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史太林的10句話,精辟!

2023-12-09歷史

史太林的10句話,精辟!

正選
2023-12-05 21:29
·
虎妞兒讀書

史太林的10句話,精辟!

1、在對外貿易方面, 有很多事情不只是取決於我們,而且取決於西歐資本家的行為,而我 國的出口和進口愈發展,我們也就愈依賴於資本主義西方,愈容易受到敵人的打擊。為了保證自己不受這一切意外事件和不可避免的錯誤 的影響,我們應該懂得必須積累後備的思想。

風險的反面是利益,為了取得利益,就必須承受風險,這裏史太林提出的辦法是——積累後備。

只要有足夠的後備,那麽前方一切意外和錯誤,都可以用這個後備來彌補。這是一種聯系反面的思想,看到利益,就聯系到風險,並且使自己兼能同時對付反面,這就使自己健康、並且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2、本來可以把農貸發放的數目增加一倍,但是這樣做就會缺乏必要 的後備來資助工業,工業發展就會遠遠落後於農業,工業品的產量就 會縮減,結果就會發生工業品價格高漲以及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

在資金分配上,工業和農業構成了某種對立統一關系,所以工業和農業構成了一組正反面。這也是史太林從反面去思考問題的思想,透過從反面去想,兩害取其輕,兩利取其大——沒有絕對利的事情、也沒有絕對害的事情,都是利和害兼具的。

透過從反面去想,來鞏固正面的決策。

3、本來可以把用做擴充套件工業的撥款增加一倍,但是這就會使工業的 發展速度太快,我們會因大大缺少閑置資金而不能保持這種發 展速度,因此我們就一定會遭到挫折,更不用說缺乏充分的後備來發 放農貸了。

兩種不同的發展速度,意味著兩套大不一樣的配套設施和組織結構,這會形成各種機構和經濟機體的混亂和不適應,就會造成危機。

比如,供遠大於求,就會發生經濟危機——遭遇挫折,辦法是保留一定的後備,以作調劑。這也是利益和風險的正反面,看到利益的同時,要想到反面——風險,並留出後備以應對可能的風險。

這裏是一種倍增考慮法,即設想把當前某項數值增加一倍,來考慮問題,從而計算出要預留的後備,以及這種加倍後對其他方面的影響。

4、本來可以把中國的進口額,主要是器材的進口額比現有的進口額 增加一倍,以便迅速地推進工業發展,但是這會引起輸入超過輸出, 造成貿易逆差,使中國金融受到破壞,就是說,使工業能夠借以實行 計劃和發展的唯一基礎受到破壞。

這是史太林的倍增考慮法,看來成功的人多會采用倍增考慮法。在這種設想下,最容易知道各方面的反應。

所以,這又是一種知己知彼的辦法。從翻倍來看,更容易看出全域的重點。

5、本來可以不管國內市場狀況如何,不顧一切地拚命擴大出口額, 但是這一定會在城市中引起嚴重後果,使農產品的價格迅速上漲,因而使薪金遭到破壞,發生某種人為的饑荒以及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

這也是從反面來考慮問題的思想,透過這種設想,而聯系當前實際,就能容易看出真正的風險。

從翻倍來看,就可以看出全域的重點。也就是說,

1)從反面來看,

2)在量化的基礎上考慮翻倍的情況,

這是一種抓到重點,留出余地,知己知彼的辦法。

毛主席:我第一次存取蘇聯與史太林談話時,問他們第一個五年計劃經濟建設有什麽經驗。蘇聯同誌說。經濟建設有二條經驗。第一是留有余地,……。蘇聯經濟建設的第二條經驗是抓住重點。

史太林的這個思維方式,正是一種實作留有余地、抓住重點的辦法。

6、本來可以盡量提高工人薪金,不僅可以把它提高到戰前水平,並 且可以把它提得更高些,但是這種情況會降低中國工業的發展速度, 因為在中國的條件下,在缺少外債、缺少貸款等等的情況下,擴充套件工 業只能依靠積累某些為資助和滋養工業所必需的利潤,但是如果我們 過快地提高薪金,就不能做到這一點,就是說不能有比較大量的積累。

這也是從反面來思考的思想,以反面暴露出正面、鞏固正面,以反面來禦自身。從而得出理智的決策。

偉人:我現在還不能同意停止現行政策,采用另一政策,因為另一政策也許要失敗的,或失敗得更大。多從反面(即現行政策的正面) 設想,現行政策固然已出了很多毛病,但另一政策是否即毛病較少?從相對性設想,勿只從絕對性設想(即只設想現行政策完全是錯的,另一政策完全是對的)。

從反面禦正面、鞏固正面,這種思維方式,會大大提高自己的適應力。並且不使自己陷入另一種類別的風險和損失中去。

7、我還要指出一個缺點和一個不相適應的情況,這就是各鐵路上的車輛的使用率已經超過了一切限度。對於車輛的要求是很高的, 明年機車和車廂的利用率不能只是百分之一百,而是必須達到百分之 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這樣,交通人民委員部的固定資本就會損耗過度,我們如果不采取堅決的措施,那在最近的將來災禍就會臨頭。

史太林的風險意識很強,或者說總是從最壞的可能性出發,去做準備,這就使他自己能立足於不敗之地。

而他的後人,則放棄了這個原則,終於被和平演變了。由此推測,誰要是放棄了從最壞的可能性做準備,那麽終將會失敗,前人的家業也會被敗光。

偉人:做好了一切準備,即使發生最困難的情況,也不會離原來的估計相差太遠,這不是很好嗎?所以,根本的就是這兩條:一是爭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準備應付最壞的情況

這是一個先立足於不敗之地的策略,這也是一個由弱到強的策略,這種準備的過程,就會使自身發生前進演化。

8、全部問題在於,要正確地掌握住由第一個口號過渡到第二個口號,由 第二個口號過渡到第三個口號的時機。

事物在活在空間中的,而空間和時間構成了一組正反面,這個時間就表現為了時機,這樣才是正反面兼具的。

比如,同一個策略,只有在特定的時機之前是壞的,但在特定的時機之後則是好的,這是辯證法的觀點。這種轉化點就是時機,而平庸的人才會覺得這個策略一直是正確的。

即一切策略都是時機的函數,在時機面前,發生質變。把時機理解成質變,會獲得一定的優勢。

9、中農是一種采取觀望態度的人。他們在觀望誰會獲 得勝利,他們在等待,只有在你趕走了地主和資產者而獲得勝利的時 候,他們才會同你結成聯盟。這就是中農的本色。因此,在中國革命 第二階段,我們采取的已經不是工人同全體農民結成聯盟的口號,而 是無產階級同貧苦農民結成聯盟的口號了。

對於這類人,應該實行使之中立的策略,這是史太林實事求是、遵守事物內在規律、按規律行事的表現。

這就使史太林做事的成功率大幅的上升了。並且這也是把中農一分為二了,

1)非結盟期

2)結盟期

這樣一分為二,就使自身對中農形成了一種適應力,並且可能為自身所用。實作了一分為二,也就找到了事情解決的鑰匙。

偉人:實事求是,就是要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的指導下,一切從客觀的真實情況出發,研究和認識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根據和精靈。

可以認為,在一分為二這個基礎上去研究和認識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作為行動的根據和精靈。

10、當你在奪取政權或者還沒有把已經奪得的政權鞏固起來的時候,你就 只能指望同貧農結成聯盟而中立中農。但是,當你自己已經鞏固了, 已經奪得了政權,已經開始建設,並且已經應當利用數千萬人的時候, 無產階級和貧農同中農結成聯盟就成為唯一正確的口號了。

因為破壞容易,建設難,所以建設要比破壞需要更多的人,並且建設的人越多,那麽破壞的人也就越少,所以在建設時,就要增加結盟的數量,在這裏就體現為要與中農也結成聯盟——因為這已經成了可能、而又有必須性。

另一方面,這也是由一及萬的需要。這也是活動範圍要越來越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