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敦煌英雄!「衛青」式的大唐猛將,「歸義軍」鐵血孤忠「張議潮」

2023-12-18歷史

古今中外,還有比英雄男兒 保家衛國 收復破碎山河 更讓人熱血沸騰的事情嗎?

在沒有得到大唐一兵一卒支援的情況下,一己之力收獲失地4000裏,讓十一州回歸中土,堪稱大唐帝國最後一位猛人的 張議潮 ,戰績輝煌,立下曠世奇功,卻沒有像 衛青、霍去病、嶽飛等英雄一樣彪炳千古。

他的名字都鮮為人知,甚至歷史課本上一個字都沒有提。

英雄,不應該被我們忘記

公元755年,「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的大唐帝國,從輝煌的開元盛世,陷入一場悲慘的浩劫—— 安史之亂

趁大唐邊防虛弱之際, 吐蕃 兵接連攻占瓜州等隴右州郡, 廓州、涼州、蘭州、瓜州 等地相繼陷落。

沙洲 ,也就是今天的敦煌,逐漸淪為一座 孤城 ,雖經軍民頑強堅守,但11年後,也就是781年,還是失守淪陷了。

自此, 吐蕃 將河西和北庭納入版圖,而其統治手段極其殘暴,沙洲百姓變成了奴隸,生活從天堂墜入地獄。

【資治通鑒】記載:每得華人,其無所能者,使充所在役使,輒黔其面,粗有文藝者,則涅其右臂,以候贊普之命。丁壯者淪為奴婢,種田放牧,羸老者鹹殺之,或斷手鑿目,棄之而去。

令插肩骨,貫以皮索,以馬百蹄配之。

沃土變成了荒地,綠洲退化為沙漠。沙洲,這個曾被譽為「 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的 物華天寶 之地,哀鴻遍野,百業雕敝,民不聊生。

大唐和吐蕃 時而征戰、時而議和,但無論如何,一直沒有收回河西。

沙州百姓 心中卻始終懷有 民族大義 大漢後人、大唐之民 ,頭可斷、血可流,但絕不歸順吐蕃。

一年又一年,他們在希望和絕望之間徘徊,大唐的榮耀雖然只在記憶裏,成為傳說,但漢家兒女思念故國之情卻愈發強烈。

【代河湟父老奏】寫到:「臣等世籍漢民也,雖地沒戎虜而常蓄歸心,時未可謀則俯仰偷生。……國家以內寇時起,不遑西顧。其蕃戎伺隙,侵掠邊州,臣等由此家為虜有。然雖力不支而心不離,故居河湟間,世相為訓。今尚傳留漢之冠裳,每歲時祭享,則必服之,示不忘漢儀,亦猶越翼胡蹄,有巢嘶之異。」

同年,大唐派 韋倫 出使吐蕃,路過沙洲,聽說 老家來人了 ,百姓們奔走相告,爭相來拜見。

【資治通鑒】記載:他們皆毛裘蓬首,窺覷墻隙,或捶心隕泣,或東向拜舞,及秘通章疏,言蕃之虛實,望王師之若歲焉。

其中有一位年少時跟隨大軍出征,遺落在此的老者問道: 請問尊使,天子是否安好?如今我的後人還留有漢族衣冠,祭祀的時候必穿,絕不敢忘記咱漢族禮儀。但不知朝廷是否還想著我們?

韋倫 沒有回答,他也無法回答。

老者早已老淚縱橫,眾人也是痛哭流涕,因為內心支撐著大家的那一絲殘存的希望,幾近變成絕望。

【資治通鑒】記載:遙望故國兮,唯有痛哭。

這就是 張議潮 成長的環境,有 吐蕃統治者的殘暴 ,讓他不斷累積著憤怒;也有生活在疾苦中百姓仍 念念不忘朝廷的忠心 ,讓他心生同情,並生成了誓救他們於水火的決心, 生如螻蟻,卻立鴻鵠之誌

他曾說: 誓心歸國,決心無疑

張議潮統軍出行圖

於是,在得知吐蕃國力不斷衰退,內亂頻發,且災荒連年的訊息後, 張議潮 做出了他人生中一個最為重要的決定: 趁你病、要你命

說錯了 ~~~,應該是: 驅逐蕃人,重歸故國 。

要讓 沙洲 的城池上重新飄揚大唐旗幟, 沙洲百姓 回到大唐懷抱。

於是,他開始積蓄力量,謀劃 歸國 大計,支持並團結在他周圍的力量包括:
—— 敦煌的名門望族 : 如索氏、張氏、李氏等。一提唐代氏族,大家都知道,這些家族人丁興旺,實力雄厚,而這個「 李氏 」就是當時「 五姓七望 」之一。

—— 佛門僧徒: 高僧 洪辯 以高深的佛法被吐蕃器重,並被授職,但他「 遠懷故國,願被皇風 」。唐朝時,西域佛教繁盛,信眾頗多,在百姓中有很大影響力,能夠感召更多百姓對吐蕃進行反抗。

—— 豪傑義士: 張議潮談論兵法,宣講武學,吸引了當地大量豪傑,包括: 安景、閻英達 (又稱尚延心)等。

8 48年3月, 張議潮 振臂一呼,應者雲集,披鎧甲、持兵刃,率 血性 的大唐人突襲吐蕃守軍。

聽到起義訊息的百姓,從四面八方趕來相助,經過艱苦奮戰,吐蕃守軍潰敗, 土崩瓦解

就這樣, 沙洲光復 ,回到了大唐人 張議潮 手中。

這一戰的關鍵,除了收復沙洲,讓起義軍站穩腳跟外,也點燃了 燎原之火 ,直接造成了吐蕃內部的大變亂。

這時的 張議潮 完全可以選擇自立為王,獨掌 沙洲大權

然而,他卻不忘帶領百姓「 歸國 」的初心與承諾,希望將 收復沙州 的捷報盡快上奏朝廷。

困難的是, 沙州和長安 遠隔千裏,中間還隔著吐蕃人掌控的 涼州、甘州、肅州

如何將訊息準確的傳到 長安

張議潮 派遣 十隊 視死如歸的信史,攜帶相同的文書,肩負相同的使命,從十個不同的路徑前往長安。

這是一段歷史沒有記載的悲壯之行,所有人都知道將面對什麽,卻 毫無畏懼,義無反顧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十支隊伍中九支埋骨黃沙,沒有人知道他們遭遇了什麽,沒有人知道他們葬身何處,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

佛祖保佑,跟隨高僧 洪辯 張議潮 起事的沙洲僧界領袖 悟真 ,歷經千難萬阻,穿越 巴丹吉林大沙漠、騰格裏大沙漠和庫布齊大沙漠 ,於850年到達長安。

當天, 長安城百姓 夾道歡迎, 唐宣宗 更是龍顏大悅,當然應該也諸多感慨吧。

張議潮 ,他評價道: 關西出將,豈虛也哉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張議潮,以沙洲為根據地,先後又收復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肅州、蘭州、鄯州、河州、岷州、漷州等十個重鎮,重開西域。

至此,除 涼州 外,受盡 吐蕃 近百年屈辱統制的 河西地區 復歸大唐。

以上分別對應現在的:甘肅瓜州縣、新疆哈密市、今新疆吐魯番市東、甘肅張掖市、甘肅酒泉市、今甘肅蘭州市、青海海東市樂都區、今甘肅臨夏市、甘肅岷縣、青海化隆縣。

851年8月,張議潮再派29人的 歸國 報捷使團,這次帶去長安的,除了告捷文書,還有河西和隴右十一州的 地圖和戶籍

河西走廊 的大多數州縣已在 歸義軍 控制之下,所以這一次上奏長安之路十分順利。

得到捷報的 唐廷 當即決定,在沙州置 歸義軍 ,任 張議潮 為歸義軍節度使。

使團中有張議潮的哥哥張議潭,被授予金吾衛大將軍,並留在了長安,其實就是扣那兒了。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哎~~~

856年,不甘失敗的吐蕃卷土重來,勢在必得。

張議潮 親率精騎,直踏敵陣:
是 ——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過臨洮。
是 ——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是 ——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是 —— 一身轉戰三千裏,一劍曾當百萬師。

歸義軍 軍猶如神兵天降,所向披靡。

馬革裹屍,殘陽如血,官兵齊吼 【大陣樂】
旗隊渾如錦繡堆,
銀裝背崽打回回。
先教凈掃安西路,
待向河源飲馬來。

錚錚鐵骨,熱血忠魂 ,這才是我華夏男兒底色!!!

涼州 是河西重鎮,也是 吐蕃 統轄河西東部的大軍鎮駐地。

如果不能收復 涼州 ,那麽 張議潮 收復河西、隴右的價值失去一半。

858年8月, 張議潮 親率領7000騎兵東征吐蕃,誓收涼州,歸義軍: 分兵兩道,裹和四方。人持兵刃,突騎爭先。須臾陣和,昏霧張天。

在3年的血戰中, 歸義軍 盡顯我大漢男兒氣魄, 人人爭先,個個奮勇 ,置生死於度外。

狼煙起,江山北望,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唯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861年, 歸義軍 終於收復了河西最後一塊淪陷失地 涼州 ,大唐旗幟再次在涼州列列作響,百年屈辱宣告終結。

至此被吐蕃侵占100多年的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宣告全部收復。

河西、關隴連成一片: 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4000余裏,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 。相當於今天的川、藏、甘、寧、新、陜等省全部連成一片。

涼州,就是今天的甘肅武威市。由於它地處西北寒涼之地,遠離繁華長安,產生了頗具盛名的邊塞文化,【涼州詞】就是代表之一。

作者薛逢,得知唐軍攻克涼州後,非常興奮,寫了這首七絕【涼州詞】紀此事。

昨夜蕃兵報國仇,沙州都護破涼州。
黃河九曲今歸漢,塞外縱橫戰血流。

張議潮 以一己之力,再現大唐榮耀: 百年左衽,復為官裳;十郡遺黎,悉出湯火

863年,大唐再次任命 涼州節度使 ,管轄包括涼、洮、西、鄯、河、臨六州,治所就設在了 涼州 張議潮 兼任涼州節度使。

河西百姓對這位節度使贊美有加: 河西淪落百余年,路阻蕭關雁信稀。賴得將軍開歸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867年, 張議潮 入長安面聖, 加官進爵

872年,這位大唐最後一位英雄長安溘然長逝。

歷史不應忘記英雄,方能激勵後人國家有難時,挺身而出,哪怕只為消耗敵人!

舍身取義,殺身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