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與大清同時期的帝國有多慘 皇室被滅族 國土盡喪 滿清為什麽沒被殖民

2024-01-27歷史

前言

大部份人會覺得,十九世紀二十世紀初的滿清是個腐朽衰弱、即將滅亡的封建王朝。但你知道嗎?1914年時,全世界有84.4%的土地被歐美帝國主義殖民。那滿清為什麽沒有被西方殖民?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十七世紀世界掀起瓜分封建帝國的狂潮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我相信很多人會感覺這個題有什麽好研究的,畢竟大家從小就是被教育,晚清就是是敗敗守的封建帝國。雖然一八六零年代起的洋務與動物能想力挽狂瀾,但與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一筆晚清的改革,就被描繪為徹頭徹尾的失敗。但真的是這樣子嗎?

日本的成功就等於中國失敗嗎?你可能會認為啊是啊,畢竟日本以如此小的國土擊敗了量龐大的大清。中國的洋務運動很顯然就是失敗的。

然而這樣的邏輯沒有辦法解釋,為何當時的中國沒有被列強瓜分。事實上,正因為晚清洋務運動在某種程度上算是成功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才沒走上被殖民的命運。

那麽現在的問題是,從什麽意義上來說,晚清中國的洋務運動算是成功的呢?我們拿當時亞洲其他的內陸型帝國來比較一下,就能一目了然。

當時地球上同時有三個都被欺負得很慘的帝國,土耳其的柯曼和印度的莫臥兒,這兩個帝國都曾經也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強國。

但你知道在近代這兩個穆斯林帝國喪失了多少土地嗎?我們先來談談南亞的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帝國是南亞歷史上第一個,幾乎統治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王朝,在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達到鼎盛時期,都說當時的中國的GDP占世界多少多少。但在十七世紀末期,莫臥兒帝國的GDP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4%,超過了當時的中國和整個西歐地區的總和。

我們來看看這份地圖,西北角的區域是十六世紀中葉莫臥兒的發家處。但在十七世紀初時,莫臥兒已經擴充套件到整個次大陸北方。再過一百年,到了十八世紀初時,莫臥兒的奧朗則布皇帝,除了次大陸南邊的一角,以及斯裏蘭卡沒被莫臥兒控制,其他都在帝國管轄內。

但你知道十八世紀結束前,莫臥兒帝國還剩下多少領土啊?幾乎是零。我們來看看這份1805年的地圖,淺紅色部份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領地,淺藍色則是東印度公司的保護國。

莫臥兒皇帝僅僅是名義上的國王,實際上已經被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直到1858年,英國人都不想演了,於是大英帝國全面統治南亞次大陸。

幾乎所有的莫臥兒皇室都被處死,末代皇帝巴哈達西亞被活活餓死,少部份都被流放到面,而印度其他地區也分別在十九世紀中期被不列顛的軍隊征服。至此,整個南亞次大陸淪落為殖民地。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土耳其的鄂圖曼帝國。這是鄂圖曼帝國全盛時期的疆域。1683年時,柯曼直接統治的地區,包括今天土耳其共和國的疆域,以及希臘半島、北非和阿拉伯半島的精華地帶。

鄂圖曼的擴張一度威脅到維也納。但是我們來看一下鄂圖曼在1914年時的疆域,失去了整個希臘半島北非。雖然名義上阿拉伯這部份,但其實也已經名存失實亡,鄂圖曼實際能掌控的領土就只剩下土耳其了,損失超過一半的領土。

比起這兩個帝國,晚清中國的的肱骨大臣其實已經相當盡力。那麽十九世紀的中國是怎麽辦到的呢?我認為1860年代起的洋務運動,成功的將晚清中國轉型成一個更強有力的政府組織,進而成功的保護了自己的主權。

洋務運動的興起支撐搖搖欲墜的中國

1953年,太平軍拿下了南京,以此為基地向四方擴張。這就使得清廷的財政受到嚴重打擊,稅收銳減。聯系帝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趨近崩潰,此舉如同斬斷了大清的經濟命脈。

此外,1860年9月30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擄掠並燒掉了位於城外的圓明園。當時的中國遭內外夾擊,事實上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鄂圖曼和莫臥兒帝國。自十八世紀初,莫臥兒境內便遭受了一系列的天災人禍,類似於太平天國之亂。

當時的帝國南方出現了馬拉斯坦聯邦叛亂,帝國軍西北方面也出現了另一只叛軍,直接影響了帝國的恒河流域經濟命脈。而帝國中最富庶的中部地區也被叛軍占領。當時整個帝國因為政治動亂,天災人禍,經濟一落千丈。

十八世紀的這次這場危機中,莫臥兒帝國開始向能提供更穩定輸出資本和軍事資源的歐洲人尋求幫助。所以自這時候起,英國、法國、荷蘭等等歐洲帝國逐漸承擔起了為南亞政權提供軍事和財政服務的功能。

這個發展的結果是,莫臥兒帝國越發離不開歐洲人的經濟和軍事服務,經濟和軍事逐漸被歐洲帝國壟斷。

其實類似的情況也可以在晚清中國中看到。先是由於太平天國引起的內亂,歐洲人也開始提供軍事服務給滿清,關稅也由洋人把持。

自十九世紀中葉起,歐洲人逐漸加入大清帝國內的經濟迴圈,這樣的發展像極了滅亡前夕的莫臥兒帝國。事實上,許多歐洲評論家在當時的確預測,中國遲早會被被瓜分,滿清皇室也會走上莫臥兒皇室的道路。

中國的時代特殊性

1861年後,鹹豐皇帝去世,長子繼位,也就是日後的同治帝,並由滿洲貴族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聯合輔政。然而,此與恭親王、奕忻等人在鹹豐死後,很快就發生政變。史稱辛有政變。

而慈禧、奕忻當中的滿清被描繪為腐敗、衰老的形象,尤其慈禧被描繪為壓倒封建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如果我們真的回到1860年那個時候,我們應該會有很不同的印象。要知道辛有政變以後,新的中國政治集團是相當年輕的,慈禧26歲,奕忻28歲,淮軍李鴻章,38歲,湘軍領袖曾國藩,可能是這批人中最老的,但也就49歲。

你去查查同時期的歐美領導人,哪個政府的領導人這麽年輕,絕大多數都是六七十歲的老男人。這是為什麽?近來有些西方史家開始稱1860年代以後的中國是年輕的中國。

那麽這個年輕人統治集團具體做了什麽事情,讓中國免於印度的淪陷道路呢?最重要的就是中國政府體制有一次質變的改革。1860年代所建立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負責一切對西洋事物,也是這從這時候起,大清開始派遣外交官到西方,正式建立一起外交溝通渠道。

從這時候起,任何外交事務都能透過這個渠道與西方進行溝通,這在莫臥兒帝國等亞洲帝國案例中是沒有的。

即使軍事部份管軍從未像印度那樣依賴西方的軍事服務。太平天國時期的清軍主力湘軍與淮軍都是漢人控制的。

雖然當時中國國內有常勝軍、常捷軍這樣外國人領導的部隊,但指揮權牢牢掌握在大清手上。1860年,大清攻陷太平天國首都天津以後,付了一大筆錢,解散了常勝軍、常捷軍。但歐洲人不是吃素的,只要中國國內秩序一不穩定,馬上就會派軍隊到中國內陸。

常勝軍

所以滿清必須有足夠的財政資源,來支撐新式軍隊的開發與維穩的治理需求。所以,在財政方面,晚清政府開展了兩項大宗稅收來源,一是大清海關的建立,二是厘金的設定。1859年,滿清任命英國人羅拔·赫德領導建立中國第一個海關稅務司。

雖然此後大清海關主要是由英國人當頭管理,但滿清掌握了絕大部份職位的任命權與決定權,所有賬目必須經過清廷嚴格的稽核,以免遭歐洲人濫用。

第二,厘金制度,所有的厘金指的是中國境內設定的關稅關卡。由於諸多對外戰敗的緣故,大清負擔了很重的負債。

厘金票證

所以為了支持洋務改革所需的財政擴張,地方政府開始收取境內消費稅、通關稅等等。厘金也支持了大清的地方政府,擁有更多的經濟來源,以支持地方官僚組織的擴張與各類現代化計劃。

清政府所做的這些努力,雖然沒能讓中國如日本一樣擠進殖民帝國之力,但洋務運動很大程度上保護了清帝國的主權。

雖然中國往後仍有許多教案發生,甚至有像義和團之亂,引起八國聯軍進攻中國的情況,但是大清對中國境內的控制,相當於當時世界其他國家來說強太多了。一個對照的例子是,埃及政府1882年埃及政府控制不了開始的民族主義者,許多西方人遭屠殺,這引起了大英帝國的直接軍事介入。

英國快速擊敗埃及軍,並拿下埃及中央政府,開啟了英國殖民埃及的時代。雖然晚清的社會秩序的確出現很大的問題,有各種不同的叛亂殺害西方人的事件,但比起埃及來說,晚清的智力強太多了,因而西方沒有借口實行入侵。就算有像八國聯軍這樣的例子,帝國首都直接被攻陷。

但老實說,西方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把握全面吞掉整個中國。換句話說,中國之所以最後沒有被殖民,我認為,與1860年代,新統治集團的改革運動有莫大的關系。在避免被殖民的道路上,中國走的比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還要遠。晚清的現代化運動以及改革,也深刻影響到了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