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晚年張學良,說:「我對國家沒貢獻」,呂正操霸氣接話,無人反駁

2024-04-28歷史

一位年輕時曾率領東北百萬大軍,指揮軍隊抗擊日寇的英雄,卻在壯年之際不幸被蔣介石囚禁,直至晚年。這位英雄便是張學良將軍,曾經的東北軍高級指揮官,為抗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張學良當初掌權時,意氣風發,但後來他與楊虎城采取了用兵諫的方式,迫使蔣介石妥協與共產黨合作抗日,結果自己因此被蔣介石囚禁了五十多年。自那以後,無論是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他都未曾參與,一直被關押著。

張學良在晚年時期曾艱難地重新獲得自由,他曾感慨自己對國家未能做出貢獻。然而,呂正操卻毫不猶豫地肯定了他的價值,當場無人反駁,反而紛紛點頭表示認同。

呂正操究竟是什麽樣的人?他當著眾人的面說了些什麽呢?

亦師亦友,與呂正操的友誼

張學良是東北名門張作霖的兒子,眾所周知。在張作霖遇刺身亡後,張學良立即接過父親留下的軍隊,迅速成為新任的東北王。

他曾接受過西方的軍事培訓,這使得他在領導軍隊方面遊刃有余。漸漸地,他牢牢掌握了東北軍的控制權,手下的戰士們也對他的領導深信不疑。

呂正操和張學良不同,前者出生於一個普通百姓家庭,而不是權貴家庭。他的家人曾經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盡管生活貧苦。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人在東北肆意妄為,導致呂正操的家人不幸遭受毒手。這一慘痛經歷深深烙印在呂正操心中,使他從小便對日本人懷有強烈的仇視情緒。他下定決心要將這些侵略者從華夏大地上趕走。

成年後,呂正操毅然決然投身東北軍,成為張學良部隊的一員。他對待每次訓練都全力以赴,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最終,他贏得了上級的賞識,被調往旅部任職,從而正式接觸到張學良。

呂正操後來有機會到東北講武堂深造,而值得慶幸的是,當時張學良是講武堂的校長。在張學良的課堂上,呂正操總能將實際戰場的情況和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他受益匪淺。

他對這位真正有本領的將軍越發佩服,在內心下決心,一定要跟隨他前進,成就一番偉業。

曾經,他們兩人曾落入蔣介石的算計之中。為了挽救呂正操的生命,張學良施展了一招巧妙的計謀。他趁機將呂正操調至自己身邊,安排他擔任副官,化解了危機。

呂正操心心念念地渴望著能夠與張學良共度的那段時光。他們一同策劃如何擊退日本侵略者,卻未料到一切都被蔣介石所顛覆。

蔣介石始終專註於剿滅「共匪」,並未把國家利益置於首要位置,這一點對於堅守正義的張學良和呂正操而言是不可容忍的。

盡管張學良手握東北軍的實力,但由於蔣介石的勢力過於強大,二者無法撕破臉皮,因而一直保持微妙的平衡狀態。

張學良不聽勸阻,事後慘遭囚禁

1936年的一個十月日子,蔣介石竟親自抵達西安,詢問張學良關於剿匪事宜的進展。對此,張學良又該如何回答呢?他並未將所謂的剿匪任務置於心上,而是全心想要驅逐侵略的日本。因此,在蔣介石的詢問面前,他竟一時無言以對。

面對他的無言,蔣介石卻是愈發緊逼,這種情況讓張學良感到無法忍受。最終,他板著臉面對蔣介石說:「作為中國人,我們現在應該停止內戰,與共產黨攜手抗擊日本,而不是相互殘殺!」

蔣介石對他的勸說並未予以重視,反而以嘲諷的口吻回應,嗤之以鼻,嫌他自信過頭。他認為,一個年輕的將軍有何資格代表什麽!之後,蔣介石徑直轉身,不願與張學良多言。

盡管蔣介石的態度讓張學良感到失望,但他內心仍未思考其他選擇。畢竟,蔣介石在他的心中,猶如一位慈父般的存在。

然而,他的好兄弟楊虎城早已認識到蔣介石的真實意圖,並竭力勸說張學良與自己聯合起來,強硬地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並達成合作意願。

經過深思熟慮,張學良最終批準了他的提議,一同發動了備受矚目的西安事變。正是由於這一事件,迫使蔣介石不得不終止「剿共」,並且與共產黨達成了實作全民族統一抗戰的目標。

周先生代表共產黨前來西安與蔣介石商量合作的詳細事宜。為了確保他的安全,張學良派遣呂正操在他身邊擔任護衛,嚴加防範任何潛在的危險情況。

西安事變告一段落後,蔣介石離開西安前往南京,卻帶走了張學良。

盡管張學良深知此行可能會無法回頭,然而他仍然固執地堅持自己應該承擔責任。盡管呂正操多次勸說他留下來管理東北軍的事宜,但張學良仍未聽從,最終在他抵達南京後,果然被監禁。

既然張學良已經被監禁,那麽作為他的副官,呂正操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張學良的禁錮人生,呂正操的征戰生涯

因為張學良當初不聽從呂正超的勸阻,執意前往南京,所以最終被囚禁起來。而呂正操對蔣介石的做法早有了解,因此決定留在西安,時刻準備救出張學良。

楊虎城手中掌握著東北軍的控制權,但很快被蔣介石排擠,甚至被驅逐出境。這導致東北軍基本上被蔣介石所控制。

盡管呂正操有意阻止,但他作為一個副官,權力無法接手東北軍。因此,他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率領自己的691團投身抗日戰場。

國民黨原本打算讓呂正操率領軍隊向南方撤退,然而呂正操卻無視他們的電報,選擇聽從共產黨的指揮,長期在東北地區進行遊擊戰爭。

盡管呂正操出生於貧民之家,但曾受過張學良的指導,因此在領導軍隊作戰方面也相當有一套。他曾獨自率領一個排的部隊,打敗了敵軍五六十人,自己方卻毫發無失真。

在這場戰爭中,我方士氣高漲,手下的戰士們一談起呂正操就贊許不已。呂正操隨後一直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地與敵軍作戰,他所率領的部隊的實力逐漸增強。

盡管呂正操奮勇作戰,但他的副手張學良卻被蔣介石監禁了起來,無法自由行動。即便蔣介石沒有對張學良采取致命的行動,但卻限制了他的自由。對張學良來說,未能親臨戰場與敵人交手,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煎熬。

呂正操偶爾會給張學良寄來戰報,這讓張學良感到無比欣慰,堅定了他當初對呂正操的看法沒有錯。

張學良重獲自由,呂正操給予肯定

呂正操在解放戰爭爆發後毅然站到了共產黨一邊,率領人民軍隊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抗爭。在呂正操和全體人民不懈努力下,最終成功將國民黨逐出大陸,迫使其撤退到了台灣。

與此同時,張學良被蔣介石押解至台灣,繼續忍受監禁之苦。即便蔣介石離世前留下遺言,囑咐蔣經國切勿釋放張學良。

蔣經國的確如同蔣介石所命,一直將張學良囚禁至1991年,直到台灣換了領袖,他才恢復自由。

呂正操當年在戰場上赫赫戰功,如今已成為開國將軍。得知張學良獲釋訊息後,他異常興奮,立即乘飛機飛往紐約與他會面。

過了50年再次相見,跨越了半個世紀,這讓二人感慨頗深。呂正操看著張學良臉上的皺紋和頭上的白發,深感愧疚。他認為,如果當初他更加堅定一些,也許張學良就不會隨蔣介石前往南京了。

呂正操以親切的口吻稱呼張學良為少帥,然而張學良卻謙遜地回答道:「請不要這樣稱呼我,我對國家並未有所貢獻。」

呂正心情極度復雜,張學良的話讓他感到如坐針氈。在他心中,張學良是自己的恩師,沒有張學良就不會有他現在的形象。因此,他這樣回答道:「少帥,我們已經替你打敗了鬼子,您只需在後方指揮即可。」

當聽到他講話時,旁邊的夥伴們紛紛點頭表示認同。畢竟,僅僅從當初的西安事變來看,張學良的名字就已經歷久不衰。假如張學良也選擇了保持沈默,並且沒有西安事變發生,那時的結局恐怕就會有所不同。

無論如何,即使沒有親自參加抗日戰爭的後期階段,張學良也以自己的行動鋪就了一條國共合作的道路,從而加速了戰爭的勝利。呂正操則時刻懷著對張學良當初教誨的不忘,在戰場上拼盡全力,以對張學良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