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蜀漢以一州之力實作三分天下,根源還是經濟

2024-02-03歷史

在東漢末年,全國總共13個州,蜀漢只占據十三分之一,曹操雄據北方,共9個州,東吳占剩下3個州。蜀漢的地盤最小,人口最少,實力墊底。

更為艱難的是,劉備在夷陵之敗後,蜀國人才已經極為雕敝,諸葛亮手中基本上處於無人可用的狀態,蜀漢的家底差不多被掏空了。屋漏偏逢連夜雨,蜀中又爆發叛亂,蜀漢迎來了至暗時刻。

按理蜀漢在劉備死後就該崩潰。然而,蜀漢在劉禪繼位後還硬撐了整整40年。在諸葛丞相及姜維的帶領下,不但把家守住了,還發動了數次北伐,對曹魏政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蜀漢憑什麽以一州之力三分天下,被後世嘲笑樂不思蜀的劉禪在中國帝王在位時間排行榜中,差點擠進了前十。

蜀漢的歷史中藏著諸多謎團!本文認為如果從經濟的角度進行解讀,將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傳統的觀點認為蜀漢有山川之險,到唐代李白都還感慨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只要多守住天險,外敵根本攻不進來。還有說是因為四川盆地沃野千裏,有都江堰等水利設施,天府之國物產豐富,國力其實並不弱。還有分析認為蜀漢有蜀錦,它可以大量創匯,保證蜀漢有巨大的財政盈余。

但這些理由並不能完全解釋蜀漢能何以堅持40多年。歷代割據四川的地方政府並不少,並沒有幾個憑山川之險而實作自保。更為重要的是,蜀國並不是一直猥瑣發育,守家不出。而是一直堅持北代。

連年對外征戰,按常理蜀漢應該是窮兵黷武的典型代表,老百姓生活必然苦不堪言。然而諸葛亮在後世卻贏得了極高的聲譽。諸葛丞相更成為臣子的楷模,同時配享文廟和武廟,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二的存在。

諸葛丞相青銅雕像

如果將蜀國能堅持下來的所有功勞都歸功於諸葛丞相,那麽就要面對一個難題,他是如何做到一邊把老百姓按在地上不斷放血,同時老百姓還拍手叫好。這種操作手段在歷史上再也沒有找到第二例。

據史書記載,蜀漢政權只有94萬人口,卻要承擔9萬多軍隊和4萬官吏的開支,蜀漢國力最弱,為了維持北伐,只能把手伸向老百姓。

裴松之在【三國誌註】中記載:「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鹹懷怨嘆。」意思是說諸葛亮對老百姓非常苛刻,極盡盤剝,讓蜀中所有人都有怨言。

東吳的薛珝曾經存取成都,他回東吳後,給孫休匯報說四川的老百姓姓臉上有菜色。這似乎從一個側面證明蜀漢蜀國老百姓在魏蜀吳三國中是過得最苦的。

然而,諸葛丞辭世後,蜀地百姓便要求給丞相立廟,朝廷因為禮制原因不予同意,民間便私下對諸葛丞相進行祭祀,興建廟宇。後人還把劉備的漢昭烈廟改名為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千百年來,諸葛丞相的墓一直沒有被盜,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不僅諸葛亮,蜀漢大臣很多都被百姓所祭奠,1800多年以來都明確知道這些墓地在哪裏。

而三國的魏國及吳國的統治者,完全沒有這個待遇,這也說明蜀漢老百姓念著蜀漢統治者的好。到了宋代民間尊劉抑曹的趨勢已經十分明顯,曹操也逐漸黑化,蜀漢的地位不斷上升。

為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反差,蜀漢的支持者和反對者在史書都能找到充足的證據。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這裏還是必須考慮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是我們討論所有社會問題問題的基礎。經過東漢兩百多年的發展,在三國時期已經是門閥士族社會,門閥士族基本上掌握了大部份社會資源。

蜀漢能夠苦苦支撐,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諸葛亮吸取了關羽荊州慘敗的教訓,前面的文章分析過,關羽只是荊州的軍事主官,掌管政務的潘濬是原生的士族。雖然關羽在荊州幹了六年,和潘濬的關系卻一直沒有處理好,關羽在俘虜了三萬於禁軍後,居然糧草供都跟不上,還跑到東吳的地盤搶劫。

諸葛丞相在治理巴蜀時,對本地豪強采取了強有力的壓制,蜀漢政權和老百姓之間沒有士族這個中間商,政府自然可以收到較多的稅賦,財政收入有保障,老百姓相對而言,可以過得好一些。

蜀的政治生態比較特殊,主要是東州派和荊州派兩派掌權,他們都是外在戶,和本地士族門閥並沒有多少利益糾葛,可以放開手腳打壓本地士族。關羽在荊州主軍時,無法擴大軍隊規模,有一部份原因是劉備手下有很多荊州籍的官員,如果拼命壓榨士族,很容易革命到自家戰友身上了。

蜀漢對士族的處理有點類似於蔣介石對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及官僚的態度。蔣介石在大陸當政時,很難下死手,蔣經國在上海準備打虎,狠治貪腐,結果宋美齡的打了個電話,那場鬧劇便草草收場。黃埔軍校的軍官大部份都是富家子北,蔣介石在北伐的時候,只能和共產黨切割。但蔣家王朝敗退到台灣後,便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迅速穩固了統治。

上海老照片

劉備作為蜀漢的大統領,內心肯定不想政治資源完全被東州派及荊州派完全瓜分,最好有益州本地勢力參與進來制衡。劉備曾想重用益州本地人彭羕,法正也給他寫了推薦信,最後卻被諸葛亮以「心大誌廣,難可保安」為由直接拒絕了,益州本地人在朝中基本上沒有多少勢力。

【晉書】中曾記載,恒溫一百多年後征討蜀地,曾問一個蜀國的小官吏對諸葛丞相的評價,這個小官吏說諸葛亮在的時候並沒有感覺他有多麽了不起,但諸葛亮去世後,再也沒有見過能比得上他的人。

從這可以看出,即便諸葛丞相對老百姓課以重稅,老百姓生活困苦,但後來士族豪的壓榨比起諸葛丞相有過之而無不及。

蜀漢對老百姓剝削相對較輕,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蜀漢在封侯上相對魏國及吳國相對吝嗇得多。蜀漢前期,即劉備及諸葛亮當政時,基本上沒有封縣侯,諸葛亮也一直是一個鄉侯,很多人還為趙雲遲遲沒有被劉備封侯而叫屈。

不敢大面積封侯也是蜀漢國力所決定的。按照東漢封侯的規矩,只要封了縣侯,整個縣的稅收就歸了他,當時蜀國一個州數個郡,總共也沒有多少縣,如果封的縣侯及鄉侯多了,那政府哪裏還能把稅收上來呢?

種種跡象表明,蜀漢政權一直堅持平民化路線,門閥士族在蜀漢一直被壓得死死的,也沒有多少高高在上的侯爺,這在整個三國絕對是一股清流。

這裏面的原因也是蜀漢的統治集團大多都出身低微,並不屬於當時的士家大族。前面文章就分析了關羽很可能信奉太平道,或者父母是太平道,太平道是平民的宗教。劉備家道早就中落,還曾幹過織席販履的活。諸葛丞相雖然和荊州士族聯姻,但他父親早亡,是靠著叔父諸葛玄才不至於流落街頭。

桃園三結義

從史書記載來看,蜀漢的官員絕大部份都比較清廉,蜀漢整體上貧富差距極小,這讓蜀漢集團爆發了強大的戰鬥力,諸葛亮不僅能守住巴蜀,還能主動出擊。

人性中有一個特點:不患寡而患不均,特別是一個集體中,過分的貧富分化必然會造成極大的內部矛盾。

蜀漢政權雖然對老百姓征收高額的賦稅,還要承擔過重的徭役及兵役,但它卻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平,這讓老百姓感覺有盼頭,對蜀漢政權給予了極大支持,這也是蜀漢以一州之力與吳魏三分天下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之一。

反觀曹魏集團和孫吳集團,他們兩家最終都向士族集團屈服了,曹丕接受陳登建議在曹操死後開始搞九品中正制,堵死了底層老百姓的升遷之路。孫吳集團更早早走向士族化,文臣武將紛紛占據土地,豢養私兵,最後轉化為豪強士族。

可以說蜀漢政權在士族豪強占主導的三國時代,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讓蜀漢在2000年中仍熠熠生輝,諸葛丞相也值得世人永遠緬懷。

但蜀漢政權又怎麽失敗了呢,關註我,下文將將給出一個不太一樣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