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紅軍處境困頓,一國民黨將領電告彭德懷:給你們創造一次殲敵機會

2024-04-28歷史

1936年10月,此時蔣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揮所部10余萬人和東北軍7個整編師兵力,向中央紅軍所在地山城堡發動了攻擊。而此時的紅軍剛剛經歷長征,尚未恢復元氣,蔣介石集中重兵而來,一時間讓善於打硬仗的彭德懷傷透了腦筋。

正在紅軍萬分危急之時,此時一名國民黨將領向彭德懷發來一封電報:給你們創造一次殲敵機會。

這名發電報的國民黨將領是誰?為何要主動幫助紅軍?本期我們一起聊聊著名 愛國將領——王以哲

給紅軍送情報,讓胡宗南被包了餃子

在我軍將領中,彭德懷以擅打遭遇戰和攻堅戰著稱,然而當時是怎樣的情景,竟然讓彭德懷感到十分棘手?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經過兩萬五千裏長征,勝利抵達陜北革命根據地。抵達陜北後中共中央著眼於陜北全域,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軍事戰略。

然而當時的山西軍閥閻錫山,卻將提出抗日主張的陜北紅區視之為 眼中釘、肉中刺 。閻錫山本人對於抗日沒有什麽興趣,反而積極同日寇聯合起來, 在山西黃河沿岸設定層層軍事壁壘,布置重兵設定了一條防共戰線。

為了貫徹中國共產黨在瓦窯堡會議確立的北上抗日方針,在彭德懷和毛主席的指揮下,於1936年2月,紅軍發動了東征戰役。紅軍渡過黃河後,開赴山西作戰,經過將近三個月的征戰,殲滅了敵軍7個團,俘虜4000余人,一舉將 閻錫山 設定的黃河防線撕碎。

1936年8月,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成功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和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成功進入了甘南地區。於是為了實作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紅一方面軍南下,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北上,兩軍順利會師。

紅軍的軍事行動,立即引起了蔣介石的恐慌,集中重兵對紅軍展開「圍剿」。 為了打亂蔣介石的部署,紅軍向海原地區轉移,假意爭奪甘肅。

身處「剿總」前線的蔣介石立即命令,國民黨軍兵分四路對紅軍展開追擊。其中毛炳文所部兩個師、王均所部兩個師、關麟征所部一個師為一路,從會寧出發向靖遠挺進;胡宗南第一軍四個師,從靜寧出發向古西吉安挺進;王以哲指揮東北軍五個師加三個步兵師從隆德出發,向固原挺進,保障胡宗南的右翼安全;同時鄧寶珊所部率軍在黃河靖遠至中衛一段防禦,阻擋紅軍渡河。

中央紅軍面對國民黨軍的意圖,決定對海原、打拉池發動攻擊,先將南側進犯之敵擊破。 為了確保作戰任務的順利實作,紅軍對願意抗日的 東北軍實行統戰工作 ,讓他們遲緩行動,對於毛炳文進行牽制,對於胡宗南所部,決定采取誘敵深入的戰法,予以重點打擊。

正當紅軍集中三大主力,準備將 胡宗南 所部兩個師兵力殲滅於海原、打拉池之時,張國燾又掀起了分裂活動,最後紅軍的作戰計劃沒能實作。

後來,隨著敵情改變,中共中央制定了新的作戰計劃,以紅軍三大主力從隴東出發,先進攻陜西,後伺機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在晉、冀、魯、豫、陜、甘、寧等廣大區域,同日軍作戰。

得知紅軍動向的蔣介石立即下令: 胡宗南部和王以哲部對紅軍發動追擊。 依照蔣介石的嚴令,胡宗南率部一路進逼直至豫旺縣,而恰恰在這個時候,王以哲向紅軍發去了那封絕密電報,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胡宗南率領部隊一路疾馳,但王以哲卻率領部隊進至同心城之後,就停下了前進的腳步,自此之後,胡宗南成為了一股冒進之敵。 面對王以哲故意露出的破綻,彭德懷決定將紅軍主力向豫旺縣以東的向山城堡集結,同胡宗南展開激戰。

11月16日,紅軍紛紛向山城堡附近集結,此時身處豫旺的胡宗南極其恐慌,於是 蔣介石 急令胡宗南率軍繼續向東,趁紅軍尚未完全集結之際,占領戰略要點,向東打通榆林一線。次日, 胡宗南集中第一軍兵分三路發動攻擊,一路向惠安堡前進,一路向萌城前進,一路向山城堡前進。

面對胡宗南的部署,彭德懷決定集中紅軍兩個軍團和兩個軍的兵力,在山城堡出擊,紅四方面軍對東北軍的「前進」加以抵抗。20日,胡宗南軍隊78師「攻占」山城堡,次日紅軍對該部發動攻擊。 黃昏78師力竭而退,紅軍乘勝進攻,將其壓迫於山谷中,悉數殲滅。其中紅28軍在打援中殲滅了胡宗南的第一師第一旅。

山城堡戰役中,蔣介石幾次給王以哲發去急電,讓他前往增援胡宗南所部,但王以哲答應蔣介石後,只是象征性向胡宗南進行救援,反而將蔣介石的命令告知了紅軍。

此戰過後,蔣介石對於王以哲痛恨至極,決定將其嚴辦。 那麽是什麽原因讓王以哲不惜冒著蔣介石嚴令幫助紅軍呢?

治兵嚴謹,支持東北易幟

王以哲早期大力支持張學良「易幟」,實作了當時中國形式上的統一,但王以哲這麽做不是向往蔣介石的功名利祿,而是出於自己的報國之心,也正是如此,他才會幫助紅軍。

1928年,當時的東北,面臨著日本侵略的威脅, 張學良 在東北面臨巨大的壓力,增強部隊戰鬥力在當時是一件極其緊迫的事情,治軍嚴謹的王以哲,他的部隊在當時是廣受贊譽的。

1928年,東北軍第一旅17團從沈陽出發前往昌圖換防,王以哲前往該部隊考察軍紀。該旅派遣兩名士兵跟隨王以哲查訪。 在當時,有士兵拿了群眾一根針線沒有還、白吃群眾一口鹹菜等細微之事,王以哲都讓士兵給百姓畫押,作為證據,日後進行償還。

王以哲這種嚴明的軍紀,在當時的東北軍中是極其少見的,嚴肅的軍紀,使得王以哲得到了當地百姓的贊譽。王以哲不僅軍紀嚴格,而且在練兵方面,同樣有出眾的造詣。

王以哲十分註重軍官的培養,為了加強軍官的軍事素養,他在旅部建立了一個軍官訓練班,對上尉軍銜以上的軍官進行6個月的軍事訓練,為了保證教育質素,王以哲特意邀請有過日本陸軍學校經歷的東北軍軍官擔任教員。

同時為了提高整個部隊的士兵素質,王以哲從各個團、營、連挑選出有文化的人,組建120人的士兵隊,負責對各個班的班長進行教育。

1929年,在王以哲的建議下,張學良成立了東北學生隊,派遣日本陸軍學校畢業的軍官擔任隊長,招聘年滿16歲的高小畢業生500人入隊,經過訓練三年後進入講武堂學習。

同時王以哲註重豐富軍營生活,他以營為單位成立了皮鞋廠、縫紉廠等,生產出來的物資供給部隊使用,多余的部份則銷往市場,幫助士兵增加收入。同時他還號召士兵在閑余時間耕地種菜,士兵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

1928年下半年,隨著日本在東北的步步逼近,張學良在東北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同時國內的形勢也發生巨大的改變。 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北伐,國民革命軍順利攻占北平,當時的中國,只剩下東北尚未在國民政府統治下。

於是在1929年元旦,張學良向全國通電 東北四省「易幟」 ,一律使用青天白日旗。聽聞這個訊息後,王以哲立即集合隊伍,激動的向全旅士兵訓話: 「中山先生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如今全國統一,我們東北完全擁護!革命勝利是用鮮血換來的 ……」

講話結束後,王以哲將這番鼓舞士兵鬥誌的話,印刷成冊發放給士兵們,進行愛國主義宣傳教育。

平津血戰日寇,積極推動西安事變

1931年,日軍頻頻在中國東北制造慘案,大有進攻東北之勢。身為東北軍第七旅旅長的王以哲,命令部隊枕戈待旦,密切監視著日軍的一舉一動。

9月18日,日軍炮轟北大營王以哲所部駐地, 面對無端挑起戰事的日寇,營中的東北軍士兵個個義憤填膺,請求向日軍發動攻擊。王以哲向東北軍邊防司令請命,但卻收到了長官回電: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不許抵抗,你們把槍收起來,挺著死,為國犧牲!

隨後,為避免被日軍合圍,王以哲無奈執行了不抵抗的命令。王以哲指揮所部,撤退到了山海關以內地區,告別了東北這片土地。

日軍進攻錦州後,沿著長城各個隘口進攻,此時的王以哲被任命為107師師長。

1933年,王以哲率部同進至古北口的日軍展開激戰,全師上下浴血奮戰,殲滅日軍1600余人。 在當時全國上下執行不抵抗政策下,王以哲冒著嚴令同日軍血戰,給予日軍巨大打擊,是當時名譽全國的抗日英雄。

然而當時盡管王以哲取得勝利,但是國民黨高層卻命令東北軍放棄長城隘口,向平津地區撤退。國民黨主動放棄了平津前部險要隘口,將平津置於日軍的鐵蹄之下,華北局勢危急。

1933年3月4日,承德失守,蔣介石為了平息國內輿論,逼迫張學良下野親往歐洲存取,張學良臨行前,將東北軍整編為4個軍,任命王以哲擔任67軍軍長。

6月 蔣介石 在廬山召見王以哲,對他利誘道: 「如果你能帶領東北軍‘剿共’,我可以將東北軍擴編為第一路軍,你擔任總指揮!」 面對蔣介石的話,王以哲委婉地頂了回去道: 「我是張副司令一手提拔的,他出國前多次叮囑我們,有大事一定要跟他商量。‘剿共’不成問題,只要張副司令同意,我決定服從命令!如果只是因為官位的話’,我將感到十分羞恥,如果有人對委座的屬下做這樣的事,委座會答應嗎?」

蔣介石聽罷,碰了個釘子,此後對王以哲十分忌恨。

1936年,山城堡戰役後,蔣介石準備對王以哲進行清算,然而蔣介石還沒開始,西安事變便爆發了。

12月4日,此時蔣介石前往西安督戰,張學良多次勸阻蔣介石停止「剿共」,抗擊日寇,但是不為所動,威脅張學良道: 「倘若東北軍、十七路軍不能‘剿共,’就調往安徽福建。」

12日,蔣介石召見王以哲,他嚇唬王以哲道: 「你們軍部和共產黨有聯系,別以為我不曉得,我早就知道你們的舉動了。」 王以哲回來後,將情況告知張學良,此時的東北軍難以完成「剿共」任務,又被蔣介石得知同陜北的聯系,於是張學良的人下決心發動兵變,逼蔣抗日。

12月12日, 西安事變 爆發,最後西北軍、東北軍接受共產黨提出的和平解決,周總理的斡旋下,最後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解決。25日,張學良為了抗日,便送蔣介石回南京,王以哲在機場送行。

張學良離開後,王以哲成為了東北軍核心,正在和平收尾東北軍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但東北軍的一批少壯派軍官,在張學良被扣押後,感覺政治前途無望,於是便決定發動戰爭,同南京決一死戰。

當時的王以哲從全國大局和張學良的安全出發,采取了南京和平解決的政策,這使得這批軍官十分嫉恨。 最後王以哲在前往調解矛盾的時候,少壯派軍官誣陷王以哲背叛張學良,後王以哲被受到蒙蔽的東北軍下層軍官槍殺,就此一代抗日英雄,落下帷幕。

張學良被扣,王以哲被殺,自此東北軍分裂,自此結束了政治舞台中心。