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埔軍校最受尊敬的人,勝過蔣介石,陳賡直言:他是我們大哥

2024-03-01歷史

在黃埔軍校中,所有人見了蔣介石都要尊稱他為校長。不過,對於蔣介石的尊敬,源自於他的權勢,黃埔師生發自內心尊敬的人還要數嚴立三,他的人品及作風讓黃埔軍校的許多人都稱贊不已,甚至連陳賡都曾說過:「這個人是我們所有人心中的大哥。」

那麽黃埔眾多師生為什麽偏偏尊敬這個人呢?他到底有什麽過人之處?

投效粵軍,黃埔師表

嚴立三本名嚴重,出生於湖北麻城的官宦之家,自幼便隨父親在武昌讀書,深受父親清廉之風的影響。父親英年早逝之後,嚴立三便和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得十分困苦。

那時的西方列強瓜分中國,清政府腐朽無能,官吏中飽私囊,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時代,嚴立三逐漸萌生了救國救民的理想。由於他學習刻苦,成績優異,16歲便考入了安徽陸軍小學堂,後又考入北京清河陸軍第一預備學校和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畢業後進入西北邊防軍任職,1921年之後,在鄧演達的推薦之下,趕赴革命中心廣州,投效粵軍,與鄧演達共事,並且受到了師長鄧鏗的賞識。

1924年6月,黃埔軍校正式成立,嚴立三開始進入黃埔軍校任職,擔任戰術教官和總隊長等職。眾所周知,當時考入黃埔軍校的學員都是時代精英,要當這些精英的教官和總隊長,沒點能耐是不可能讓人服你的。

嚴立三不僅讓人佩服還讓人尊敬,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他對步兵操典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時常集合總隊1200人,在軍校操場上向學員講授【步兵操典】,即使不翻書也能講出某頁某行有什麽內容,他的講解生動有趣,容易理解,深受同學們的敬仰。

他關愛學員,在黃埔提倡:「視學生如家人,視教育如生命。」對學生的管理既嚴如慈父,又愛如慈母,待人誠懇,平易近人,孜孜不倦地教導學員。學員們即使做錯了事,被嚴立三批評,卻也打心底感到舒服。

他對學生的關懷,無微不至,時常在晚上巡查學員宿舍,如果發現熟睡同學的被褥沒有蓋好,便會悄悄地幫忙蓋上。對於生病的學員也關懷有加,時常詢問身體狀況和飲食情況,有時甚至前往醫院親自看望,對待學員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教導學員他是嚴慈相濟,對待同事他也大公無私。在擔任黃埔軍校教授部主任時,嚴立三任用賢能,註重德才兼備,對於認真教學、道德高尚的教員他都予以推薦提拔。當時教授射擊的教官侯連瀛教學嚴格,他對學員們說,如若講得不好,可以辭職,但是若是教學不嚴,那便是對不起革命。學員們對他十分敬重,嚴立三得知後,便推舉他為中校射擊主任教官。

出師北伐,名震全軍

在黃埔軍校任職後不久,北伐便開始了,嚴立三擔任國民革命軍訓練處處長,肩負起招募新軍的任務,他擔任第一補充師的師長,率領部隊北上加入北伐,在北伐戰場的磨煉之中,第一補充師迅速磨合成型。1926年12月,第一補充師整編為21師,嚴立三也因此成為了第21師師長。

在擔任第21師師長期間,嚴立三在部隊提出「三公開」,即用人公開、經濟公開、意見公開,此時的21師在嚴立三的治理之下,軍紀嚴明,既不賭博,也不擾民。在北伐歷次戰役戰鬥行進過程之中,21師秋毫未犯,受到了沿途百姓的熱烈歡迎。

收復江浙地區時,嚴立三所率領的北伐軍雖然武器裝備、人員數量上都不及軍閥孫傳芳,但卻憑借著昂揚的鬥誌和軍民合作,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在桐廬之役中大挫敵軍,奠定了北伐東路軍勝利的基礎。

由於嚴立三在21師實施的「三公開」的治軍政策,21師的將士都敢於犧牲。在經過桐廬之役後,白崇禧也對嚴立三極為敬佩,稱贊21師是「北伐軍中的模範師」。蔣介石也非常看重嚴立三,要求國民革民軍總司令部宣傳21師的管理制度,一時之間,全軍各師都開始向21師學習。

各個師的負責人紛至沓來,向嚴立三詢問治軍法規,但嚴立三卻向他們說並沒有什麽經驗,只有兩個字:「不貪」,軍隊中的各級幹部不貪汙腐敗,節約資金,公款公用,透明公開。在他離任後依然節余數十萬元。

1927年3月北伐軍內部開始分裂,南京方面與武漢方面不再合作,國民黨軍界開始分化,軍界人士選邊站隊已不可避免。與此同時,蔣介石的政敵鄧演達致電嚴立三,想要他知道他的態度。由於嚴立三和鄧演達交情甚篤,礙於情誼,嚴立三並未拒絕。

不久後蔣介石得知此事,將嚴立三召至面前,詢問他實情,嚴立三只能如實稟報,聲稱:「革命未成,不可分裂。」蔣介石便因此對他產生了戒備,不再信任於他。

嚴立三為了避免自己的事情牽連到21師,便假裝稱病,想要辭去師長的職務,蔣介石當然心領神會,同意他辭去21師師長的職務,並由他保舉的副師長陳誠來接替21師師長一職。

當這一命令下達後,21師的將士十分不舍,為了安撫部隊情緒,便將嚴立三調任至軍事委員會,以這種方式來限制消解嚴立三的權利。

卸甲歸佛,隱居山林

調任至軍事委員會不久後,嚴立三的一個決定轟動了整個社會,他吩咐秘書做好便衣,住進了杭州法相寺,身為「北伐名將」的嚴立三脫下了戎裝,穿上了僧衣。在法相寺居住期間他依舊過著十分樸素的生活,即便是曾經的將士來看望他,給他留下吃飯錢,他也一概不收。在杭州法相寺居住期間,他還籌集資金,為21師在北伐中陣亡的將士修建了墓園。

在陳誠接替他任職軍政廳後,嚴立三便回到了武昌,過著閑雲野鶴般的生活。1928年,他擔任湖北民政廳廳長,在任期間,他貫徹「三民主義」,任人唯賢,在湖北施行新的政策和方案,但不久之後遭到了掌權者的反對,一切政策都無法推進下去。他只好再次稱病辭職,歸隱山林,並宣布從此不再問政。

歸隱後的他進入天竺寺為僧,不久後又定居廬山的草廬之中,開始了長達十年的隱居生活。在深山之中他自食其力,生活十分艱辛,但嚴立三卻並不在乎。平常除了勞動之外,他就讀書度日,在朋友的接濟之下也還過得愉悅,算是做到了「不求聞達於諸侯」。在廬山隱居期間,蔣介石曾兩次前往,恩威並施,想要他遠離鄧演達,但都被他一笑置之,不予回復。

不久之後,好友鄧演達回國籌建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嚴立三在他的勸解之下加入了委員會,正式和蔣介石反革命政權開展武裝鬥爭。這期間發展迅速,將黃埔軍校分化為反蔣和擁蔣的兩大派別,形成了一股令蔣介石都震撼的政治力量。1931年鄧演達遭叛徒出賣,被蔣介石秘密殺害於南京,嚴立三悲憤交加,他不避兇險前往南京為好友收屍,一度被蔣介石軟禁。

1935年,何梅換書之後,華北形勢愈加嚴峻,嚴立三雖十分憂慮,但卻報國無門,心情惆悵的他獨自前往黃帝陵,在旅途期間,他領略山川大河,遍訪民間疾苦,到達黃帝陵後,他感慨萬分,流下了一行熱淚。

心系國家,再度出山

1937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滿腔熱血,報國無門的嚴立三再也坐不住了,他接受了蔣介石的邀請,想要前往前線,保家衛國,共赴國難。同年10月他來到南京,向蔣介石尋求重返前線的機會,但蔣介石卻讓嚴立三回到湖北擔任省主席。

嚴立三一再推辭,最後不得不擔任民政廳廳長。不久之後湖北省政府重組,陳誠擔任湖北省主席,開始籌備武漢會戰。在此期間他曾宜昌的石壁上寫下「不共戴天」這四個大字,宣示自己必將和日寇鬥爭到底。

武漢淪陷之後,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陳誠也跟隨蔣介石赴渝,湖北省主席一職便由嚴立三暫時代理。在湖北恩施執政期間,嚴立三以身作則,厲行節約,過著清貧的生活。即使是夜間批閱公文所用的蠟燭也要省下來。

在擔任代主席期間,嚴立三也從來不要主席的薪水,甚至把他僅有的薪水也拿去接濟戰亂中的學子。自己卻能省則省,不願添一件新衣。

在擔任代理主席期間,他不畏強權,大力整頓吏治,禁止政府官員吸食鴉片,甚至將違規吸食鴉片的政府關於處以死刑。

他還經常親自前往各地視察,了解當地政府工作情況,他這種親力親為、雷厲風行的作風讓各地政府都為之嘆服,各地公務人員在這種氛圍之下,很快就改變了之前懶散、拖拉的陋習。

1940年,嚴立三向國民政府請辭代省長的職務,並將治理湖北期間剩余的辦公經費交給陳誠,陳誠將這筆留給嚴立三,但他卻拒絕接受,並叮囑陳誠將這筆錢用於救濟災民,陳誠見他言辭如此懇切,便不再推脫,如實照辦了。

後來嚴立三因病遷居宣恩縣,在宣恩縣創辦了「曬坪墾殖處」,自己開墾荒地,將生產的糧食運送給抗戰軍民,鼓勵他們盡快將日寇趕出中國。

在養病期間,他還前往宣恩中學義務授課,無論是雨雪風霜還是烈日炎炎,他都能準時到達,把他人生的最後四年都留在了學校之中。

1943年,嚴立三因為腸胃炎臥病不起,但卻拒絕前往省立醫院就診,因為他自己沒有錢用來治病,但又不願意用公家的錢,醫院只好派醫生親自前往他的住處為他診治,他告訴醫生不用勞駕,不久之後,嚴立三病情加重,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在彌留之際,他留下遺囑請求火葬。

1944年4月30日,這位北伐名將、黃埔師表闔然辭世,年僅52歲。

嚴立三一生清廉公正、心系國家,雖然沒能馬革裹屍,但當我們再次談及黃埔軍校時,也要撥開塵封的歲月,想起他,緬懷他,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