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曾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在任時大力提攜過江同誌,長子是一位中將

2024-02-07歷史

汪道涵同誌出身革命家庭,其父曾追隨過孫先生,他自小受父親影響,對於自由和民主很是崇尚,對於封建和愚昧很是厭惡。16歲那年,他開始參加革命活動,彼時東北剛剛落入日本人之手,而國府卻對此無動於衷,這引起了廣大學生團體的不滿,於是大家便紛紛前往南京請願,要求蔣介石出兵關外,驅逐侵略者。

汪道涵也參加了此次規模浩大的請願活動,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們聚集在總統府門前,高喊各種愛國口號向蔣介石施壓。但誰料蔣介石根本不理會學生們的一腔熱血,為了盡快平息事端,他居然派遣軍警強行驅散請願的學生,將大家趕回原籍。此舉讓汪道涵很是失望,他意識到國民黨的本質只是一個利益團體,而非救國救民的革命政黨,於是他便轉而開始接觸共產黨,閱讀一系列共產主義專著。

在經過1年多的了解後,汪道涵認為共產黨才是中國革命的真正引導者,也是唯一能拯救中國的政黨,所以他便毅然決然加入紅色陣營,成為一名無產階級戰士。1933年,他在做街頭宣傳的時候,遭到軍警逮捕,被關進大牢之中,期間還遭到了諸多肉刑折磨。後來,是他的父親四處奔走、托關系,這才將他拯救出來。

事後,父親勸他不要太沖動,否則很可能會丟了自己的性命,並要求他立即脫離中共黨組織,回家找個體面的工作安穩過日子。汪道涵表面上順從父親,但私底下卻還一直和黨組織保持聯系,並在黨組織的支持下,秘密從事外圍革命活動,動用一切手段擴大共產主義的影響力。

抗戰爆發後,父親終於不再阻礙汪道涵幹革命,汪道涵隨即聯合幾個誌同道合的好友,成立了一個抗日團體,面向全社會募捐善款,支援前線。上海淪陷之後,整個長三角完全暴露在敵人的鐵蹄之下,汪道涵擔心日本人打過來之後,父母兄弟會遭遇不測,所以便勸說父親向陜北搬遷,以躲避戰火。汪父是個非常深明大義的人,很快便同意了汪道涵所請,於是在1938年10月,汪家舍棄老宅子,拖家帶口沿著長江西進,到達武漢後再轉而向北,直奔延安。中共黨組織對於汪家人很是歡迎,馬上為他們安排食宿,同時還將汪道涵吸納到陜北公學學習。

1938年,汪道涵被派往安徽從事抗日工作,次年,他被又被編入新四軍中,擔任某支隊副政委,同時還兼任嘉山黨委負責人。嘉山地處日戰區和國統區交界地帶,情況十分復雜,汪道涵為了讓革命隊伍能在此處站穩腳跟,一方面堅決動員農民、工人支持抗日大業,穩固群眾基礎;一方面與當地的國民黨政權、國民黨軍談判,希望國共雙方能聯合作戰,一致對外,不要同室操戈,讓日本人漁翁得利。

1941年,蔣介石暗中授意華東、華北的國民黨軍「圍攻」人民武裝,大搞「排共」,嘉山一帶的國民黨軍接到命令之後,馬上大舉進犯汪道涵所在的革命根據地。汪道涵在請示了上級之後,馬上排兵布陣堅決予以反擊,維護我方的合法權益,但同時,汪道涵也保持了一定的克制,並沒有進一步擴大事端,以免破壞統一戰線。

抗戰結束後,汪道涵轉往山東軍區工作,並參加了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的支前指揮。1949年中旬,他跟隨三野南下,浙江解放之後,他就任杭州副市長,並兼任省政府高幹。1952年,他被調到國務院任職,主管第一機械部,80年代初,他主政上海,並在黨中央的指示下,在滬地有序開展經濟體制改革,將上海推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1987年,他因為年事已高,主動申請結束政壇,但在1990年,黨中央又重新啟用他,安排他到一個半官方組織任職,專門負責處理有關台灣方面的事宜,爭取消解海峽兩岸的誤會和矛盾,促進雙方加深交流,爭取和平統一。一直到90年代末,汪道涵才正式卸下所有重擔,正式退休療養。

早年汪老在上海的主政的時候,曾經大力提攜過江同誌,江同誌很感激這份知遇之恩,一直視汪老為「恩師」,始終對汪老恭敬以待。汪老的子女們也都非常優秀,其中長子王致遠更是一度官至中將,是解放軍的核心領導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