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關羽額頭中箭都沒死,為何張郃膝蓋中箭卻死了?低估了諸葛亮

2024-02-27歷史

一、三國名將和弓箭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和趙雲是最好玩的兩位蜀漢名將。調侃來言就是,關羽出戰不是中箭,就是處於被人瞄準狀態。這雖誇張,卻道出了關羽中箭次數之多。

趙雲則是另一種極端情況,別管對方亂箭齊發,還是對他實施定點射殺,趙雲卻總能完美避過,仿佛天生跟弓箭絕緣一般。以至於都出現了一個民間故事,說趙雲征戰一生無任何傷痕,卻由於老婆用繡花針紮了一下,瞬間「破功」而死!

顯然,從關羽和趙雲身上,就能看出對於任何三國名將來言,上了戰場後,他們從來不怕一對一單挑,也不怕排兵布陣,掄圓膀子廝殺,卻害怕暗箭或萬箭齊發。依然說【三國演義】。

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中的徐晃,在後期擊敗了關羽後,一時風頭無雙,哪料卻被孟達一箭給射死了。還有威震逍遙津,追殺孫權的張遼,被東吳大將丁奉一箭射殺。

哪怕是曹操,也遭受過弓箭傷害,在漢中之戰時,被魏延一箭射中了人中,差一點就掛掉。而劉備則牛大發了,在「的盧馬跳檀溪時」,後面已經萬箭齊發,他卻「嗖」一下飛上了對岸,啥事沒有。

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弓箭仿佛成了衡量雙方正邪的標準,凡是「好人」都沒事,哪怕關羽頻頻中箭,都能很快滿血復活。若「壞人」那就慘了,如徐晃、張遼,雖是名將,卻由於是曹操手下,所以被一箭送上了路。至於曹操,因擁有主角光環,故而面門中箭,損失了門牙……

當然,以上這些都是【三國演義】的內容。那麽正史中呢?

弓箭可不會因誰有感情傾向,而也跟著拐彎走,從來都是無差別對待。就說關羽,之所以在【三國演義】中,總是成為弓箭靶子,就是因他實錘被射中過,且還是要害部位。

二、關羽額頭中箭

那是在襄樊之戰時,關羽圍困住了曹仁。於是曹操派於禁、龐德率領七軍前來救援。龐德便跟關羽發生過一次大戰。當然並非是如【三國演義】中的兩人單挑,而應是一次混戰,且戰況也必是非常激勵。

據【三國誌】載:(龐德)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

也就是說,當時龐德騎著一匹白馬,應是作為先鋒大將率軍出戰。於禁是主將,負責指揮。龐德勇猛異常,竟然突擊到了主將關羽附近,然後一箭射中了關羽額頭。故而,讓關羽全軍上下,都對他印象深刻,並稱之為白馬將軍。

這是關羽在正史中,最丟人也最危險的一刻。遙想當年白馬坡之戰,關羽單騎突擊,萬馬從中斬殺對方主將顏良。如今卻差點翻版了顏良的遭遇,被龐德依樣畫葫蘆給幹掉。

不過讓人奇怪的卻是,額頭中箭後的關羽,竟然隨後便來了一個水淹七軍,擒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須知額頭是致命的地方,那麽關羽為何被射了一箭後,卻沒啥事呢?大致有兩點原因。

其一,距離遠,殺傷力不足。筆者之所以推斷是一場混戰,龐德突擊關羽,就是這個原因。若離得太近,關羽必會發現情況危險,以關羽那性子他就親自過來了。所以應是勉強在射程之內,故而殺傷力根本不足。

其二,防護措施到位。關羽是主將,他出現在戰場上必然是指揮者。對他的防護措施,也必然非常到位。比如戴著頭盔,而頭盔這種防護措施,能比較有效的減緩傷害性。

再加上距離較遠,殺傷力不足,故而龐德的那一箭,並未對關羽造成多大的嚴重傷害,最多屬於輕傷罷了。

三、張郃膝蓋中箭

不過依然還是有問題,在【三國誌】中,記載得非常清楚,除了關羽額頭曾中箭外,還有一位三國名將,是膝蓋中箭,哪料結果卻是被「射殺」了,他便是張郃!

據【三國誌】載:諸葛亮復出祁山,詔郃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

這是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由於後方的李嚴,謊稱軍糧不濟,諸葛亮只得退軍。而張郃,則率兵追擊到了木門,遭遇諸葛亮的伏兵。雙方進行大戰,亂軍中張郃被一箭射中右膝,被救回後不久就死了!

額頭和膝蓋,哪個地方致命?誰都明白,當然是額頭。可張郃因膝蓋中箭而亡,又是咋回事?依然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是,被司馬懿害死之說!據【魏略】載,諸葛亮退軍後,張郃就識破了諸葛亮必會設伏,故而表示不可追擊。奈何司馬懿官大一級壓死人,逼著張郃追擊。因此這才導致了張郃中箭——不是【三國演義】中,亂箭齊發被射死,也是膝蓋中箭,回到營帳後沒多久便死了。

張郃從膝蓋中箭,到他最終死去,存在一個時間差。由於司馬懿心懷鬼胎,想搞死張郃,故而逼著張郃追擊,眼見如今中箭,便在治療時做手腳。這就等於張郃不是被射殺,而是被害死。

那麽這種解釋對嗎?沒有對錯,只有推理。從【魏略】的記載來言,推理是成立的,不能排除。畢竟張郃是當時,唯一在世的曹魏名將了,司馬懿不搞死張郃,他就無法取得絕對權威。

四、都太低估諸葛亮了

第二種是,都低估了諸葛亮!對諸葛亮來言,張郃是他的死敵,第一次北伐中的街亭之敗,就是張郃的傑作。同時由於蜀漢最弱,這就又決定了諸葛亮,必須依靠外力以彌補不足。

因此諸葛亮發明了兩種東西,一個是木牛流馬,用來解決糧草運輸問題,第二個就是諸葛連珠弩,用來解決蜀漢的戰力的問題。

顯然諸葛亮木門道設伏時,就用上了諸葛連珠弩!張郃不是被普通的弓箭射中膝蓋,而是這種「大殺器」。在【魏略】中,便出現了這樣的記載: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發,矢中郃髀。

這弩,便是諸葛連珠弩!

那麽為何說「諸葛連珠弩」是大殺器呢?看看【唐靜塞弩】中的記載:西蜀弩名尤多,大者莫逾連弩,十矢謂之群鴉,一矢謂之飛槍,通呼為摧山弩,即孔明所作元戎也。

看到「摧山弩」這三個字了嗎?這就是其威力的描寫,也許有些誇張,但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的,絕對比普通弓箭的殺傷力要強許多倍!

而且最恐怖的是,還分為好幾種類(西蜀弩名尤多),比如有適合個人的輕便型,有適合近距離的,當然,還有遠端或超遠端攻擊的。而這摧山弩,恐怕就是其中威力最大的那種!

這其實便是為何,司馬懿無論兵力、戰力還是後勤,明明都強於諸葛亮,卻總被諸葛亮按在地上摩擦,以至於出現了「畏蜀如虎」的原因。

諸葛亮創造並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兵器,不但彌補了自己實力差距,還在具體戰鬥中,取得了壓制性優勢。

再回到張郃膝蓋中箭這事上,恐怕這一箭,便是一種殺傷力很大的「諸葛亮連珠弩」所造成——當然不應是「摧山弩」,若是這種,張郃當場就掛掉了。

因此才說,都太低估了諸葛亮,以為他就是靠神機妙算,卻忽略了任何一條計謀的實施和完成,要依靠人和物的最大化發揮。

如諸葛亮在木門道設伏,以張郃的作戰經驗,他豈能輕易上當入圍?必是評估了弓箭射程啊,兵力配置等,還有如何進攻,如何退守等等,這才敢進入。否則中箭後張郃,為何還能退走?這就證明了張郃也有相關布置。

可惜,張郃千算萬算,卻沒算到「諸葛連珠弩」的威力,故而這才造成了膝蓋中箭,最終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