直上4寸,分成四點,分別位於頭部的四方,適用於緩解頭痛、頭暈、失眠等。

太陽穴 ,位於頭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適用於緩解偏頭痛、眼睛疲勞等。印堂穴 ,位於頭部,兩眉頭的中間,適用於緩解前額痛、頭痛、鼻塞等。風池穴 ,位於頸部肌肉隆起的凹陷處,耳垂後下方,靠近頸部發際線,適用於緩解頸部僵硬、頭痛、感冒風寒等。

迎香穴 ,位於鼻翼兩側,適用於緩解鼻塞、過敏性鼻炎等癥狀。腎俞穴 ,位於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適用於緩解腎絞痛、腰痛、遺尿等。陽陵泉穴 ,位於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適用於緩解肝膽疾病、筋骨疼痛、抽筋等。

手三裏穴 ,位於手臂外側,肘橫紋下2寸,當橈骨莖突與尺澤連線上,適用於緩解手臂麻木、疼痛等。攢竹穴 ,位於眉毛的內側端,鼻梁旁約0.5寸,適用於緩解眼肌痙攣、頭痛等。承泣穴, 位於眼球下緣,靠近鼻翼的外側,適用於緩解迎風流淚、眼疾等。委中穴 ,位於膝蓋後窩,腘窩橫紋中點,適用於緩解腿部疼痛、膝關節疼痛、腰痛等。承山穴 ,位於小腿後側,當腓腸肌兩肌腹與肌腱交角處,適用於緩解腿酸痛、抽筋、痔瘡等。

這些穴位的定位和功能是根據中醫理論描述的,並且在實際套用中可能會有所不同。在使用這些穴位進行治療之前,建議咨詢專業的中醫師或醫療人員,以確保正確和安全。

雖然中醫的理論體系與現代醫學有著顯著的不同,但它的實用性是不容忽視的。在許多情況下,中醫的治療方法能夠提供一種補充或替代傳統西醫治療的選擇。特別是在預防和治療一些非嚴重性疾病方面,中醫的穴位按摩、針灸、艾灸、草藥療法等方法往往能夠帶來明顯的療效。

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中醫並非萬能。它在某些領域的療效可能不如現代醫學那樣確鑿和迅速。因此,在面對嚴重的健康問題時,應當優先考慮現代醫學的診斷和治療。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中醫的知識,透過按摩穴位、調整飲食、進行適當的鍛煉等方式,來維護自身的健康。

總之,中醫雖然經常受到質疑,但在實際套用中,它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和方法來理解和治療疾病。記住這些穴位,當遇到健康問題時,它們可能會給你帶來幫助。然而,我們也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結合現代醫學的知識和方法,以獲得最佳的療效。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包括中醫和現代醫學,來提高我們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